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普
摘要:在数、理、化学习过程中建模能力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而数学是学习好其他科目的基础。因此在学习数学时为学生培养建模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学生的建模能力又需要从小开始培养,所以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是否有模型思想不仅仅是学生是否将知识学会的表现,还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是否有独特的思维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考虑,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模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都很重要,数学的教学主要是对模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形成建模思想,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本文将通过分析加强课堂互动、巧用方法动手操作以及四方面培养建模能力这三种策略提升学生的建模能力。
一、加强课堂互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教师、学生两方的互动,一方面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还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教师在课堂的建模能力培养过程中,讓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首先能够让学生树立建模的意识,让学生在做数学题的时候能够建模解决问题,也帮助学生提升在解决问题时的勇气,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够让学生在和他人交流过程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提升学生建模能力,弥补自身不足。最后,当学生看到优秀的学生都会建模时,他们自然也会产生兴趣,想了解建模的流程,从而提升对建模的兴趣,提升学习数学的效率。
二、巧用方法,动手操作
许多教学实践结果证明,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利用数学的原型构建模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数学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能让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从原型到模型的创造过程,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做一个正方体,而不是教师像以往一样直接摆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观察,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很难提升。教师要结合课本上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根据将棱平分成不同的份数,从而总结小正方体几面涂色的规律并用公式表示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正方体分割,利用公式和实践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割一割大正方体,从而为数学公式的总结提供帮助。利用这种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将数学模型进行应用,从而让学生自身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学习方法进行完善。
三、“四方面”培养建模能力
教师在为小学生培养数学建模能力时,可以通过四方面进行,分别是联系、实践、观察、类比。
首先,在联系比较中进行,由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是比较密切的,由旧知识可以延伸得到新知识,因此数学模型可以从旧知识的旧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建立,在建立新模型时要将新旧知识对比;其次,在实践中进行,数学模型是比较抽象的内容,需要学生的思维比较发散。而学生在建模时到实践也需要有思维进行指导,这样学生在实践操作时才能有效地将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再次,在观察中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是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例子,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从而总结出比较适合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类比进行类比推理是在理科中很常用的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个相似的小学知识点推算出其中一个知识点也可能有另一个知识点的性质。
例如,学生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的《梯形的面积》时,就可以用这四种方法建模。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就可以为让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让学生通过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相联系,让学生动手实践一下二者的关系,然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两者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两个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教师的总结,学生得出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梯形面积的联系,从而为学生进行建模,让学生在教师的代领下可以轻松的学会建模。最后,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的结尾让学生自己总结是如何建立这个数学模型的,让学生简述一下建模的方法。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观察三角形和梯形的关系,研究出如何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到梯形的面积,从而考察学生的建模能力和课堂效率的高低。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建模能力培养很重要,因为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从小学时期就要开始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建模能力时,要自觉地为学生创造一些条件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建模,让学生亲自经历建模的每一个流程,让学生在流程中注意到建模能力为自己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助力,教师还要积极地探索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作出贡献,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因为建模能力的提升而受到益处。
参考文献:
[1]刘体美.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分类 建模教学策略及实例分析——从教师与学生角度讨论[J].中国教育学刊,2020(S2):99-101.
[2]何开平.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1):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