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课堂中的正面管教策略研究

2021-09-10 07:22陶仕博张庆朱春凤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正面管教归属感

陶仕博 张庆 朱春凤

摘要:本文介绍了正面管教的基本理念,针对大学本科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将正面管教理念应用到课堂中,结合课堂实例,阐述正面管教工具在课堂上的应用策略。本文认为,应用正面管教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養学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抗拒心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健康积极的人才。

关键词:正面管教;本科课堂;正面管教工具;价值感;归属感;感情联结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6-0112-03

基金项目院吉林建筑大学教育教学重点研究课题(XZD202022)。

一、当代本科课堂与传统的管教方式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确保高校教学质量的基础。然而,在高校课堂中,大学生逃课、迟到、早退,上课玩手机、说话、睡觉、看无关书籍等课堂乱象比比皆是[1-2],可谓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这种现象的存在,表面上看是课堂教学秩序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学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正在逐步削弱,即学生感觉不到自己被别人需要,也不认为自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教师不可避免要针对以上问题对学生们加以教导,很多教师会采取传统的命令和警告方式对学生进行管教。实践证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方式越来越难以解决问题,一旦应用不当,反而有可能更加激化师生矛盾,影响教学效果。严重者还有可能使学生进一步丧失归属感与责任感,从而导致学生反叛、报复或者退缩等现象。因此,大学教师应改变熟悉的管教方式,摸索更加有效的管教方法,从根本上缓解甚至解决学生归属感和责任感缺失。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课堂乱象。

二、正面管教的理念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提出将正面管教的理念纳入本科课堂管理中,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培养学生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成就。最终帮助学生成为内心有力量,有社会情怀,对社会有贡献的公民[3-6]。

正面管教教育体系是基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由简尼尔森博士等教育专家历经30多年的实践发展与完善而成[7]。它提倡以和善与坚定并行的方式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问题。目前,在我国,正面管教理念已逐渐被家长和基础教育老师接受,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中[8]。但怎样把正面管教的理念应用于本科教学的课堂,并加以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9]。正面管教在高校的推广,需要老师的实践和努力,让更多的学生从中获益。

校园中的正面管教的理念主要涉及四点:(1)对学生尊重和鼓励;(2)使学生感受到爱、归属感和责任感;(3)不惩罚也不骄纵学生;(4)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格[10]。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接受学生的不完美,学生也能接受自己犯错误,认识到错误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关注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参与者,而不是只是被动的接受者[11]。校园中,归属感指的是学生不会因为自己犯错而失去老师和其他同学对自己的关爱;价值感指的是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有意义的,并对其负责[12-13]。

三、正面管教在本科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在本科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正面管教的几个工具,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适当结合案例,更清晰地展示正面管教对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

(一)建立感情联结

建立并增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感联结会使学校的教育更成功。这种联结使学生有机会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进一步相信自己是被老师关爱的。只有让学生感到爱、归属感、价值感,他们才会用爱来回报老师和学校。这种联结不仅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参与度、出勤率、学习成绩等,还会减少旷课等不良行为的发生,是用学生自身的内在动力将学生往正向引导。

1.相互问候

上课的第一件事,教师可以与学生相互问候。老师真诚地向学生们问好,也要组织学生们回应老师,向老师问好。即使是非常简单的问候,也会有积极的效果。特别是老师对学生的问候,可以有效地帮助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14]。

2.利用课堂问答与学生交流

课堂上的问答也是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借此与学生建立感情联结。问答时教师应尽量随机进行提问,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某些学生误认为老师有所“针对”。如果学生回答的声音比较小,老师最好的做法是顺势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主动倾听学生。如果时间紧迫,教师至少先应做出倾听的姿势,再要求学生“大声点”。通过这些行为,教师表明自己愿意倾听学生的回答,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

课堂的问答中,教师要尽量采用开放式提问,表示希望听到学生的回答,而不是把标准答案强加给学生,可以最大程度地缓解某些学生的反叛和戒备心理。比如教师问:“我们在订立合同的时候,希望双方遵守什么样的原则?”而不是问:“上节课讲的订立合同的四个原则是什么?”

