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瑾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心智不断成熟的阶段。初中数学教师创建不同情境开展教学,可以很快让学生进入到探究学习的情境中,并有效促进他们思维和心智的发展。在此同时,也会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快速提高,还可以让初中数学的课堂效率得到更好的改善。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前言:
初中数学知识比较枯燥,并且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初中数学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理特点相结合,创建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可以让课堂上的气氛充满愉快的气息,使课堂“活”起来。不仅可以有效转变数学知识本身的枯燥感,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度学习、探究数学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拥有快乐的学习体验。
一、创建实践情境,让课堂充满活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不仅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大脑,使其思维不断发展,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手脑配合更加默契,对于进一步推动学生智力发展,也有重要作用。并且,数学教师积极在课堂教学中,创建实践情境,也会让课堂的气氛,不再由于数学知识过于枯燥,变得沉闷。可以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与此同时,也会让学生的学习深度,得到有效拓展,使学生放松紧绷的精神状态,轻松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也十分有利。
以“角”的数学知识为例,这部分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对角的顶点、角的边的含义都有明确的理解。并且,要求学生会用三种方法来表示角,会在简单的图形中,去识别和表示角。以此,使学生为后期更加复杂的关于角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单独讲解就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从而直接影响课堂上的气氛,使其变得沉闷。为此,教师就可以边讲解,边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出几个图形,并且让学生回答:“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再引入角的概念:“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公共端点0是这个角的顶点……。”,同时,指出板书上的对应点。当学生对不同概念可以理解后,再引入实践。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然后用数学术语,布置实践任务:“以一个直角的顶点为顶点,任意对折。并且,将其裁剪下来,总结两个角之间的关系。”。这样就使学生以轻松的状态,开心进行实践,并更加直观理解其中涉及的数学概念,及对角余角、补角知识有更具体的认知。
二、创建生活情境,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必须要让学生懂得运用其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会让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水平、及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得到同步发展。同时,也会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价值,更加重视数学课程。并且,让学生学以致用,也数学教师共同的教学目的。教师结合数学知识,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从理论学习,进入到现实生活中,极大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消化程度,使之更加高效掌握和灵活运用。通过生活情境的创建,会让学生有效改观对数学知识的看法,不再感觉数学知识是死板和枯燥的,更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知识价值。对于活化课堂教学,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反比例函数”这部分知识为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可以在具体情境中,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需要先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加以教学,使学生对其的表现形式、设定方法,有详细的了解。并且,通过简单的选择题、填空题方式,让学生对知识加以巩固。此后,教师就可以将反比例函数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来创建生活化情境:“在一处货物码头,码头工人每天都要往一艘可以装载30吨货物的轮船上装载货物,所用时间是8小时。当轮船到达目的后,码头工人的平均缺货速度是υ(单位:吨/天),缺货天数是t,二者之间有函数关系是怎样的?如遇到紧急情况,要让船上的货物,不超过5天就制裁完成,平均每又要制裁多少吨货物呢?”。通过情境的创建,会让学生充分应用所学的反比例函数知识,并且还会使学生巧妙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通过解答,对于这部分数学知识,也会更加扎实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会有效带动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其更加活跃。
三、创建教学情境,活跃学生思维
初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无聊感,他们的思维活跃也会减缓。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将数学知识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消除学生的无聊感,从而使其更加积极、活跃参与到教学实践中,积极去思考和探索数学知识,提高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让数学知识更加立体、生动、直观,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数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转化成动态的教学课件,让学生通过生动的课件,来获取数学知识,不只会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还会使学生的视觉、听觉都更加丰富,从而喜欢去学习数学新知识,并提高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
以“有理数乘方”这部分知识为例,为了让学生可以通过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来获取其中的知识,并高效理解和吸收,教师就可以结合数学知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将一张大纸进行多次对折的过程,制作成生动的视频。此后,再让学生去查看对折后,所体现的纸的层数。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一名拉面师傅,将一根粗面条,两端对折、捏合后重新再拉伸,反复操作5次后,会生成多少根面条。”。就会将学生的思绪,引入到比较的麻烦的计算中。此时,教师再引入关于有理数乘方的知识。并且,这部分知识,来解答刚刚的问题,及分解折纸实验,就会让学生感觉豁然开朗,并轻松愉快的掌握了其中的知识点。同时,也有效调整了学生的学习心态。
总结:
初中数学教师,结合生活、数学知识、学生心理特征创建不同的情境,不仅可以有效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还会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进而使其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会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主动深入去探究,提高数学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惠琴.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1(06):18-19.
[2]余小勇.談情境教学模式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J].才智,2018(1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