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江干实践

2021-09-10 07:22蒋华灿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蒋华灿

摘    要: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上,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以“推进研训机构建设,增强研训工作母机性能”“实施分层分类培养,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动力”“加强研修资源共享,拓宽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三个层面进行实践,推动区域教师研修的专业化。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研训机构;研修资源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師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准确对标新时代要求,明确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优先地位,指明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方向。江干区是杭州拥江发展的核心区域,经历了从田园走向CBD城市大发展的历程。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推进,江干区的教育面临着城市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全新机遇与挑战。“十三五”期间,江干区新增中小学、幼儿园50所,教育规模迅速扩张,随之而来的是新教师大量增加,骨干教师比例偏低,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严重不足。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江干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面对教育改革新形势和区域教育现状,江干区积极谋划,“十三五”期间,制订了《中共杭州市江干区委员会 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杭州市江干区中小学、幼儿园新教师培养考核实施意见(2017—2020年)》《杭州市江干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规划(2017—2020年)》《杭州市江干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管理考核办法(2017—2020年)》《杭州市江干区中小学、幼儿园精锐教师培养工程实施意见》《杭州市江干区中小学、幼儿园新锐教师培养工程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文件制度,全面构建惠及全体教师、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满足专业成长需求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建设适应江干区教育事业新发展、教育公共服务新要求、课程改革新挑战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主要承担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任务,相关实践如下:

一、推进研训机构建设,增强研训工作母机性能

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原名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是负责全区教师专业发展的业务机构。2015年,从建立健全区域教师专业支持体系角度,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更名为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区教研院”),对职能定位、人员配置、运行机制、工作策略等功能发挥和制度建设进行了全面的思考、设计与调整,实行“一个法人单位、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建制,全面履行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育评价、提供政策资讯等职能。区教研院构建起“需求导向、评价促动、资源整合、项目运作”的工作机制,通过坚持学生立场、深化课程改革、完善教师研修体系等,努力将自己打造成江干教育发展的智库。

(一)完善组织架构

区教研院由原“一室三中心”增改为“一室五部”,即院务办公室、教师发展部、课程指导部、质量评估部、教育科研部和政策资讯部。“一室五部”的组织调整,使区教研院能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更为全面多样的专业支持和服务,使机构内部的信息统管制度更加完善,各部门之间的业务沟通、信息传达、通知发放等做到了“一门式”的统一管理,实现了携手服务与快速响应,人力物力、信息资源等的整合。

(二)创新人事制度

为加强区域研训队伍建设,充实区域研训力量,江干区实行特聘研训员和“双聘制”研训员制度。特聘研训员和“双聘制”研训员在全区优秀骨干教师中选拔。特聘研训员聘期为 2 年,聘期内每周至少须有半天时间与研训员共同(或独立)开展研训工作,并承担起区域教师培养的任务。“双聘制”研训员聘期一般为 3年,采取不转关系,由原编制单位实行人事聘用、区教研院实行岗位聘用的双向聘用方式进行管理。特聘研训员和“双聘制”研训员制度的实施,壮大了区域研训力量,进一步提高了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研究、指导、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加强培训者培训

教师培训者是教师培训的策划者、实施者和研究者,是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中的关键要素。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十分关注培训者的自身发展,以“研院品质提升工程”为载体,定期开展学术沙龙活动,研训员们在交流、研讨中互相学习、碰撞智慧。区教研院聘请专家作为研院顾问,开设专题讲座,开阔研训员思路;组织研训员到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江苏无锡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浙江嘉兴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等教师培训机构学习,拓宽研训员视野,提高研训员素质,以实现培训者的专业化发展。

二、实施分层分类培养,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动力

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来源于自身不断追求成功乃至从成功导向成功的过程。分层分类培养有利于教师通过培训,针对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有利于为教师搭建成长的阶梯,从而激发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江干区在实施分层分类教师全员培训的同时,构建了“新教师、高阶新教师、新锐教师、精锐教师培养”系列和“一、二、三层次骨干教师认定”系列两个维度的教师专业发展进阶通道,让教师凭借自身的专业水平脱颖而出,在职业生涯的道路上拾阶而上、步步攀登。

(一)“新师”培养:从数量走向质量,突出联动

2007年,江干区在全省率先实施新教师培养考核期由一学年提升至三学年,将新教师培训工作在重视程度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十三五”期间,江干区新入职教师人数以每年五六百的速度激增,新教师培训工作面临着管理精致化、方式创新化、课程多样化的极大挑战。

1.构建“一核三环”培训课程

区教研院实施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理论、实践、体验为闭环的“一核三环”课程体系,实行新教师培训220学分(理论课程100学分,实践课程100学分,体验课程20学分)制度,创新开展入职第一课、党建、国际教育、基本功大赛、特殊学校志愿服务活动等特色课程。