如果学生积极地回答这个问题,教师要及时适当地给予反馈,鼓励学生尽量多说。如果学生不会回答,教师应该进一步引导这个学生,而不是简单地换一名同学回答。此种方式再次向学生表明,自己愿意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而不只是走个过场,或只是想得到一个标准答案。比如教师想要引导学生说出“自愿原则”,可以这样说:“我们在订立合同的时候,不希望自己受到胁迫,这是哪一个原则?”如果经过三四次引导,学生依然回答不出来或回答的思路不正确,这时老师可以说“谢谢某某(明确说出名字)同学,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回答不完美,但我会给你一半的分数。”这样会使学生感受到,虽然自己没回答好问题,但并没有失去老师的爱,使学生渐渐建立归属感。学生需要确信,即使自己没答对问题,也不会受到来自老师的羞辱与批评。最后,教师要向学生表明,自己和学生共同承担责任,并一起解决问题,教师尝试这样对学生说:“这个问题如果想不明白,可以课下来找我。”以此建立学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在这里教师经常犯的错误是下意识说出不合适的话,比如“这个问题我们上节课讲过”或者“这道题很简单”,类似这样的话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在推卸责任,学生会认为老师不愿意和自己一起承担起责任。

(二)恰当地进行鼓励

鲁道夫·德雷克斯曾说,学生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鼓励并非是表扬,表扬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结果表达令人满意的评价,鼓励是以平等的态度对过程进行肯定。鼓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评价的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归属感和价值感。

比如学生很好地回答了问题,老师对学生说“我为你回答正确而感到高兴”,这是对学生的表扬。换位思考学生内心的想法,学生可能会想:我答对了才得到了老师的认可,那么我下次回答错误,老师是不是就不认可我了?这种模式会让学生依赖于外界的评价而失去自我,不利于学生建立归属感。而鼓励是对过程进行肯定,同样是学生回答对了问题,鼓励的说法是“谢谢同学认真的复习”,这时候学生得到的是一种自信的内在自我评价,觉得自己的努力有价值,努力的结果不依赖他人的认可,这种自我认可的内在动力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价值感。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可以说“谢谢同学回答,我相信同学会继续努力学习”,请注意这里不是让学生“下次答对”,而是鼓励学生进行学习。

(三)让学生参与到规则制定中来

在制定某些规则时,如果学生能参与其中,他们将更愿意遵守规则并对自己负责。这是因为对规则制定的参与,使学生们更加有价值感。

某教师首次给学生上课时,与学生们一起制定了一个规则:在课程结束时,所有随堂测验的成绩至少有两次及格以上,本门课才能及格。在课程结束时,有一位同学A只答对一道题。下课时该教师找到A同学,并做好了苦口婆心劝说的准备,A同学却说:“我愿意接受不及格,这是开始就定下的规矩。如果有机会下次我还会选老师的课。下次我再努力些就能及格了。”該学生学到了很重要的功课,愿意遵守规则,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努力以积极的心态解决问题。

该教师在另一门课上检查同学们作业时,发现有几位同学将作业写在A4纸上,因为这几位同学觉得,作业写在纸上,夹在书里比较方便。该教师第一反应是想用老师的权威,强迫他们把作业抄在本子上,但转念一想决定换一种应对方式,于是该教师一边检查作业一边对同学们解释说:“我希望同学把作业写在本子上,方便归档。现在¥有的同学把作业写在纸上,我们如何解决这件事呢?”出乎该教师的意料的是,同学们瞬间就提出了几种解决方式。最后协商的办法是,这几位同学可以先把作业写在纸上,结课前将作业装订并做封皮。整个过程大约用了两分钟,学生们就自己把问题解决了。

(四)和善而坚定地说“不”

