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2021-09-10 03:11赵静
红豆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实践与反思高中地理

赵静

【摘要】文章以笔者的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探讨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的具体实践过程并进行深入反思。通过课前情境问题引入、课堂梯度性问题探究、课后实践性问题延伸等一系列问题设计来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并通过对所设计问题进行反思,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知识处理技巧。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案例设计;实践与反思

2020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也要求学生能够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从而培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分析、评价并解决现实中的各种地理问题。《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在高考所考查内容中的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方面都提到“对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高中生)要求其必修具备高质量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能力和知识”。因此,不管是从教学理论与实践、地理学科教学目标还是高考考查方向都需要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加强问题案例的设计和实践应用,以便更好的指导教学。下面是笔者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实践及课后反思。

一、问题导入、一节好课的开端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成功的导课,就是一节好课的开始,一个充满趣味的,能激起学生兴趣和共鸣的导入,会迅速的将学生从课下拉入课上,抓住学生的心理,促使学生情绪高涨,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案例一: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迁移》

咱们班的历史老师,武老师可谓是:“生在周至,学在西安,婚在紫阳,教在洋县”,同学们思考一下,武老师到目前经历了几次人口迁移?影响每一次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

反思:该导入所选的事例为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完全来源于生活,一方面抓住学生对老师的事情比较感兴趣这一兴奋点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可以用来分析、评价并解决身边的现象,学有用的知识、有趣的生活化的地理会极大提升学生整堂课的参与度和知识的获得感。

案例二: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中位于不同位置的三块地的起拍价格高低有何不同?如果你们分别是大型超市的负责人、钢铁厂的厂长、房地产开发商你最想获得那块土地?

反思:用土地拍卖的形式导入,影视剧中的桥段在课堂中出现,勾起学生的兴趣;两个思考问题,既可迅速过渡到本节课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与特点的学习,同时也为下节课学习其影响因素埋下重要的伏笔。

二、合理的问题、让课堂更精彩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使知识生成,重难点得以突破,可以说一节课最精彩的部分都集中于此。而这些都是围绕具体的探究问题而展开的,因此这个课堂高潮能否实现,就取决于老师所设计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问题设计应紧扣教学内容、脱离教学内容的问题设计是毫无意义和教学价值的;②设计的问题要有可探究性,不能激起师生思维火花的问题注定沉闷和反映平平;③要把握问题的难易度,过分容易的问题失去了探究的必要、难度过大的问题使大部分学生失去探究成功的可能;④问题设计要有梯度性,层层深入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欲望。

案例: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导入新课问题:1987年7月11日一个叫马泰伊.加斯珀尔的男婴诞生宣告世界人口突破50亿,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2011年10月30日世界上第70亿个宝宝降生于菲律宾。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哪么世界人口会这样一直增长下去吗?地球上到底能够养活多少人?

重难点突破问题:

1、如果把中国人都迁移到日本,会出现怎样的状况?这说明什么?2、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要远多于中西部地区?3、日本、荷兰、中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土地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但人口密度却很大,这是什么原因?

深化提高问题:世界人口进入70亿时代,引发了人们有关于这么多人口是福是祸的争论?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官员更是在第70亿个地球居民降生前夕定下略显沉重的基调:“我们需要的是反思而不是庆祝”。关于地球上到底能养活多少人的争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面对不断增加的地球居民,我们到底是应该庆祝还是应该反思?不断增加的人口是福还是祸?你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并阐明自己理由。

反思:该课从导入到到重难点突破到深化提高,利用三个层次的問题,紧扣课本,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过程,教学目标的达成过程。且三组问题层层深入,每个问题都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展示,使每个学生都有想法、有话说,这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能讨论,想讨论,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课后问题、让思维继续绽放

下课了,并不意味着教学结束,实质上这才是教学的开始。我们备了一节课,用课堂教学来检验成功与否,师生在课堂中基于问题案例进行思维的碰撞与互动,生成新的知识,但如何将这种思维的火花延续到课下,使学生将理论应用于现实,将自己的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论语.述而》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反复也。”宋代的理学大师朱熹将其解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壮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采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案例设计探究问题,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心日常生活生产中蕴含的实际问题,才能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以便学生自主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而这也是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合理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美琴.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问题教学法的探索[J].镇江高专学报,2007,(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第2页.

(陕西省洋县中学)

猜你喜欢
实践与反思高中地理
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践与反思
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程中实施德育多元化分层作业的实践与反思
微课模式支持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及反思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小组教学的实践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