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株
摘要:闽南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家庭成员,它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具有地域性和区域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随着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将闽南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的教学中,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发展,还有利于幼儿形成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培养他们对本土文化的形成和归属感,树立民族的自豪感。
关键词:闽南传统文化;幼儿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255
闽南,即福建南部,闽南地区北接福州市、莆田市,南与广东粤东地区毗邻,西与原汀州府界交界。自晋朝人移入闽南至今,闽南文化一直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传承,绝少有文字材料的遗留。大部分的学者一致认为,闽南文化具有相当程度的研究价值。闽南传统文化不仅仅呈现在闽南语、闽南建筑风格等的传承,还体现在地方习俗的延续。闽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在新鲜事物的冲击下,年轻人对闽南传统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为了让幼儿受到闽南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师可以充分开发闽南文化资源,让幼儿在平时的学习中,增加对闽南文化的兴趣,同时有助于闽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一、开设闽南语专题活动课
闽南传统文化的渗透,最直观的方式当属开设闽南语专题活动课,这其中涉及的内容有许多,比如闽南童谣、闽南语、闽南音乐、闽南民间舞蹈。
1、闽南童谣
闽南童谣是以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于民间的一种语言,其内容通常具有趣味性、韵律、文学性和娱乐性,读起来琅琅上口。随着国家对文化工程越来越重视,早在2008年闽南童谣就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闽南童谣中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比如《天黑黑》、《月光光》、《新年歌》、 《十二生肖歌》。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运用情景化教学手法,将童谣与各种活动相结合。
2、闽南音乐
闽南音乐的展现形式多种多样,有高甲戏、歌仔戏、南音、流行歌曲、木偶戏等等。其中不乏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闽南音乐,比如《爱拼才会赢》,这代表着闽南人坚持不懈、敢拼敢赢、不怕吃苦的精气神。在这些闽南音乐中,最有吸引力的当属木偶戏。
歌仔戏、高甲戏、南音、木偶戏等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音乐,具有着传承性,而现在学习这些文化瑰宝的人少之又少。要让幼儿完整地学完其中任何一项内容或任何一曲音乐,都实属不易。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一味地要求幼儿掌握教学内容,而应以欣赏为主,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达到渗透的效果。当然,教师个人要掌握以上多种形式的音乐实属困难,学校可以借助社会的力量,到社区、老年协会等地寻找人才,请社会人士进校园,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3、闽南民间舞蹈
闽南有着丰富的民间舞蹈,每遇重大节日的时候,人们会组织隆重的典礼庆祝,活动主要以舞蹈的方式来吸引大众的眼光。其中,常见的有拍胸舞、骑驴舞、火鼎公婆、舞龙舞狮、公背婆。闽南舞蹈多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应该是惠女舞蹈,其形式美,动作简单。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可以多使用一些腰部动作,比如“扭胯”、“摆胯”,也可借助斗笠、扁担、渔网等具有惠女舞蹈特色的道具,来展现惠女舞蹈的魅力。
二、将闽南文化内涵渗透于幼儿园日常教学中
园内的环境是一本无声的教科书,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教育,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可以把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在园内展开。园内创设可集艺术文化特色、闽南文化特色和本园特色于一体的教育教学环境,从不同的角度向幼儿展示闽南文化。班级环境创设中,可以运用多种维度,将闽南文化知识区分成几个大主题呈现在幼儿的视野中,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流互动过程中丰富生活经验,增加闽南文化的基本知识。
三、利用闽南文化中的各种元素激起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园有较多的户外活动,教师可组织幼儿参观五店市、闽台缘博物馆、孔子庙、开元寺等具有闽南特色的古建筑,不仅能丰富幼儿的文化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还能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所见所闻更深入地了解闽南乡土文化。
红砖民居古厝是极其古老的建筑群体,这些古建筑群内还留有警世名言、家训及各种雕刻工艺,体现了古代劳动者的聪明智慧,这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备受着世界各界文化人士的关注。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楼大厦林立,这些古建筑群大多逐渐消失了。幸而后来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仅剩的红砖居民古厝慢慢被保护起来,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比如五店市、梧林古村落、蔡氏古民居、西街。幼儿园组织幼儿参观闽南古厝的建筑构造,欣赏当代手工匠人精湛的雕刻工艺,从中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对比古建筑与现代建筑风格的差异中,感受家乡红砖白石的古厝文化,从而激发幼兒的家乡情怀。
四、家校配合,积极参与闽南传统文化艺术盛会
家庭、幼儿园是幼儿发展中影响最具有影响的两个地方,它们对幼儿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因素所无法相比的。所以,家校合作,一起对幼儿进行闽南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闽南特色文化,有利于培养他们对本土文化的形成和归属感,形成民族自豪感。因此,可以看出家长在幼儿教育中尤为重要。
闽南注重家族的延续,许多家族性的活动都在家族间开展,而这些家族性活动是最能体现闽南文化的。比如,普渡、尾牙、结婚仪式、拜天公等等,这些闽南仪式中充斥着浓浓的寓意,是学生体验闽南文化的好时机。但由于仪式的特殊性,这又是幼儿园活动中难以带领幼儿实际体验的一部分闽南文化,家长可以带领幼儿切身参与感受,在参与过程中,向幼儿介绍相关知识,让他们理解各种仪式背后的真正含义。
同时,在家庭中开展闽南民俗文化活动也尤为重要。比如传统的元宵佳节,赏花灯便是家长带领幼儿切身感受的好机会,在赏灯的过程中,家长向幼儿介绍元宵灯会的真正含义,在张灯结彩的灯海中,幼儿感受了节日的氛围,这一传统文化定能在他们脑海中留下非常深的印记。接着,幼儿园可组织“亲子花灯”制作大赛,鼓励家长和幼儿创作新颖独特的花灯,也可组织参加泉州市一年一次的花灯制作大赛,力争为泉州元宵灯展添光彩。这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还能让幼儿在制作过程中体验亲子互动的乐趣,让幼儿了解闽南元宵节的民俗文化,从而激发他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
小结
闽南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的教学中,不止是单一的采纳,更要注重学科的渗透。幼儿教学本身包含语言、社会、健康、科学数学、艺术等多项课程,在各项课程中,可以运用道具、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在整个教学中应明确“摒弃单一形式,采用多元化教学”的基本原则,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进一步明确闽南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的教学研究的展开活动,将有助于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推动闽南文化艺术的传播,具有良好的社会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 童宝安. 闽南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新教师,2019(7)36-37.
[2] 郑伟斌,李娜菲. 闽南语童谣融入幼儿认知教育的理念与路径探讨[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20(1)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