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中文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重要阶段,因为刚步入小学的小学生们身心健康都有待成长,所以这些不成熟的特点导致在学习上有一些阻碍。小学数学学科是具有抽象性的,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将小学数学掌握并融会贯通,小学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创建生活情境将其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去,充分开阔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思维能力
引言:
在小学阶段,因为小学生的性格活泼,稳定性不强,对数学学习不能静下心来进行思考,并且对数学知识也不甚了解。而有些教师却还在延续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使数学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会感到压抑,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抵触。所以教师需要根据以小学生身心特性,运用合适的方式,融入到小学数学中去,创建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为情境模式,來对小学数学进行知识融合,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并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激发数学学习欲望。
一、小学数学教学引用生活情境模式的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的特点是抽象性强,低年级的小学生思维水平低下,所以不能理解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只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具有形象的生活常识,才会让学生在身心成长逐渐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灵活运用生活情境模式,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并更根据数学理论知识熟练的对其进行运用。从而启发学生懂得生活和数学紧密相关,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进而培养学生的时间能力,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力,进一步的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所在的生活环境进行创设生活情境,注意所创生活情境的真实性是否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中,切记不能凭空编造生活情境,否则会导致所创设的生活情境起不到作用。其次,在小学阶段,低年级和高年解的水平不在一个层次中,所以思维方式也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创设生活环境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层次进行教学辅助。如果在高年级的生活情境中还延续着低年级的思维方法,就会导致高年级学生思维停止不前,得不到充分的提升。再次,还有的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却过度运用生活情境,没有正确认识到是以教材内容为主要,生活情境模式为辅助,从而忽视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对新课的预习和对旧知识的导入,进而淡化了数学教学的重点,导致学生不能全面发展。
三、思考生活情境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方法
(一)情境源于生活,理解数学教学内容
小学生学习数学内容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通过学生对生活环境的熟悉来对诠释数学理论知识,让学生更加容易的接受和掌握数学内容,并将调动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认识方向》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感受数学知识,可以让进入熟悉的体育广场上,来感受方位,上体育课时,学生一般背对太阳升起的方向,那学生面向哪个方向?广场的旁边是学校的教学楼,那教学楼在广场的哪个方向。教师运用生活中学生熟知的场景使学生更好的找我数学理论知识。
(二)情境高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小学数学,对于刚步入小学,初接触数学的小学生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在生活创设的情景中,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开阔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完成挑战,提高学生数学水平。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可以展示生活中具有多边形的事物,比如,将生活中数学的事物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可以将校园门口边上的花坛通过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熟知的事物中认真学习数学知识,并进行是深入探究,从而使情境高于生活,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多项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三)情境回归生活,实践数学能力应用
如果教师和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知识就是掌握数学理论就好了,那样师生对数学学科还是没有完全认知。只有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完全的进行数学实践,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去,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将理论于实践相互融合,从而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班级联欢会》一课时,学生在进行班级联欢会在进行统计联欢会所需要的物品,通过计算核算的方式,来统计所花费的资金。从而通过对生活中,数学的统计,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和数学能力。
结束语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情境教学模式,让小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掌握、实践理论知识,从而将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升,从中感受数学所散发的魅力。数学教师将数学理论和生活实践相融合,进而促进学生数学多方面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羽.融入生活情境使数学生活化[J].中国教育学刊,2021(06):108.
[2]靳小龙.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2):29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