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本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

2021-09-10 03:13:15胡永强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1期
关键词:学本课堂小学核心素养

胡永强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需要更加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融入实现学本课堂的构建,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小学数学学习中,进而为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将基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学本课堂;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以生为本的课堂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期间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教育,促使学生能够在合作、探究氛围下培养独立思考以及自我探究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互动过程中,进而为提升整体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奠定良好基础。以下将对构建以生为本的小学生数学高效课堂路径进行探究:

一、实践操作,促进高效课堂构建

在学本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数学课堂知识学习中,进而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感知。以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掷一掷》为例,本节课设计了两个动手操作的数学操作活动:

(1)同时掷两个骰子的和的可能性。

(2)得到点数之和2,3,4,…,11,12,掷出哪些和的可能性大。

在求证和出现的可能性而小组进行合作活动时,教师让所有人都参与到活动中,做到全员参与,动手之前,让学生说说课堂实验,我们掷多少次骰子较为合适呢?选一选并说说为什么?让学生分析课堂实验次数的合理性,并通过实验得到同时掷两粒骰子和的可能性会是2——12这11种情况,也就是孩子最多看12分钟电视,于是出现孩子不同意想办法提出新的要求:他和妈妈轮流拿这两粒骰子之和,分A、B两组,每人拿一组,进行掷骰子比赛,谁分得的一组和出现次数多,谁就赢,就听谁的,也就是第二个操作活动。

第二个操作活动时,为验证哪些数字和出现的可能性大,由学生上台拿数字分组比赛,设计成一个开放性的活动,请两个同学上台分别作为妈妈代表和孩子代表取数字和,并提问谁会赢呢?面对结果的不确定性,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两个骰子,并提供实验记录表,每组四名同学各司其位,通过画“正”的统计方式记录妈妈和孩子各自取得的数字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引导孩子思考如果想使自己赢的可能性尽可能大,应该取哪些数字和?再利用数的组成分析2——12这11种数字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得到5——9出现的可能性大,其余數字和出现的可能性小。当学生进行汇报时,大家自行进行分析,由此使得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提升,进而为构建学本课堂创设良好环境。

二、以生为本,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以生为本的小学课堂需要以调动学生参与思考和学习的自主性为前提,因此在此期间需要优化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进而为构建良好的思维体系奠定良好基础。辩证思维能力能够对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辩证分析,同时基于数学定理展开过程推导,进而为加深学生对公式定理的理解奠定良好基础。这也将能够更好地提升对题型变化运用的灵活度,而这个过程中也将使得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为学生了解数学规律的过程中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中,学生对,这些简单的题目,可以在掌握基本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解答,而对于复杂性较高的这类题目解答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将会受到限制,因此为了更好地优化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教师在讲解分数加减法运算的过程中,就需要利用公式定理对其通分原理以及运算顺序进行讲解,以此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辩证认知,为提升运用的灵活度提供保障。引导学生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能够促使其实现对问题的自主分析和探究,进而为深化对小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奠定良好基础。

三、分层授课,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教师的称赞是能够使学生产生愉悦心情的,而由于在初一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程度都将会存在差异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就需要做好学生认知层次的划分工作,为其提供不同难度的探究内容,使其能够在获得正确答案的过程中感知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一课教学时,期间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合作探究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对简易方程列式和解法的理解,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相互交流中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分层授课需要基于备课的要求做好每一个环节和层次的教育指导工作,其中对于后进生进行放低要求,在课堂提问内容上主要以浅显的内容为主,而对于中高层次的学生则需要以探究性以及创新性的内容为主,引导其通过方程转变的方式优化数学知识解答的难度,同时提升数学解题的技巧性,为提升其综合素质水平奠定良好基础。期间教师还需要对不同学生的问题探究结果做出鼓励性以及赞美性评价,以此更好地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供保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促使学生能够在自主思考以及探究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进而为强化整体的迁移运用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中泉.以生为本以教导学——基于“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散文选刊:中旬刊,2019(9):37-37.

[2]刘艳红.生本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研究[J].今天,2020(14):0160-0160.

猜你喜欢
学本课堂小学核心素养
如何在学本课堂中提升初中语文阅读能力
考试周刊(2016年105期)2017-02-13 14:40:07
农村初中英语“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教学相长新内涵视阈下的学本课堂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2:37:36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6:40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5:16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2:26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7:13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