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心理服务与经济资助相结合创新助困工作

2021-09-10 01:45罗文雅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1期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摘要:高校中贫困生面临着经济和学习上双重压力,使得他们大多有焦虑、自闭、自卑等心理,这样的心理状态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针对贫困生的心理服务与经济资助相结合的创新助困方式符合当下的助困工作要求。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服务;经济资助

引言

贫困生是指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学生,学生家庭难以负担需要缴纳的各项学习费用,以及上学后缺乏相应的经济来源维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费用。为了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就需要创新助困模式,将心理服务和经济资助相结合。

1大学生贫困问题的原因

大学生贫困问题主要原因有:一是学生来自于偏远地区,地区经济条件落后,家中除了农业没有其他的经济收入,有时温饱都是问题,更不必说上学费用了;二是父母一方或双方下岗,没有或者有较少的经济来源,难以维持日常的生活,自然就难以支持孩子上大学;三是会有一些天灾人祸的情况,使得家庭难以负责子女上大学的费用。无论以上哪一种原因造成的贫困,若是不能帮助学生处理好经济问题和心理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2高校心理服务和经济资助相结合的创新助困工作

根据贫困生的成因和心理特点,不仅需要确保贫困生能够缴纳相关的学习费用,还能够确保他们吃饱穿暖,更重要是能够让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学习生活,进而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首先,建立详尽的贫困生档案,对于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庭情况都要详细了解,并对不同家庭情况的学生档案进行分类,实时关注贫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况,切实了解贫困学生的心理诉求,力求真正为他们的生活学习提供有效帮助。

第二,解决贫困学生经济上的困难,完善贫困学生助学体系。各个高校目前都有“奖、贷、助、补、减”等一系列的资助政策,使得每一位贫困学生都能够完成学业,但是每种资助方式中又存在一些问题。如,高校奖学金的数额较大,但是奖学金的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贫困学生由于基础较弱,难以在竞争中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可以暂时缓解学生经济上的压力,并且是无息贷款,以往的贷款流程复杂,但是近些年这部分的操作越来越便捷,目的是实际帮助更多的贫困生;勤工助学能够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自强的品质,但是勤工助学岗位的工资叫较少,难以维持学生的基本上生活费用;无偿资助是一种临时性的补贴,这就会造成很多学生争抢,可能会使得真正需要帮助学生没有得到资助,这样的方式还有可能给贫困生造成依赖的心理,不利于身心发展。因此,高校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资助体系,加强助贫工作的进行。

第三,心理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经济状态,在困境中培养坚毅的品质。学生干部需要关注贫困学生的心理状态,感同身受地帮助贫困学生正确对待自己面临的困境,将困境转化为努力的动力,并使之认识到精神世界的丰富才是真正的富有。还要引导贫困学生明确勤工助学的意义不仅仅是帮助自己渡过经济困难的难关,更是对自己的磨炼,通过勤劳改善自己生活的同时,更能够树立自身克服困难的信心和用劳动赢得属于自己的尊严。贫困生中不乏很多品学兼优的学生,以这些学生为榜样,积极学习他们身上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奋发进取的精神。

第四,对于有心理疑问的贫困学生,针对性开展心理咨询。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困难往往会有强烈的孤独感、自卑感和无助感,若是这些情绪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最终就会形成一系列严重的心理问题,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通过开展心理活动,帮助他们打开心扉,走出心理困境,给到他们精神上的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和朋友交往,改善人际关系。在不断的咨询帮助中逐渐帮助他们形成坚强的性格,培养他们自强不息、自信的品质,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的磨难。

第五,积极参加丰富的校园文化,改善心态。封闭和自卑的心理不利于贫困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要积极参加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积极加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团队中,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学校还可以发挥学生会和社团的作用,开展心理互动活动,在良好的团队氛围中,贫困学生可以感受到友爱、温暖,并在其中找到自身价值和信心,进而消除因为经济困难带来的烦恼和压力。

第六,高校可以调整学籍制度,鼓励贫困学生勤工助学。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允许学生自主确定修业年限,这样非同一的修学年限给了贫困学生更多勤工助学的时间和机会,学生可以选择先工作再学习,或者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等方式,这样的方式相比之前的必须在规定年限完成学业更加灵活,也更能够实际上解决贫困学生读大学的经济困难。

第七,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当下的学生群体中会有一些攀比风,因为虚荣心而进行不必要或者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消费是不行的,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开展相关实用性的课程,让学生深刻意识到正确的消费观,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消费观,引导学生有计划地消费,学会合理消费。

第八,“他助”和“自助”相结合。增强自我的经济实力,有用“造血”的能力才能够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的问题,助学贷、奖学金都是只能缓解学生一時的经济困难,学生自身通过双手创造财富才是永恒的。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不仅是校内的,还可以是社会上的正规的勤工助学岗位,真正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自爱、自尊的意识和品质,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也可以选择改变困难补助金为特别奖学金,学生通过脚踏实地的劳动获得一些劳动报酬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发放特别讲学金,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还能够实现自我教育。

结语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服务和经济资助相结合的创新助学工作是符合当下贫困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的,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在物质上的需求,通过助学金、奖学金、助学贷、勤工俭学等方式进行,更多还要关注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帮助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困境,树立自信心,培养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1]庞怡.高职贫困生心理扶贫工作研究--以B职院为例[D].广西大学,2019.

[2]陈雪梅.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资助育人成效的路径[J].林区教学.2018,(7).41-43.

[3]史亚辉,高秀丽.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青年.2019,(11).130,132.

[4]卢齐伟.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存在问题及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7,(73).19,21.

作者简介:罗文雅(1981.04-),女,湖南衡阳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硕士,政工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贫困生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理论与实践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贫困大学生“精神资助”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探究中医四诊合参理论对于高校贫困生的鉴别作用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完善对策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高校贫困生消费能力与消费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