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渗透学法,使学生善学乐学

2021-09-10 07:22田红玲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28期
关键词:旧知金丝猴榕树

田红玲

学法指导贵在渗透,即寓学法于教法之中。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主体”,变填鸭式为导学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乐学,会学。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学法指导谈谈个人之浅见,以抛砖引玉。

一、设疑引导,让学生学会读书

书本是知识的源泉,读书是一个人获取知识最基本的技能,小学语文教材的一篇篇文章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存在很强的逻辑关系,为了让学生挖掘出阅读材料的逻辑联系,“一边读,一边想”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教师精心设计提问,注意分析。

如《鸟的天堂》全文分两个段,一是“鸟的天堂”——大榕树的样子,二是为什么大榕树是鸟的天堂。课后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七、八自然段。于是 ,在教学中第七自然段“榕树枝干”时,我指导“读”的时候,要注意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正因为“我们的船渐渐逼近了榕树,我才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面目”是什么呢?“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为什么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呢?那是因为“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水面……”

第八自然段是写榕树的叶,讲到“榕树正是茂盛时期”时,提问:为什么榕树是茂盛的时期呢?因为榕树好像把它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榕树的生命力又体现在哪里呢?”“那么多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为什么说绿叶体现生命力呢?因为“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最后作者由衷地发出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样通过设疑引导学生斟词酌句地推敲并朗读,通过一引一读,既挖掘了阅读材料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让学生养成咬文嚼字、深入探究、热爱读书的学习习惯。

二、利用课件,使学生有效观察

观察是知识的窗口,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因此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观察是思维的核心,具有敏锐深刻的观察能力,才能进行积极思维,而小学生的注意力无意注意占优势,而且不太稳定,持续时间短,因此,对事物的观察太笼统,不够细致,为此我巧妙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选取孩子们熟悉而喜爱的内容制作成课件,用生动形象的图象代替老师的抽象语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在教学《金丝猴》中,课堂上,同学们看着录相,仔细观察金丝猴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做到了有顺序,抓特点,金丝猴那滑稽可笑的脸,引得孩子们阵阵发笑。那么,这张脸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定格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原来它的脸像个倒挂的葫芦,它的眼睛又圆又亮,像两颗黑宝石,常常东张西望,非常机灵,面孔上最有趣的是它的面孔和嘴,没有鼻梁,只有个朝天的鼻孔,它的嘴大而凸出,好像一个开花的大馒头,又像一个小朋友最喜欢吃的大冰球……学生仔细观察着,描述着,想象着,一张金丝猴特有的脸跃然纸上,在引导学生观察金丝猴摘苔藓植物吃的动作:它直立在大树旁,两手不停地抠,抠下一大把,才往嘴里送。面前的抠完了,两手绕到树干另一面,左一下,右一下,抠下一大把就狼吞虎咽,津津有味地大嚼起来。由于向学生提供了最有的稍纵即逝的定格画面,是学生仔细观察,住特点这个写作难点迎刃而解。

三、善于引导,促学生知识迁移

新知源于旧知,高于旧知。旧知是学习新知的基础,同时,旧知的学习方法同样适用与新知的学习。因此,在为教学新知作准备时,除了要复习必要的知识,还要积极架设由旧知通往新知的桥梁。一个人的活动动机迁向另一种活动,使学生在另一种活动中也产生积极动机,教师要善于引导,促使学生迁移。例如,在知道学生写一处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并注意动态和静态的描写,为帮助学生写好此文,我带学生去桃花岛参观,为避免学生“活动时兴致勃勃,写作是无话可说”,我特地制作了教学软件。课上,我利用教学网把教学内容在大屏幕上播放,学生看着屏幕上那一片片如火如霞的桃花林,一朵朵姿态万千的桃花,听者优美的乐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陶醉在优美的境界中。接着,教师巧妙发势动态画面的优势,以导游的口吻带领学生穿梭在这迷人的花海中,在这美妙的境界中,学会娓娓地描述着:“那轻轻摇曳的花枝,微微抖动的花蕊吸引着蝶蜂飞舞,使人感觉到似乎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的视听器官都被调动起来,内心的欢快感使他們愿意写作,积极地促进了学习迁移,以而使作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在教学中有效渗透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法,使语文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旧知金丝猴榕树
科学家发现秦岭金丝猴过冬秘笈
嘲弄别人可不好
一棵榕树能成林吗
深山里的精灵——金丝猴
岁末
榕树
金丝猴的日记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