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思考与探究

2021-09-10 11:13刘文武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探究策略应用能力初中物理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并且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是否掌握了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以此促进其全面发展。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落实,教师应完善教学方法,以及优化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词:初中物理;应用能力;探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6-0079-02

引  言

初中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启蒙阶段,也是学生建立物理观念的起始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物理素养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逐渐养成,因此,教师应及时引导,以确保学生的后续学习与发展。然而,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以“一言堂”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既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被动、机械,又阻碍了学生今后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方法,使实际课堂中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实现有机统一。这样既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又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联系实际生活,强化应用能力

物理知识大多数来自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由此可见,物理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鉴于此,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联系实际生活,将生活实例当成教学素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能够使学生结合自己的原有生活经验来认识物理知识,还能够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使学生的思维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以此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并潜移默化地提升其应用能力[1]。

以“熔化和凝固”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区别物质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并描述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笔者以生活现象来引入熔化和凝固的概念,首先列举“把水放到冷冻室内,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里,冰能够变成水”等生活现象,这一现象引发了学生的共鸣。同时,笔者以这些生活现象为研究对象,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这些现象,以此帮助他们总结、归纳出熔化、凝固的概念。当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后,笔者让学生根据对这两个物理概念的理解,列举相关的生活现象。有的学生提出“固态的蜡烛能够不断变成液态的蜡、流下来的蜡烛又变成了固态的蜡”。由此可见,通过引入实际生活现象,不仅能够将物理学科与生活建立有机联系,还加深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并提升了其应用能力。

二、设置课堂问题,唤醒探究意识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也是唤醒学生探究意识的重要驱动力。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关键期,因此,以问题为导向来唤醒学生的思维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具体内容为学生设置课堂问题,这样,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另一方面还能够以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此唤醒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2]。

以“光的折射”为例,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反射,为了使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笔者首先提出几个课堂问题,以此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如光是怎么传播的?什么是光的反射?我们是怎样看到水中的鱼的?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联想、回忆。在此之后,笔者揭示“光的折射”这一教学主题,进而演示“让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即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在水中是怎样传播的?光从空气进入水的界面上发生了什么现象?以这几个问题为导向,笔者不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帮助他们体会光折射的发生,进而总结出光的折射这一概念。在学生明确什么是光的折射后,笔者再次提出问题,即光的折射有哪些规律,以这一问题为探究目标,笔者引导学生明确了“入射光线、法线”等概念,并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行为产生的内部驱动力,也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需要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倾向。如果教师还将新知识以灌输的方式讲解给学生,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学习环境中,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兴趣,对新知识产生探究的欲望,还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以此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为例,为了进一步推动“声音的产生”探究实验活动的开展,笔者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播放“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声”的视频,其中包括婴儿的啼哭、钢琴声、笛音、涛声、鸟鸣声,这样的声音会带给学生心灵上的享受,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听觉体验。这时,课堂呈现出轻松、愉悦的氛围。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以此提出关于“声音”的相关问题。由此可见,教学情境的积极创设,不仅为课堂教学设计了有效的导入环节,推动了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还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四、重视实验操作,提高认知水平

实验是物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学生多种认知的重要驱动力。由于物理是一门以科学为主的学科,要想塑造学生的科学意识,提高其认知水平,实验活动的开展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作为教学的实施者,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开展实验操作活动,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还能够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声音的特性”为例,为了使学生通过观察實验来了解声音的特性,笔者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并提出“从哪些方面来描述乐音”这一问题,以这一问题为出发点来推动后续实验活动的开展。接下来,笔者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指导他们运用“钢尺、音叉、乒乓球”等用具开展实验操作活动,以此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影响响度的因素”等。学生能够在实验操作中观察到实验现象,并归纳、总结出“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与振幅距声源的距离有关”等结论。由此可见,通过开展实验操作活动,不仅让学生对“音调、响度、音色”等不同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还能使他们体会到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以此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

五、建立评价机制,树立学习自信

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一种良好的评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提升,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还能够给学生一定的心理体验,以此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态度。然而,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通常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同时,评价方式呈现也较为单一,并且主要以口头评价为主,这样不仅使评价失去了其本身的教育价值,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鉴于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并完善评价机制。首先,教师需要从评价内容上进行选择,主要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评价内容;其次,评价形式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并且以有声与无声相结合的评价形式为主。此外,评价的主体也是需要多元化的。这时,不仅需要以教师为评价的主体,以学生为评价的客体,还需要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让他们对自己的优缺点进行客观评价,这样能使学生找准自身不足,并有目的地进行改进,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首先研究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再结合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选择教学方式,并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能使教与学实现有机统一,还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此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开展是不可或缺的,教师还需要以教材的内容为主,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提高认知水平,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赵宗文.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43):245.

李景福.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7(05):58.

黄加强.简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J].祖国,2017(17):275.

作者简介:刘文武(1981.9-),男,江西莲花人, 专科学历,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探究策略应用能力初中物理
论探究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中职学校班级有效管理的策略探究
如何让播音主持更具个性化、人格化与亲和力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刍议党建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长效性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