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阳
摘要: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科技小制作和发明当中,可促进创造力、动手能力的良好发展,并令科学意识得到良好培养,因此开展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提供科学指导,以此让学生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全面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技制作和发明;指导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程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科学理论知识讲解逐渐向发明创造过度,希望通过这种改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相应的教学策略也应随之做出改变。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为学生开展科学发明制作提供指导,充分科学教学的作用,进而促进学生和小学科学教学的共同发展,
一、指导学生开展科学制作和发明的意义
小学生各项能力都在初级发展阶段,此时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更要发展各项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理论讲解是主要构成,虽然学生也能掌握一定科学知识,同时增强科学意识,但实际动手能力、创造力等却得不到任何提升。因此,指导学生开展科学制作和发明,不仅是改变了小学科学的课程形式,更是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对学生本身和小学科学教学的意义都极其深远[1]。
二、小学生科学制作和发明的指导策略
(一)明确指导目标
其一,指导小学生开展科学制作和发明,是为了促进动手能力、创造力等能力的发展,进而让学生在掌握科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全面的提升。其二,培养科学意识、兴趣和素养,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其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入,而且还会喜欢上科学,更会利用科学眼光看待事物。其三,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让学生的各项能力在氛围熏陶下的不断提升,使其在学习其他学科时也能融入各项能力。
(二)科学指导
指导小学生开展科学制作和发明要以其年龄特点为基础,同时要尊重科学规律,不能脱离实际。由于小学生的各项能力还在发展,因此科学指导十分重要,但也要注意一点,教师在学生开展科学制作和发明过程中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过程以启发为主[2]。以“降落伞”为例,其利用空气阻力实现了缓降,理论教学结束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制作降落伞,过程中可让学生独立选择伞面材料,只要能够阻挡空气即可,然后根据教材中对降落伞的描述开始制作,制作完毕后可让学生在底部拴上重物还是下落试验,比如拴上一块橡皮,比一比谁的降落伞最慢落地,试验完毕后让学生讲述制作过程,总结成功或者失败经验。这样学生对“降落伞”的内容即可充分掌握,而且也在制作过程中提升了动手能力,有的学生为了提升伞面的空气阻力还会尝试各种方法,这样创造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良好发展。
(三)鼓励合作
正如前文所讲,小学生能力有限,因此不能完成多一些复杂度较高的科学制作项目,因此教师在为其提供指导时也可鼓励合作,让学生通过合作更轻松地完成可续制作和发明。而且通过合作也可促进不同思维的融合,让学生在群体思维的影响下更好地发展各项能力[3]。以“骨骼与肌肉”为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了解骨骼、关节、肌肉等基本构成,当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后,可令其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模型。比如将3至5名学生组成一组,然后分别用小木条、木片、橡皮泥等制作头部、躯干、四肢的骨骼肌肉模型,最后再将各个部分组合在一起。在结束后教师可询问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什么苦难,比如小关节的链接,“骨骼”和“肌肉”的贴合等,以此加深学生的心得体会。这样学生即可全面掌握“骨骼与肌肉”,而且还通过这次制作对自己的身體产生了更多了解。
(四)联系生活实际
任何一项科学发明都是为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而生,小学生的科学发明虽然比较简单,但仍然可以和生活实际进行连接,这样学生既能通过科学发明有效发展各项能力,而且其小发明被用在生活当中也可获得成功喜悦,进而更喜欢科学制作和发明[4]。比如教师在上课时都会将粉笔放在讲桌上,但讲桌需同时方式各种教具、书籍,这样可用空间就极大缩减,因此为了方面地使用讲桌,可指导学生制作抽拉式的小储物盒,然后将储物盒固定在讲桌的底部,这样教师想用使用粉笔时就可随手够到,而且不需要占用桌面空间,桌面也变得更加整洁,学生也能通过这次小发明收获更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科学制作和发明作为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可令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意识的同时获得更加全面的提升,并建立参与科学制作和发明的兴趣,令未来发展充满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1]赵晓丽.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与小发明[J].少年发明与创造:小学版,2019,21(6):65-68.
[2]邢海根.如何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小制作与小发明活动[J].中学物理,2018,31(5):16-19.
[3]冉皓东.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小制作与小发明活动[J].明日,2019,32(17):343-343.
[4]许春芳.让科技实践引领学生快乐成长——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小实践活动[J].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20,08(13):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