有的时候学生会试探教师规则的底线,老师要和善而坚定地表明态度。这时不应斥责学生,更不能因为怕麻烦而骄纵学生。对学生的骄纵并不能使学生感到老师的爱,反而会使学生更加无所适从,破坏学生内心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该教师的一个学生B因为代表学校参加国家比赛而请假。一段时间后,B同学回到课堂,课间时问老师:“老师,我得了国家奖,您能别算我的请假吗?我很喜欢这门课,想这门课得高分。”说着还把奖牌拿出来给老师看,一脸的兴奋之色。该教师虽然也为学生感到骄傲,但依然平静地回复说:“不可以,我们要遵守学校的规定。”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该教师强调的是“我们要遵守规定”,表明自己和学生共同承担责任,而不是只要学生遵守规定。

其实学生们知道该怎么做,只是想试探老师的底线。规则不是虚设的,师生都应该遵守。而一个愿意和学生一同遵守规则、一同负责任的教师,才是值得学生信任的。类似这样的事情经过几次以后,学生们清楚了自己行为的底线,便更加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自觉遵守规则。

(五)与学生分享经历

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既可以迅速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结,又可以使学生更加有归属感,犯错的经历恰恰也是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契机。教师也可以适当地与学生分享自身犯错的经历,学生会认识到,老师是在帮助自己,而不是训斥自己,以此引导学生转换思路。这样,学生便不会惧怕犯错,愿意承担错误选择的结果,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结语

在应用正面管教的概念和态度之后,尽管学生并没有变得完美,但教师与学生在一起的时光比以前快乐得多,学生们在课堂上也更愿意学习,更容易保持学习状态。对教师来说,教师与学生是相互进行鼓励、互相包容支持、互相给予爱和机会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因其职责往往主观上倾向于付出更多,更希望能做学生的“大”朋友。每一个大学教师都希望陪伴学生们度过四年美好的时光,这是学生的美好时光,对每位老师也同样如此。在电影《老师·好》中,苗老师最后写道:“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正面管教,正是帮助教师,帮助学生,将最好的时光找回来,并且还给学生,还给教师。

参考文献:

[1]董建梅,韩伏彬.新建本科院校专科生公共课“课堂乱象”调查研究———以衡水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2(09):13-14.

[2]王军雷,赵桂峰,张猛.高校班主任应对大一新生面临问题的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5(25):166-167.

[3]简·尼尔森.正面管教[M].玉冰,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9.

[4]Carol C.. Today’s Best Classroom Management Strate- gies:Paths to Positive Discipline[J]. Philosophy of Economics,2007,13(01):395-423.

[5]李元雄.浅谈坚持正面教育做好后进学生转化工作[J].现代经济信息,2016(01).

[6]苏梦逸.正面管教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9(14):82+84.

[7]刘佳.“正面管教”教师培训的本土化实践探索[J].中小学德育,2017(03):7-8.

[8]田明亮.和善而坚定地引领:“正面管教”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践[J].华人时刊(校长),2016(10).

[9]吴文.新形势下大学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3):121-122.

[10]尼尔森,洛特,格伦.正面管教A-Z:日常养育难题的1001个解决方案[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11]Strahan,David B.,et al.. Positive Discipline with Students Who Need It Most[J]. Clearing House,2005.

[12]Somayeh G.,Sayyedmirshah J.,Sayyedmostafa S.,et al..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Positive Discipline on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its Achieving Strategies with Focusing on the Students’ Abilit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ademic Research in Business & Social ences,2013,3(05).

[13]Feuerborn L. L.,Tyre D. A.. Establishing Positive Discipline Policies in an Urban Elementary School[J]. Contemporary School Psychology,2012,16(01):47-58.

[14]Allday R. A.,Pakurar. Effects of Teacher Greetings on Student on Task Behavior[J].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2007,40(02):317-320.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正面管教归属感
基于PCK视角的幼儿园归属感教育课程构建的探究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人力旅行
新课程背景下正面管教体系在小学中的践行
“正面管教”教师培训的本土化实践探索
美国“正面管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如何在课堂中正确的培养教师角色的领导力
如何运用“正面管教”处理小学生的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