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2021-09-10 00:29:02王丽霞
客联 2021年3期
关键词:人民群众

王丽霞

【摘 要】自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全面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征程。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国,但在这一切輝煌成就的背后,与人民群众信任、选择、拥护中国共产党,始终紧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人民群众;历史作用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人民热爱和拥护共产党是双向统一的,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一致性。伟大而辉煌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史同时也反映出一部浩浩荡荡的人民群众重大作用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性力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伟大的中国人民书写了波澜壮阔的民族发展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些足以证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首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曾说:“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这个论断体现在革命任务过程的始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经过一系列前赴后继的战争,28年的浴血奋战换来了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重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一进程中,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革命斗争,担起了高家卫国的责任。有农民协会、工人罢工、文化战争、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人民、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海外华侨等,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他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支援着祖国的事业发展,体现出中华儿女深深的爱国之情,在祖国存亡危急的关头,众志成城,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其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而奋斗,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为了生产力的进步一发展,加快社会建设的步伐,广大人民群众把立足点始终放在自身上,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谱写了壮丽的诗篇。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中央发出精简职工的号召,人民群众积极响应,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这个时期有着显著的成就,如经济建设、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和国防建设等迅速发展,这些成就为下一个阶段的历史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理论支撑,是继往开来的宝贵经验和总结。新中国在短短时间内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最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这个阶段的主要战略任务。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性决策,在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蛟龙、嫦娥、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珠港澳大桥等伟大工程渐渐崛起,这些都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在新冠疫情期间,全国人民经受住了自然灾害的考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现阶段的胜利。这一切无不证明了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时代是奋斗者书写的。

历史与事实表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伟大成就,这些力量来源于人民,充分证明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共产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人民群众是共产党的根基和力量源泉。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犹如鱼水、血肉、公仆,是因为共产党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相统一。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的立场为立场,以人民的情怀为情怀。

今天,我国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之际,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团结带领群众“办好中国的事情”,调动起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人民群众推动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编写组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版。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4]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猜你喜欢
人民群众
正确认识依法治国的丰富内涵
“行政不作为”现象探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从天长市人民群众看军队改革所作出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96期)2016-12-22 23:49:46
毛泽东群众路线与当代价值研究
青春岁月(2016年21期)2016-12-20 15:49:45
网络党建工作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6:03:20
人民群众广场舞发展的策略探讨
戏剧之家(2016年15期)2016-08-15 20:25:08
群众路线: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人民之维
理论导刊(2016年5期)2016-05-28 13:12:17
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观点
现代交际(2016年6期)2016-05-05 15:16:32
解读“四个全面”与执政为民
科技视界(2016年2期)2016-03-30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