2.实施“3+2”新师培养机制

为拓宽延伸新教师培养力度,江干区择优选拔200名新教师组成新教师高阶研修班,实行以二年为周期的80学分项目化培训,为优秀青年教师快速专长提供新通道。

3.创新“组团式”三级联动研修模式

2020年,区教研院创新建构了新教师培训“区域统筹、片组协作、校级夯实”的“组团式”三级联动研修模式,即把新师培训的“大班”按“空间邻近、异质互补,组内多元、组际均衡”原则,划分成17个培训片组,进行小班化与精准化培训。区、片、校三个层级呈现递进上升态势,将理论、体验与实践有机融合,促进新教师专业能力与职业精神的成长。

4.强化考核评价

江干区从师德表现、教学基本功、教学实践能力三个维度构建新教师考核评价指标,注重在自评、校评的基础上进行区级评价。新教师三年培养总评为优秀的,可作为其他评优评先的优先条件之一,其中特别突出的,可直接认定为区“教坛新秀”。

(二)“两锐”培养:从培训走向自主,突出卷入

2016年实施“两锐”(精锐与新锐)教师培养工程。“两锐”教师培养工程以2年为一个培养周期。两期合计培养精锐教师55名,新锐教师193名。在实施过程中,如何激励“两锐”教师实现自我超越、快速成长,成为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的新命题。

1.创新评价机制

在“两锐”教师培养工程中系统构建积分制管理体系,以学科为团队进行捆绑式整体评价,从立德树人、教学质量、教育科研、参与培训、学科引领、突出成绩六个方面对团队进行积分评价。积分在一个学期一次的“我的成长足迹”主题研修活动中公示。积分评价有效激发了“两锐”教师进一步学习成长的内驱力,增强了团队发展的动力。

2.搭建发展平台

2016年以来,先后组织“两锐”教师培养对象到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高校集中培训,到贵州三穗、湖北恩施、新疆阿克苏、内蒙古呼和浩特以及浙江的温州和丽水开展送教交流活动三十多次。同时,实施高学历进修奖励和专著资助,推荐并资助35位优秀学员参加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进修,资助7位学员出版个人专著。此外,组织推荐“两锐”教师开设市级及以上示范课、研究课、专题讲座365人次,为骨干教师搭建了成长平台,帮助他们提升专业影响力。

3.实施个性化培养

区教研院为精锐教师培养对象聘请了由高校教授、特级教师组成的理论、实践“双导师”,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推行“一人一案”,实施个性化培训。为发挥精锐教师的引领作用,区教研院实行“两锐1+1”同伴互助式培养方式,让精锐教师与新锐教师按学科、个性发展需求等方式,进行多元自主、结对互助的培养,让每一位“两锐”教师既是导师又是学员。导师引领,团队互助,促进了“两锐”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

(三)全员培训:从整合走向分层,突出选择

区教研院遵循教师专业成长规律,以分层、分类培训为指导,切实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围绕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大培训维度所规定的领域,精心设计课程与项目。近三年,区教研院累计实施培训项目约400项,为全区教师提供了足够的选择。

1.创建项目申报新机制

2016年开始,江干区为保证“分层分类新政”顺利实施,提升培训项目品质,实行项目申报“四审三改”制:即由教育发展研究院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一审,项目负责人根据一审建议进行第一次修改;由专家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二、三审,项目负责人根据建议进行第二、第三次修改;最后,由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专家委员会对培训项目方案进行审定。

2.拓宽项目开发新路径

为开发更多适合区域的培训项目,江干区实行了“一体两翼”项目开发机制:以区教研院为主体,充分发挥区“名师工作站”、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的专业优势,组织“特色学校”“特长教师”指导开发贴近教师实际的区域特色培训项目,丰富培训资源,满足教师个性化选课需求,形成区域项目设计的学科加特色,区内外合理补充资源的良好格局。近两年,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申报了一百多个项目,区域培训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3.实现项目质量全监控

根据省市精神,江干区制订了关于教师培训质量监控的系列文件,成立了江干区教师培训质量监控中心,聘请了省、市、区在教师培训领域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领导、专家担任质量监控中心专家组成员。为实现培训的监控全覆盖、全过程、全记录的“三全”机制,区教研院精心绘制培训项目“站点图”,明确每一个项目的培训进程,为每一个培训项目配备项目联系人(区研训员)和区培训质量监控专家各1名,让每个项目的培训活动从始到终处于专家的监控状态。

三、加强研修资源共享,拓宽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一)建设教学资源库

为了给学校校本研修和区域教育教学提供资源支撑,区教研院持续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了“八个一”教学资源包。资源包内容涵盖教学内容、教学参考、作业与活动指导、教学案例等。

(二)創设基地学校平台

教师专业发展是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完成的,必须经历一个过程,区教研院倡导的理念是“工作即成长,成长即工作”。江干区积极改革和创新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出台《杭州市江干区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管理办法(试行)》,申报认定江干区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28所,依托学校一流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的基础实力,形成了以区教研院为主干、基地学校为分枝、联盟或集团学校为叶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研修树形网络结构,创设了基地式教师研修新模式。区教研院将基地学校的教师资源优势转化为全区的研修资源优势,实现了教师培训工作的重心下移,阵地前移。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新任务与新途径探究
各国教师素质提升浅析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意义
应用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论反思性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