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与反思

2021-09-10 02:12:16蒋海峰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小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

蒋海峰

摘要:教师教学中的根本任务就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同样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便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本文根据小学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并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心理特征,针对“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实践改进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法;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239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环节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一、构建任务整体框架,明确学生完成目标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笔者的孩子也是如此。每当要给他一个新的乐高玩具时,因为孩子对于乐高的喜欢,会让孩子的注意力会变得非常集中,不管笔者说什么,孩子都会听得全神贯注,甚至能做到一字不差的记下来。同样的方法,我们也可以运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是非常喜欢信息技术这一门课程的,特别是可以操作计算机的的时候。教师应该运用智慧,在学生动手操作前,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及需要完成的步骤(不需要涉及具体如何操作),以及最后需要达成的目标。须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最初的几分钟。

(一)解决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发展

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存在着差异,完成相同任务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以往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提出一个任务,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或学生总结归纳,教师再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笔者经常看到这样一个现象:速度快的同学,已经做完,无所事事;速度慢的同学,没有完成,冥思苦想;教师往往折中选择,适时叫停,总结归纳。这样的教学,既限制了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又没有让另一部分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和操作技能的掌握。

(二)解决教师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在课堂上经常需要学生进行各种操作,是一种开放性的课堂。开放性的课堂也是教师担心的地方,因为课堂更“活”了,课堂中总会出现学生干扰他人的现象,这就导致老师想放又不敢放。这也是为什么以往“任务驱动”教学法设置一个任务环节之后,教师需要总结归纳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就是怕一旦放手,会导致学生和课堂的不可控制。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干扰他人学习的学生主要有以下三类:第1类是没有操作兴趣的同学,第2类是不会操作的同学,第3类是已经完成但不知道接下来做什么的同学。

对于第1类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其学习主动性,设计学生感兴趣和重视的评价体系(本人后面会讲到)。对于第2类学生,教师要引导这类学生主动学习,可以看书、看教师提供的课件解决问题,也可以问旁边同学和老师。对于第3类学生,前面已经说过,教师从整体构建任务框架,明确学生完成目标,從而让已经完成当前任务的学生知道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二、改变任务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学生等级晋升制度

体验成功是人类的普遍需要。现在网络游戏之所以流行,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等级提升给玩家带来了成功的体验。对于学生来说,体验成功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成功可以让学生获得自我确认,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对,这就是我,我成功了!”另一方面,学生一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就会有高涨的热情和自信,越自信、越努力、超成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同样可以引入学生等级升级制度。从出勤、听讲、课堂表现等都可以用一定的分值来衡量。学生的积分满足一定条件时,学生的等级就可以晋级。当然,在设置等级加分时,教师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区分,但又不能让学生拉开太大的差距,具体可以加大基础分的比重和缩小附加分的比重。有研究表明,一个人越接近成功的时候,注意力就会越集中,从而让自己处于一种积极的、有效的精神状态,就会越容易取得成功。

(二)学生评价与作品展示

教师每次把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在下次课前,可以通过极域电子教室中的考试系统,让学生来进行评价。新颖的评价方式既增加了评价的客观性,又让学生有极大的参与感,使评价效果更理想。

教师可以将其中的一些优秀作品打印出来,张贴在该学生本班教室后面的学生园地中。当学生看到自己作品被展示,被人肯定,会极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同样,那样没有展示的学生则会下定决心,在下次课堂认真努力,同样让人充满期待。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最佳进步奖或最努力表现奖,有些同学虽然一直没有展示的机会,但教师要肯定这些学生的付出,正确引导,同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三)结果驱动学生学习

信息技术课堂的每一步操作都具有挑战性,当学生按照预定目标,一步步完成操作任务时,那种成功的喜悦是不用形容的。同时,配合学生等级制度、作品评价及展示,对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将会形成一种正强化。在课堂开始,教师从任务布置出发,引领学生完成作品,获得成功体验。在课堂结束,教师多方面肯定、激发学生积极性,从而为下一次课的引领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要求教师从学校实际出发,设计教学任务。同时,教师设计的基础任务具有可操作性,是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能够完成的,另外可以适当增加拓展性的任务。时代在发展,技术在改进,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也在变化。教师也学会改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同样不能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总结归纳,并且引导学生思考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黎远航.例谈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07)

[2]黄铮.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6(05)

[3]袁琼.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速读·中旬,2017(11)

(浙江省嵊州市鹿山小学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法小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职业·中旬(2016年10期)2016-11-28 20:15:43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20:19:21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20:15:08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18:2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37:37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39:19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