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祥东
内容摘要:批注式阅读就是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或以圈点、勾画的方式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疑记录在书页的空白处,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的一种阅读策略。在课外阅读中运用批注式阅读,体现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与探究性,既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了更多的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思考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课外阅读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课外阅读;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阅读方法,也是一种阅读习惯。学生在自主阅读时,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或以圈点、勾画的方式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疑记录在书页的空白处,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的一种阅读策略。这种阅读方法,不仅适用于课内阅读,也适用于课外阅读。结合实际,笔者作了些有益的探索。
一、感受式批注,关注精彩片段。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候,总能发现文章的精彩之处,这时可以用批注符号画下来。文章的精彩片段往往是作者情感的集中表现点,对突出人物的性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骆驼祥子》中有这样的精彩片段:“天真冷。空中浮着些灰沙,风似乎是在上面疾走,星星看不甚真,只有那几个大的,在空中微颤。地上并没有风,可是四下里发着寒气,车辙上已有几条冻裂的长缝子,土色灰白,和冰一样凉,一样坚硬。”有学生在读这一精彩片段时进行了感受式批注:“此选段十分精彩,车夫老马的艰辛、穷困潦倒,正是所有车夫将来命运的缩影,令人倍感心酸。”在文本的精彩片段进行感受式批注,有利于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品读文本,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评价①,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赏析式批注,品读人物形象。
在课外阅读中,对于文本中人物形象描写的语言文字,我常常会让学生认真品读,从人物的行为动作、神态、语言与外貌描写中,细细感受人物形象的品质与性格特点,这样的批注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的主旨,又锤炼了语言文字。以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这一情节为例:“鲁智深为了收服一众泼皮,用左手向下搂住树干,右手把住树的上半截,腰往上一挺,竟将杨柳树连根拔起。”品读了鲁智深这一人物形象后,有学生写下了赏析式批注:“在以前的文学作品中,还很少有活生生的人可以具备这样的力量,虽然有些人物的描写也是力量非凡,但是在这种人与自然的对抗描写中,花和尚是很神力的一位。”学生通过赏析式批注对“鲁智深”这一人物形象有了自己的评价与理解,进一步理解了文本内涵,达到了水到渠成的阅读效果。
三、概括式批注,揣摩写作方法。
学生要真正能读懂一本书,就必须沉下心来潜心阅读,在读中琢磨作者的写法,体会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又是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的,从中感悟出值得学习和运用的写作方法。这时可以运用概括式批注。如学生在课外阅读《儒林外史》前,我先拋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并作批注:“如何理解小说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讽刺艺术?”学生在读完整部作品后,作了如下批注:“作者因久阅文坛,对文人心态自然非常熟稔。所谓讽刺是对假、丑、恶的否定,是一种特殊感情的表现形式,运用讽刺的目的在于揭露,揭露被讽刺者的矛盾所在,以及他的可笑可恶。”学生通过揣摩小说的写作特点,掌握了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并把获得的写作技能运用到习作之中,达到了以读促写的目的。
四、二次批注,深化内涵。
二次批注就是指读完整本书后再次阅读进行的批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一作品,学生初次阅读理解难免会肤浅,批注也不够深刻,读完整本书后再次阅读,学生有许多新的发现和感受,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批注自然也深入很多。如学生在重读《水浒传》后对鲁智深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更新的认识,对文本进行了二次批注。有学生批注:“鲁智深性格最大的特点就是向统治阶级主动挑战,他是一位反迫害的英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反压迫最坚决,毫不畏惧,”另有学生批注:“鲁智深并不只是勇夫,他还不乏智慧与践行的能力。”二次批注有效拓展了批注的广度与深度,让学生对文本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二次批注,提高了学生的批注水平,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综上所述,批注式阅读,既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了更多的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思考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课外阅读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崔新月.多重对话深度批注——谈批注式阅读教学[J]. 语文建设,2016(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