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 胡凡
小学阶段是体育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敏感时期,而家庭与学校对于学生,息息相关,只有家庭与学校教育相互融合,方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小学生的身型体质在小学阶段的塑造也是至关重要,体育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期特点,配合家校协作模式,完成体育家庭作业。有效并有针对性地训练,在逐步提升小学生体质的同时,也能加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相处,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体育水平。
当前新课改教育体制中,不仅要注重文化课的学习,还应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才是教育体系的重点内容,体育教学中,在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所以需要课下家庭合作方式,家校合力,将小学生的体育训练能力及身体素质提升。
1 培养体育家庭作业的意识及兴趣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初次系统接触体育教学机制的学习,体育教师应教导给小学生体育学科的重要性,不仅有体育知识,也包含了体育心理学及生理学,是一门全方位的综合学科,那么,这种多方面的身心教育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还应体现在课下的体育家庭作业中,例如:教师可安排学生在家和家长一起看各种竞技比赛,并将比赛结果带回到班里进行讨论,以此培养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意识。在传授于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意识之后,体育教师还应利用课下的体育家庭作业提高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例如:利用“偶像效应”让小学生看各自喜欢的体育明星的竞技赛,并在班里简单陈诉比赛过程。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去参与到体育训练及活动中,并会积极探索学习,传统的体育教学固化且单一,课堂之上的制式教学并不能足够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家校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小学生在家长的监督带领下完成体育训练,全面认识自己的体育综合能力。
2 家校合作的有效方法
互动的信息交流是家校合作的高效渠道,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不仅仅体现在生活中,在教学体系中也显得方便快捷易接受,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体系,与家长构建信息化的有效渠道,通过各种信息化交流与家长形成有效互动。
2.1 家校构建微信群
微信已经普及到大众生活中,体育教师可以搭建学校与家长的微信群,及时把课堂上小学生体育训练的照片及注意事项发布在微信群里,以便让家长及时获取学生在体育课上的成长,及时纠正学生的体育偏差行为,做到良好互动模式。
2.2 家长录制视频,学校定期评选
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与家长沟通,由家长在课下录制小学生体育运动的视频并保存,一学期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家长提供的视频素材进行筛选,并进行班内及年级内体育训练精选视频的评选,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模式。
2.3 家校面对面建立沟通平台
体育教师可以定期在班内集中进行家长与学校面对面的沟通,面对面沟通更加直观,理解性强,在这样的沟通中,发现在体育训练中的各种问题,并可以深度解决。
3 利用校外的体育场地进行家校互动
由于校内场地及时间上的局限性,体育训练也不能全面并多样化的进行,很多器材也不能面向家长广泛开放,体育教师可以统一带领家长及小学生去校外的体育场举行体育训练活动,加深家校的深度合作互动,例如:可安排校外场地,带领学生及家长进行拔河比赛,形成家校互动的愉悦氛围,并让小学生体会到初级体育运动的竞技乐趣。互动的形式还有踢毽子比赛,可单独踢毽子,也可以学生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互传踢毽子,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教师应提前做好安排,以避免各种意外和伤害。另外,体育教师也可以参与到课下的每个学生家庭体育活动中,并记录学生的体育行为表现,统一成册,学期结束后,纳入体育成绩的一项评比标准。
4 家庭体育作业的布置、完成及上交
家庭体育作业可分为课堂知识类和锻炼身体素质类,技能掌握也是由易到难的过程,例如:体育老师可以在课上计时跳绳次数,在小学生身体健康状态良好的情况下,课下家里安排学生完成跳绳作业,以分钟为计数单位,课上的时间比较紧张,课上一分钟计时,课下作业以五分钟计时,可分段进行,当学生课下完成体育作业时,由家长配合录制视频发布作业完成情況,上交作业,以此保障家校合作的有效进行与实施,学期结束,体育教师也可以根据每个学生课后完成体育作业的情况,做大数据统计,以数据呈现直观的小学生体育综合素质情况。
5 结束语
综合以上所述,教育体制的变革与创新发展离不开家庭及学校的共同努力与配合,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体育意识比较薄弱,学校应主动通过平台邀请家长,在课外的积极参与配合,辅助协助完成小学生的体育家庭作业,体育教学应结合家庭与学校的双方力量,在增强家校合作的认知基础上,增加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性,协调性,提高有效合作能力,促使小学生积极并主动参与到体育这门学科当中,在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强健体魄,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作者单位:1.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吴泗小学;2.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第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