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需求探析

2021-09-10 14:15朱茜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培训需求岗前培训高校教师

摘要: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促使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催生出MOOC(慕课)、翻转课堂、网络教学、交互式教育、知识付费平台等一系列创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为适应融媒体时代对高校教师的新要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理应改革创新,转变培训方式方法,提升培训质量内涵。课题组对重庆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学员开展问卷调查,从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维度调研学员需求,并从需求入手对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融媒体;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培训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2-0245-03

一、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发展历程与现实意义

(一)发展历程

1997年,为确保新补充到高等学校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的职责,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根据《教师资格条例》和《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的规定,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岗前培训以高等教育法律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四门课程为主,采取开卷与闭卷考试两种形式考核,培训时间主要在暑期7—8月,为期20天左右。

(二)现实意义

如今,高校新教师进入“90后”时代,高校学生迈入“00后”时代,师生皆是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共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融媒体时代,新科技不断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优势,将互联网等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相结合,创新培训模式,将有效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的培训需求发生变化,而培训对象的需求是影响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的关键因素。因此,充分了解新教师的培训需求,对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调研基本情况说明

(一)调研的必要性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心环节,既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课程和实施方案的前提,又是培训实效评估的基础。有效扎实的需求分析,能使培训方案与培训课程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促进受训人的行为转变[1]。

本次调研以2020年重庆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拟参训学员为目标对象,从学员背景、培训动因、内容、课程、形式、师资、时间安排等多个维度对新教师的需求进行调查,了解其真实需求,分析其需求与当前培训计划存在的差异,为进一步优化岗前培训计划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以问卷法为主,访谈法为辅。访谈主要对部分本科高校新入职教师开展。本次调研将对问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力争系统、客观、准确地识别培训需求。

(三)样本选择与分布

本次调研选取拟参加2020年重庆市高校岗前培训的学员,其来自市内67所高校,包括公办本科高校、公办专科高校、民办本科高校、民办专科高校、公办职业院校,主要对象为2020年新入职教师、部分过去几年未参加岗前培训的新教师与部分医科大学从事教学工作的医生。调研通过“问卷星”平台发布电子问卷,共回收2511份有效问卷。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新教师背景结构

从教师年龄来看,30岁以下教师占57.04%,40岁以上教师占6.84%。访谈发现,40岁以上的教师主要为转岗教师、医科大学从事教学的医生以及部分因故延迟培训的教师。入职时间方面,2020年入职教师占41.5%,3年内入职教师占32.69%,2017年以前入职教师占25.81%,近4年内入职教师超过70%。可以看出,新教师参训时间有所延迟,参训学员并非全部为当年新入职教师,部分教师存在未参加培训直接上岗的情况。访谈发现,入职4年以上的参训学员多数为从事教学的医生教师,因岗位特点,具备相应临床经验后方可参加岗前教师培训。学历方面,博士研究生占15.34%,硕士研究生占42.96%,本科生占40.99%。毕业院校方面,超过半数教师毕业于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重点本科院校和海外高校,占56.04%,其他来源主要是军队院校、科研机构等。就職岗位方面,专任教师占51.62%,辅导员及其他教辅、行政管理人员占26.36%,从事教学的医生与实验人员占22.02%。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重庆市高校教师队伍较为年轻,新教师学历程度有待提升。参训人员中,专任教师与临床医学教师占70%,其他各岗位占30%,不同岗位的培训需求不同,而当前岗前培训项目设计中尚未体现出参训人员岗位区别,仍以专任教师作为主体培训对象来设计内容。

(二)培训目的

从培训目的来看,90.36%的教师选择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认证,75.18%选择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51.62%选择服从学校规定与安排,47.91%选择满足职称评定需要,选择其他的主要目的是自我提升、为转岗作准备、学习新知识等。

从个人定位发展来看,希望以教学为主或教学科研并重的教师占69.76%;以科研为主的教师占6.09%;专职科研教师占3.16%,主要是实验技术人员;选择其他的主要是希望成为行政管理、专职辅导员和临床教学科研人员。其中89.21%的教师为非师范专业,接近90%的教师没有受过教学相关技能训练。可以看出,近70%的教师在职业规划上希望教学与科研并重。

