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兵
摘要:提高初中生的史料研读能力对历史学科的整体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以利用历史教材中的注释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史料研读素养为例。立足相关概念,对注释类型进行简要归纳,从教师、学生层面入手,梳理提升初中生史料研读素养的重要意义,并呈现有效路径:善用注释多元化,指引史料研读落实;善用渠道多样化,优化史料研读效果;善用反馈实时化,夯实史料研读基础。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材注释;学科核心素养;史料研读
教材注释,为历史教学效果的展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善用教材注释,将知识迁移型、深入理解型、难点突破型等不同类型的注释用于课堂教学,将历史教材注释应用与初中生史料研读素养提升相契合,增强学生史料信息提取能力。
一、初中历史材料研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结合初中历史课程的教育特点,在实际的材料阅读指导中,教师通过文史融合方法的运用,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受到以往教育思想的限制,实际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师过于关注成绩,在历史知识教学中只是让学生进行单一的背诵。长期在这种学习背景下,学生会降低学习兴趣,同时也会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出现偏差,无法实现历史素养培养的目的。
(二)史料选择取向的问题
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影响文史融合的因素包括:第一,原始文字的史料引用得较少。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文字史料的数量低于图片史料的使用,虽然在图片史料使用中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传达内容,但是,由于资料内容较少,因此影响学生对文字史料的理解能力。
二、相关概念与注释类型
(一)知识迁移型注释
知识迁移型注释主要依托历史课本中的注释内容,在起到知识佐证效果的同时,也能够实现不同朝代、不同领域,或其他知识的有序迁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内容。比如,“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材利用注释对提到的“南明”进行解释说明。这里的注释就属于知识迁移型注释,让学生在学习清朝这一朝代的政权特点时,还能对“南明”这一概念进行知识上的了解。
(二)深入理解型注释
深入理解型注释的作用在于,借助注释形式,对历史教材某一知识点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拓展知识面,了解课本以外的史料内容。比如,“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教材针对“拉丁美洲绝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下”进行相关注释,深入解释拉丁美洲哪些地区处于西班牙统治之下,哪些则属于葡萄牙统治。这一注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初中学生深入了解上述知识点内容,加深学习印象。
(三)难点突破型注释
难点突破型注释,就历史教材某一知识难点,通过注释以言简意赅、提纲挈领的方式予以展现,使得原本的知识难点经由注释的简要说明得到明确化解,从而实现学生认知上的重点突破。比如,“五四运动”,编者在总结五四运动意义这一内容时,专门利用注释的形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行解释说明。精确的解释,可以让初中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相关内容,实现知识难点的集中突破,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利用注释提升史料研读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教师层面
历史教师巧妙利用教材注释,尤其对知识迁移型注释进行延伸性讲解,将前后不同章节,甚至不同学期的知识点串联,使得教师在更容易将已有知识关联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起到联系新旧知识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层面
初中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历史教材中的注释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使得注释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增加了学习资源。而教师应用教材注释逐步提升学生史料研读素养,能够让学生借助对注释的探索应用,培养他们从注释中提取史料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史料研读素养在教材注释助力下得到更好的提升。
四、利用注释提高史料研读能力的策略
(一)善用注释多元化,指引史料研读落实
历史教师需要利用多种类型的教材注释,潜移默化地使得初中学生养成重视证据的历史学习意识,并借助已有注释内容汲取有用信息,提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史料研读素养的落实。首先,依托知识迁移型注释,历史教师积极联系新旧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注释理解温故而知新,从注释中汲取旧有知识。其次,依托深入理解型注释,引领学生深刻探讨课本知识点,通过这一类型教材注释获取有用的信息。再次,依托难点突破型注释,历史教师通过对注释的讲解,引起学生对注释作用的关注,进而增强其信息提取能力。
(二)善用渠道多样化,优化学生研读兴趣
历史教师可以结合注释内容,丰富表现渠道,將相关历史图片、纪录片视频等引入课堂教学,佐证相关教材注释,使得学生多渠道了解注释中蕴含的史料信息,进而帮助学生生成正确的历史学习认识。其次,历史教师还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活动探究等方式,赋予课堂教学更多的新颖性,帮助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优化学习兴趣,并以此为基础,将注释应用、渠道多元、自主学习融合,为学生增强史料研读素养提供保障。
(三)善用反馈实时化,夯实史料研读基础
历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利用历史教材注释提升初中生史料研读素养的过程中,需要善用学生学习反馈的实时化,架构“边教学、边学习、边反馈、边调整”的教学思路,积极夯实史料研读素养提升的实施基础。具体措施表现如下:首先,历史教师对学生在课堂利用教材注释开展知识点学习的过程进行集中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对教材注释与相关知识内容关联度的理解,不同渠道下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掌握程度,进而在后续的教学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调整与思考,提升初中学生注释接受效果,逐步增强他们的史料研读素养,营造更加科学的课堂学习氛围。
五、结束语
历史教材注释,为历史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史料佐证、延伸教学思路,发挥着不容忽视的辅助作用。教材注释的价值不仅在于佐证教材观点、丰满教学内容,更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于此,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教材注释应用与史料研读素养的紧密联系,从而起到优化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史料提取能力,提升学生历史学科认知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晓萌.初中历史主题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研究[J].才智,2020(15):83.
[2]袁锦兰.“一花一世界,一图一历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图像史料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2020(0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