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英
摘 要: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改革都聚焦课堂,追求语文的好课和语文的有效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经过语文教师序列化的教学时间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培养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即为有效。参照好课标准,实施语文有效教学,在当前探讨好课与教学有效性的关系是对语文课堂的再反思,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好课;新课程标准;教学有效性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是实施的基本途径,可以说,即使有理想的课程实施计划、课程评价标准乃至于变革教材,结果也只是“一纸空谈”、“自说自话”,构建新课程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现在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必须聚焦语文课堂,追求课堂的“有效”性,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关于“有效教学”的观点是上个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有效”,是指通过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时间之后,学生在课内取得的具体可考核的提升或发展。学生是否有改变或发展是课堂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
那么如何来认识一堂好课呢?结合新课标,一堂好课应有如下六个基本要求:
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很高的个性化参与程度)
2.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动态的多元活动)
3.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有效的课堂支持)
4.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形成学科思维方式(思维发展与提升)
5.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6.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那么怎样才能形成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堂,如何改变教师在课堂上自我陶醉、自我感动、自我感觉良好、甚至筋疲力尽,而听课的学生在课堂上晕晕乎乎、云里雾里、被动接受的不良课堂现象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着眼课程标准,理念先行,精心实践,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阵地,实现有效教学。把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区域,教师要最大程度的整合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语文学习学双边活动的方法,关注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师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学习其他语文教师的优秀的教学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从而达成语文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认真解读语文新课标,践行新课改精神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关于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可以理解为: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三个具有(“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两类基础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的课程(必修课程——共性基础,选修课程——个性发展),一个核心(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要素要求语文老师关注语文课堂,融合了语文课程的整体目标,关注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涵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有序列地发展学生个性;在教学实施环节,将语文课程的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从而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二、制定学习任务群多方面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以“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创设学习情境、优化学习内容、学习策略,整合學习资源,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文语用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在素材与范例、实践与话题、语体与语用中,以问题为导向、跨媒介、合作探究、个性化解读、创造性表达等环节。捕捉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定向定量教学活动,并以此为标准规范着课堂教学的实施,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
课堂教学理论表明:要想教学效果顺利达成,必须要有精准有效的多层次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在目标定位上要依据实际学情,立足于新课程的精神。教学目标要把准确和明确作为第一步。如果教学目标繁杂,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面面俱到一有尽有求全求大,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就会莫衷一是不得重点,既不能突破教学重点,也不能化解难点,教学目标难以达成。具体到学习任务群中的一个专题、一篇课文、一节课,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哪些需要精读精讲,哪些需要自读略讲,教学目标要明确,不要宽泛。在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学习项目的布置,语言文化知识需要记忆的,文学品鉴需要理解分享交流的,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应当制定具体可行的目标,分解落实步骤,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熏染学生的思想情感等,也可以做出明确的考量。只有具备精细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其次,教学目标要分层。即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班级教学,大部分学生获得学习基础能力和发展能力所需的时间比存在较大差异,分层教学,差异化目标,查缺补漏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分层设定教学目标,使学生课有所得读有所获。
三、营造自由、平等、多元媒介互动的课堂教学情景
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研究表明,“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学生获得创造力的前提条件。在此前提下,学生才能获得自然真实的表现和可持续性自我发展。课堂研究也显示,在宽松、民主的心理状态人会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基于上述研究,要想获得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创设宽松、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前提,调动多元媒介互动的教学情景是策略。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有序、卓有成效,恪守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自主的话语权成为先决条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曹勇军即是典型代表。曹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样式丰富、教学氛围自由平等、师生共同读书读诗、发表观点、交流分享:玄武湖月夜读诗歌、学作精品编录印刷成册、时事记事评论专题分享会、校际之间交流互动研讨等。他的语文大家风范,悠悠有度有节的语文课堂情景,师生民主平等的交谈方式,给语文课堂内外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效果呈现多媒介延续性的特点,在全国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界声名远播。学生在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下,敢疑敢问,敢说敢为。激发了学生空前的自觉自主自控的学习热情,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也突出。
四、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语文课堂是否有效,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是显性标志。一节高效运转和充满互动的课,大部分学生以课堂主体,自始至终参与课堂教学与课堂活动,达成语文学习目标。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教学相长,互为促进,“教”未必能引导“学”。未必能互动延伸,甚至是被动地学,低效乃至无效地学。学生不是单向度的记忆背诵知识,需要及时体验语文知识,将其课堂所学自主内化为自我的一种语文审美鉴赏能力,光有教师单方面的备课上课的积极性,学生参与教学不主动性,是实现不了有效教学的。师生一起制定学习目标、细化学习方法、质疑解惑的化解、思考如何合作与评价等。从教学起点就改变教师“教而无果、学生“学而无获”的状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過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五、科学有效规划课内外语文学习时间
教学效率的实质是指学科教学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教学成效。科学规划语文课内外学习的时间,发挥教与学综合效用。关注序列化的课堂教学,课上学习时间与课外自主性学习时间两相结合。遵循学校课表上安排的每周语文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时长,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存在自上而下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主选择的机会,这无形的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改进。因此,教学必须去“程式化”,把集中上课时间和课后学生自主学习、学校规定的统一教学时间与学生的自主性有机结合起来。其次,要提高课堂内、外时间的利用比率,达成听说读写综合的学习目标。反对无限的延长占据学生的学习时间,通过细化提高教学水平和知识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消耗,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把时间分配、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因素关联起来,以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完成各种记忆的、分析的、应用的、审鉴的等课堂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综合、全面、高效。
语文课程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作为一门课程,它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教育理论、语文知识、语文话语。在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上,首先要对语文课程理解准确深入。笔者认为,语文老师认清语文课程价值,培养中学生以具有语文听说读写与思辨应用的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在每一节好课前应该思考怎样“用整本书读整本书教整本书”,在项目学习分解中,任务型阅读教学中,如何将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结合起来。语文教育研究专家王荣生教授认为,许多语文教师根本弄不清自己的语文课堂上应该教什么、正在教什么。建构课堂与有效的直接关联,语文教师要细化语文教学研究,用符合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探究语文教学的新思路,尊重科学、完善现代语文教学策略,实践深化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落实语文有效教学的理论工作与实践工作。
所以,语文的有效课堂的实现依赖于每一次课上每一次课外的延伸,课堂上通过教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体现语文的教学实用价值观。实现课堂预设与生成的“生本”化,将学生的实际学情和班级的实际班情乃至学校的实际的校情视作语文课堂的起点,学生发展进步作为终点。在设计、呈现、课堂、课后等课程实施的环节中保持认识,采取策略,在诸多的理论中思考,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关注教学目标,在任务型教学之初始确定环节,在完成项目分解学习后恰当检测有效度,并动态监控调整反思,立足于学生实际,在时髦风中保持清醒,用选择和批判的眼光实施语文教学,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从起点出发,到达有效的终点,达到有效教学。
以上是笔者对语文一堂好课与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语文教学模式千变万化不一而足,能凸显语文的课堂价值,立足于有效的语文学习,真正关注学生内在发展与进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立德树人,就可以是一节好课,一节有效的课。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龙汉玲.感悟“研读教材”
[3]周明.《两个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的启示》
[4]孙亚玲.《国外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运动与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