(三)培训方式与考核方式

教师岗前培训方式主要包括培训组织方式与教学方式。组织方式方面,本次调研列举了3种选项,选择线上线下相结合培训方式的占36.52%,线上培训线上考核的占35.57%,线下集中培训的占27.15%,其他为0.75%。选择其他的学员提出的建议主要是,线上线下培训结合(占比不同),线下考核,线上线下培训与线上考试、线下考核相结合等。可以看出,学员对将线上培训加入传统的线下培训呼声较高。融媒体时代,传统单一的线下培训已经无法适应新教师的实际工作需求,教师们对充分发挥线上培训优势以及完善考核体系的需求非常迫切。

调研列出6项具体教学方式,按需要与非常需要的占比由高至低排序为:课堂实践演练86.64%,随堂观摩教学86.09%,导师指导83.04%,网络课程培训81.34%,学员沙龙69.73%,专家专题讲座58.78%。

從排序可以看出,学员对课堂实践操作、课堂教学观摩、教师指导的需求度非常高,而对传统主流专题讲座培训方式需求度较低。现阶段,多数省市的岗前培训仍旧以专题讲座为主,重理论、轻实践的培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教师的真实需求。

(四)培训内容

调研将培训内容分为3个板块,共22门课程。按需求程度进行排序,选择人数最多的是教学设计,选择人数第二多的是教学实施。选择人数最少的是学生管理工作、学生职业指导与就业规划、研究生指导策略。超过90%的教师对教学设计技能、科研相关、教育技术、教育理念的需求较大(见右表)。

访谈结果显示,新教师超过80%从未进行过教学相关技能学习,教案设计方法、教学实践指导是新教师在访谈中提及最多的需求。因此,即使年轻新教师对互联网资源的应用较为擅长,但总体上对教学能力、教学技术的需求仍然较大。多数新教师的科研方法、科研形式、科研团队建立等科研相关知识较为缺乏,对科研培训的需求大。新教师对学生管理、学生指导等课程的需求相对较少,结合访谈结果分析,多数专任教师表示岗前培训时间短、任务重,因此希望快速提升最紧迫的教学技能等基础能力,学生管理能力希望在后续职业发展中逐渐补充,管理岗位人员特别是辅导员则对此表示出较大需求。

(五)培训师资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长期以来都以线下理论课与专家讲座为主要培训形式,授课专家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培训效果。本次调研对培训师资需求的调查的结果显示,高校教学名师81.42%,本专业专家81.42%,教学管理专家71.54%,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家43.16%,市教委相关领导20.71%。

可以看出,新教师对教学名师与学科专家的需求最大,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专家、市教委领导次之。新教师希望从有经验的教师处得到经验教训的指导,以尽快掌握实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技巧,快速适应教师身份。同时,新教师对学科知识需求较大,但岗前培训作为入职培训,涉及学科众多,时间、师资、教学场地都受到限制,通常采取大班教学,无法细分至学科。在线下培训中这一问题很难解决,因此发挥互联网优势,突破培训时间、空间的限制,切实解决新教师需求迫在眉睫。

(六)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安排方面,希望暑期集中进行的有53%,学期中集中培训的有24.35%,学期中周末分期培训的有16.9%,以其他方式培训的有1.94%,主要希望开展线上培训。培训时长方面,58.14%的教师希望培训时长为7~15天,24.47%的教师希望为15~20天,16.92%教师希望为20天以上。一方面,反映出新教师们希望得到充分集中培训的愿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集中培训给新教师们带来的工学矛盾。

四、目前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是新教师转换身份,步入教学工作的第一步,近年来,因缺乏培训实效性而遭受一些负面评价。本次调研发现,现阶段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参训动机凸显功利性

国家设立岗前培训旨在帮助新教师了解并履行教师岗位职责,掌握岗位技能,但调研结果显示,学员在培训目的上既有获得教师资格证和服从学校规定等较为功利的现实目的,也有掌握教育教学知识的迫切的实用目的,参训动机较为复杂。调研中,“获得教师资格证”成为90%以上教师的培训目标,远高于其他培训目标,这与国家各级指导文件将岗前培训考试合格与高校教师资格认定直接关联,且与部分高校将教师资格证与职称评定直接关联有密切关系。

