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鉴红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学习成绩仍然是一种能以清晰的数据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指标。中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所以对于学习成绩的波动变化更加重视。而由此引发的内心波动,又会反作用于学生学习状态、态度、自信、能力和成绩的进步。所以作为中学生的班主任,必须要清晰把握学习成绩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作用,并针对性地寻求有效的引导策略,让学生学会正确看待成绩的波动变化,提高心理韧性,树立牢固自信,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中的各类问题与挑战,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学习成绩;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2-361
学习成绩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或下降,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情绪,进而对学生面对逆境或困境时的心理适应力、自信心都会产生影响。初中班主任应结合素质教育背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成绩的作用以及成绩水平的变化,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调整良好积极的心理状态,更好地应对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一、学习成绩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
(一)过度在意得失,形成功利化性格与价值观
学习成绩能够直观、清晰地反映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学生会根据自己学习成绩的波动来判断自己学习进步还是退步。但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在同学之间的攀比、竞争意识更强烈。如若使用以学习成绩为主的单一化教学评价体系,就会对学生的这种意识和行为进行强化,逐渐让学生滋生以成绩为最终评价标准的错误认知。学生由此也会产生功利化的学习心态,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而不顾个人品德修养、人际交往、社会责任,且受成绩数值化表现的长期影响,也会形成以数字、价值去衡量一切的功利性价值观[1]。
(二)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中学生由于处于身心快速发展,但认知水平和人生阅历欠缺的特殊时期。以主观判断作为学习和做人标准的行为屡见不鲜。这就容易让一些学生在以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之时,眼中只看见他人的好成绩,而没有意识到背后付出的艰苦努力和自身客觀实际,往往为自己设定过高的学习目标。而当自身实际能力无法达到期望之时,就会产生失望等心理落差。而当学生长期处于无法正确认识自己,就会不断循环这一过程,失望等情绪不断堆积,最终量变引起质变,让学生产生“无论怎么学都不能进步”的错觉,最终产生厌学情绪。
二、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学习成绩的波动
(一)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摒弃“分数本位”思想
分数能直观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但在素质教育时期,要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养为主。所以首先,班主任必须要摒弃“分数本位”的思想,结合分数、图表、语言、报告等形式,构建一个整体全面的评价体系[2]。包括总评和分步评价,建议以ABCD等划分学生差异的大层次评价符号,而非具体到小数的数字评价。这样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以“数字”来衡量一切事物价值的利己主义、金钱主义观念形成。其次,在评价内容上,要为分数(量化)评价内容限定合理的权重范围,尤其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色进行灵活调整。如建立起各个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整体性评价体系,分数的作用在其中就会被有效削弱。学生能够从自己表现的诸多方面形成对自己更客观、全面的综合评价。分数之外的评价内容,应参考多维评价理论,结合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从方法、能力、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建立详细的评价指标。总之,应整合定性与定量评价,数字与图示评价,理论与实践评价,当前与历史评价等为一体。学生在此种评价制度的影响下,对于分数的“执念”会有效缓解,一些功利化的观念也会逐渐转变。
(二)帮助学生制定未来规划,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首先,全面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会让学生和家长都意识到成绩不是唯一的真理。能初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其次,而中学生面临着中考、高考的升学压力。所以教师就要将综合育人目标与中考、高考的教学目标充分结合,设计一份全面综合的学生评价体系,促进学习目标、学习过程、教学评价一体化。这样学生就能在综合评价体系的帮助下,明确接下来的每一个小目标、中目标和大目标要如何完成。许多压力和恐惧都是来源于未知,当学生不再对中考、高考未知,能够在班主任的帮助下,较为清晰地看清接下来该走的每一步路,只需要循序渐进地逐渐完成学习目标,最终就能成功迈过中考、高考的门槛。这样学生的紧张、焦虑、压力情绪都会逐渐迎刃而解。所以,班主任必须发挥好人生导师的作用,必须要摒弃“高中生可以自律,我就不管”的错误认知。要以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未来规划,将其与育人、教学充分结合。学生明确目标和未来发展,就能在一次次成功中产生越来越强烈的自信心,增强心理韧性和适应力,逐渐可以长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今后的各类学习压力。
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生面临庞大的学习压力,并且也处于更敏感和在意外界评价的青春期,对于成绩的“执着”十分明显。所以首先班主任要帮助中学生打破这种“执着”,让成绩和分数在其严重过度的重要性变得适度。其次班主任需要根据学生所面临的具体学习情况,结合育人、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未来发展,制定综合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并在完成最近发展区内的小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信心和耐挫力。这样才能从学生内心唤醒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根本动力,让学生因为学习成绩波动而产生的各类心理问题逐渐缓解甚至消失。
参考文献
[1]梁洁.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2):111-112.
[2]李春荣. 初中生学业情绪、心理弹性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