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福娇
摘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德育教育逐步受到重视。小学班主任在小学德育教育实践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提升德育工作质效,小学班主任有必要针对德育教育现状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本文就针对小学德育教育中的突出问题,突出有效的德育教育实践策略,以期提升德育实效,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班级管理模式;创新;质效
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养成的引导者,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占据重要作用。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在实施教育管理的同时,应加强德育管理,而班主任应该结合本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大胆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切实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就以现阶段小学德育工作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基础,深入探究提升德育质效的德育教育实施策略。
一、创新德育理念,激励学生自我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受到重视,现阶段教育中倡导“学生为本”的生本教育理念。而生本教育理念则离不开自我管理。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激励并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对渗透德育思想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新德育理念和班级管理模式,力求将教师管理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管理为主的班级管理形式,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同时渗透德育意识,提升班级德育工作成效。
首先,应该在班级中营造自由民主的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其次,发挥显性教育,通过课堂教育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法律、政治、道德、文化等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观和价值观。同时,注重营造民主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多元化的校园活动,例如演讲、讨论或者辩论等,通常可以选择人生价值、社会伦理等问题作为活动主题,以期提升学生是非辨别能力,强化自我管理意识。最后,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班级和学校的实践活动,提升班级凝聚力,激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主德育。
二、设置爱心邮箱,以爱育人培养品质
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和学习能力,更是一种爱心教育,学生只有在爱的阳光下才能夠茁壮成长。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注重爱的教育,让爱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让爱提升德育渗透的层次。在实施爱的教育时,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用无私的爱呵护学生茁壮成长。
班级中总有一些内向孤僻的学生,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往往不会主动寻求帮助,因而可能逐渐形成学困生或者德困生。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可以站在爱的角度思考德育渗透问题。比如;设置“爱心邮箱”,可以挂在教师墙壁上形成一个有形的邮箱,也可以在学校网站上单独设置电子邮箱形成“隐形邮箱”。通过有形和隐形的邮箱打开学生封闭的内心世界,让班主任教师走进学生的心里,实现平等的对话。通过“爱心邮箱”,班主任可以接收到许多学生的“小秘密”,有学困生的求救信,也有即将步入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困惑,更有学生对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的意见或建议等。很多学生孩子电子邮箱中留言,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说出来,班主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改善班级管理模式。可见,借助爱心邮箱的方法,为学生的情绪找到了释放的窗口,更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便利平台。班主任借助爱心邮箱深入了解班级管理的实况,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这对于提升班主任教育能力,以及优化学生思想品质而言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三、轮流担任干部,开放思维提炼能力
以往的班级管理模式中多以班主任或者教师管理为主体,而学校德育多停留在提升学生道德认识层面,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不够深入。这样的德育工作好似空中楼阁,较难收获实效。所以,德育教育必须从人的根本发展出发,立足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需求,丰富学生道德知识的同时,更强化对学生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培养。
首先,改变传统封闭式的德育模式,在班级管理中加大实践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尝试让学生轮流当班干部,激励学生勇于参与学校管理,走出校园,走进生活,从社会、生活和学校中体验丰富的社会道德情境,从而获取道德情感,履行道德行为,最终提升道德水平。轮流当“小干部”或者“小老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勇于实践个人思想。班主任还需要组织学生对每一位班干部或者小老师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最优班干部。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班级管理,能够从中获取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这对于培养道德行为,提升思想品质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四、加强家校联动,借力环境优化德育
家长是孩子德育的第一任老师。在优化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联系。以往的德育工作中,许多班主任只知道注重学校德育工作,而忽视家庭德育的重要影响,因而错失了优化德育工作实效的契机。所以,在现阶段,班主任有必要加强家校联动,并借助互联网创建和谐的德育环境提升德育质量。
随着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许多家庭中父母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常常缺位,平时与孩子交流较少。尤其是在进入小学高年级后,长期无法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有些父母甚至对于孩子的德育无从下手。对于此类问题,班主任有必要借助互联网平台搭建家校共育体系。比如QQ群,微信群,家长会等等。借助实质性的沟通切实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和突出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法,提高家庭德育水平的同时,也为班级管理增添力量,使德育教育增效。可见,班主任接住网络或者课堂搭建家校合作德育环境,能够有效优化德育效率,让学生在健康积极地环境下茁壮成长。
结语
总之,班级是学生思想品质形成的重要载体之一,班级管理模式决定着德育工作的质效。所以,班主任应紧密结合现阶段德育教育发展需求,立足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创新班级管理模式,以突出学生主体性,提高德育工作质效。通过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激发学生自我效能,最终帮助学生提升道德水平,逐渐形成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结语
参考文献:
[1]商凤侠. 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5(35):44.
[2]康欢欢.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6(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