(二)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

目前,岗前培训课程均为必修课,除4门考试课程外,重庆市师训中心根据学员需求,逐年增加并替换专题讲座课程模块,开设了包括师德师风建设、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理念、教学课件制作与应用等共计20个主题课程。受师资与培训场地、时间的限制,每班包含的面授讲座不超过10门,学员无法自主选择主题。培训中学员希望聆听其他班级主题讲座,但由于课程安排过于集中而无法实现。可见,岗前培训课程缺乏灵活性,虽然有较丰富的课程内容,但学员无法按需学习,受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三)培训形式存在单一性

目前,各省(区、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大多沿用1997年以来的传统培训形式,以集中理论面授课为主,而本次调研结果显示,新教师对实践指导、教学观摩等培训形式需求较大。当下重理论轻实践、培训形式单一的主要原因是暑期集中培训人数多、时间短、学习任务重、师资力量有限等,面授小班培训难以实现。以重庆市为例,每年参训学员人数在2500人以上,若按照小班50人实践课程设置,对师资、管理人员、培训场地都是极大挑战。

(四)考核机制尚存模糊性

培训考核是对培训教学效果的评估。当前,全国各中心岗前培训考核方式以闭卷为主,涵盖4门课程的理论知识部分。重庆市岗前培训增加了教学实践考核环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岗前培训项目中普遍存在的能力性考核缺乏的问题,但在课程设置中缺乏教学实践相关指导课程,导致学员未经导师面授指导直接进行考核,存在培训考核与培训内容不符的问题。通过面对面访谈,新教师们反映授课内容理论知识过多,考前复习基本靠机械记忆,闭卷的考核方式与培训实际情况、岗位实际需求均不符[2]。

五、未来创新转型路径探究

(一)创建培训线上平台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必须立足新教师真实岗位需求,探索全新培训模式,运用互联网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教育媒体来实施教学活动,提升培训实效。利用互联网优势和融媒体手段,加强线上与线下资源的融合,以大数据为基础,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网络平台,通过平台为参训师生提供一体化服务,提升培训效率。网络授课能有效解决师资问题,打破长期以来的空间、时间局限,提升学员学习的主动性与灵活性。但弊端在于师生交流、新教师间的互动交流不足,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员掌握的情况等。因此,网络授课与线下面授课程结合的“菜单式”培训模式更适用于岗前培训。

(二)拓展培训教学内容

“菜单式”培训的优势是灵活,核心是内容,即优质课程资源,而优质课程资源的保障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因此,师训中心首先要建立优质的师资库,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岗前培训专家师资队伍;其次要拓展优质课程资源,根据学员需求调研中的板块设置课程,发挥网络课程优势,提供量大质优的课程供学员选择。不同岗位的新教师对选修课程的需求不同,“菜单式”的灵活培训方式不仅可以让学员们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所需,同时可以帮助学员们跨岗位了解高校工作的能力培养目标,真正做到按需培训,帮助多岗位学员快速掌握所需的基础技能知识。

(三)探索培训创新模式

培训方式上,落实多种培训方式的结合、渗透和融合。课程设置采取“选修+必修”模式。4门必修课程是所有高校教师的基本素养,可网络授课。充分满足理论学习需求,课程内容注重强调案例分析与解决实践问题。选修课程可根据课程内容与特点采取灵活网络授课、面授课程、小组研讨、实践指导、课堂观摩等。多形式实践,突出应用与能力提升。

(四)完善培训考核体系

培训考核是对培训教学效果的评估,国家明确要对岗前培训进行严格的考核。当前,教师岗前培训的考核方式主要以闭卷为主,单一且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应进一步根据学员结构特点,制定完善培训考核体系。

六、结语

时代的变化导致新入职教师的需求不断改变,岗前培训只有立足教师需求,充分调查教师需求,根据教师岗位能力要求设计培训项目,才能快速、准确地解决新教师工作中的棘手问题,才能真正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师队伍成长壮大的助推剂。

参考文献:

[1] 赵德成,梁永正.教师培训需求分析:内涵、模式与推进[J].教师教育研究,2010(6):9-14.

[2] 舒宁,温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教师的需求分析与改进措施——基于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调研[J].当代教师教育,2018(4):35-39.

作者简介:朱茜(1987—),女,重庆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师资培训。

猜你喜欢
培训需求岗前培训高校教师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教师参与酒店培训的必要性
综合类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优化模式实践
小学科学国培计划(2015)县级教师培训团队“送教下乡”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加强培训供给侧改革,提高有效培训供给
中美初任警察岗前培训比较研究
高校新教师入职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严把本科教学关增强青年教师教学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