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芳
摘要:小学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中一项基本的课程,小到每篇课文,大到每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课的现状出发,就如何创新小学语文阅读的具体方法提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然后再在方法的基础上分析教授小学阅读方法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教育方法
引言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阅读方法教学是实现成功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就通常情况而言,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要不断强化,这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小学是学生进入学习生涯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老师们要为学生打好基础,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1 小学语文阅读课的现状
1.1效率低下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是专注于课本知识,但是学生们在面对全是课本上的知识时,会丧失兴趣,这就需要老师们继续探求新的教学方式,重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点。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学生们会产生抗拒心理,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影响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1.2缺乏完善的阅读方法指导
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只是附在每篇课文之中,并没有针对阅读的专题研究,因此也没有系统和完善的阅读方法和教学大纲。在进行阅读方法指导时,老师们大多时候是依据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的,有些内容可能会在不同的地方讲很多遍,并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效果,所以,在缺乏完善的阅读方法指导时,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效率不高,且不能形成系统的体系。
2 創新小学语文阅读的具体方法
针对以上所提及到的有关现状,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如下的措施和具体方法:
2.1整合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可以是来自于课本上,也可以是来自于课外的知识。在进行阅读材料的选择时,语文老师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学生们阅读的材料,当然老师们不能只做选择材料的工作,还应该讲阅读材料进行整合,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阅读材料进行分类。
2.2 营造合适的阅读氛围
在进行阅读时,老师们要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合适的阅读氛围,阅读氛围的营造也不能只靠老师一个人,学校、家长也应该参与其中。以下是从老师们应该怎么做出发的。首先,营造阅读氛围不能只是提供阅读材料,还可以以游戏、活动或者设置悬念的形式进行营造,这样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3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
课堂上的阅读时间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限的,课外阅读才是广阔世界更重要的载体。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具体的措施可以设立一个图书角、举办读书经验分享会、开展与爸爸妈妈共读一本书的活动等,这样有助于同学们进行知识的迁移。
2.4创新其它的阅读方法
阅读是分为精读和略读,也可以分为大声朗读和小声默读。拿大声朗读举例,学生可以通过自由朗读、集体齐声朗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再由老师同意答疑也可以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探索解决问题。
3 小学阅读方法的意义
3.1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阅读方法是一种技能,只要学生学会了这种技能,就能在面对各种阅读材料时自觉地反应,这种自主性有利于学生们自发寻找阅读材料、自发思考阅读材料的主题思想等。同时,在这种技能的指导下,学生们也能融会贯通地自发寻找课外阅读材料。
3.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能为学生进行启发性教育,能让学生快速抓住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一种需要持续培养的技能,若从小学阶段就传授阅读方法,就能使学生打好基础、积累经验。
3.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和阅读是分不开的,主要阅读能力提高了,在进行作文审题时也能更快抓住题目所传递的意思,不至于在写作时出现偏题的现象。当然,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关系不止一次,在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之后,就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积累写作素材,也能将已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写作中,检查自己的作文是否存在主题不明、结构错乱等不足之处。
4 结语
本文从小学阅读的现状入手,结合笔者实际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在小学阅读中的具体方法以及传授小学生阅读方法的重要意义。阅读技能的培养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若能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对学生成长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当然,笔者在行文过程中主要是依据本人实际的教学情况,不具有普遍性特征,也希望各位同仁能不断探索,一起为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建青.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江科技,2020,41(01):53-54.
[2]马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视界,2015(23):222.
[3]刘中慧.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J].才智,2009(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