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1-09-10 16:42郑月波
文学天地 2021年3期
关键词:融合路径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本文立足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诠释,以文化自信的态度审视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纵深融合的价值意蕴,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文化教育的重要论述与指示探索出一种以教法革新为基础、以空间延伸为依托、以实践育人为核心的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模式,旨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化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价值的发挥提供思路。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

当代高校学生见证了中国最为繁荣的发展阶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高度的自信。但高校学生思维活跃、理想信念尚不坚定、文化价值观念易动摇,再加上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及愈加开放的舆论空间,使得高校学生思想觉悟、价值理念等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潮与非理性信息的影响。持续推进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激发学生传承与创新中国文化的自觉性,教授其“和而不同”的对待多元文化价值观的思想与方法论,使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蓬勃发展葆有坚定的信息,是以文化自信促进高校学生对国家最本源认同的必由之路,也是发挥思政理论课文化育人价值的必然选择。

一、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自信源于对民族文化的寻根,即在认识到民族文化来源的基础上辩证看待当下的文化现象、自觉地谋划民族文化的未来发展。同时,先生表示:在民族文化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文化融合、交互,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格局,而民族文化的发展受制于在多元文化格局内民族文化自觉性的高低[1]。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环境下,多元文化转型趋势愈加明显,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的融合在不断地冲击着当代高校学生的认知思维模式与文化逻辑,极有可能导致其思想与行为偏离主流意识形态。而从部分高校学生失范的行为来看,究其原因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程度不足,即未能抵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传统文化的热忱与追求流于表面,难以经受多元文化的诱导进而失去文化自信的坚定信念。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文化自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启迪学生心灵、熏陶学生情感,使其认识并直观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是因为其是根植于中华儿女头脑中的民族情愫、共同價值追求及对待事与物的智慧结晶,进而使学生受到文化的感召,认同中国文化并自觉承担传承与创新文化的重任。

(二)培育学生“和而不同”文化态度的必要条件

文化自信是建立在理性、客观、反思思维基础上的对待民族文化及他国文化的态度、情感、心理状态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学生是否能够从文化现象中剖析不同文化的差异,可否正确地认识并看待文化差异性所引发的矛盾乃至冲突,是否能够在认识到中国文化不足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定其是否能够成为有理想、有信仰、有思想、有态度的现代化人才。

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和而不同”的中国古老智慧、“天下为公”的传统治国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修为之道解释复杂多变的文化现象,解读文化的关联性与差异性,使学生能够以批判思维、发展思维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同时,以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学生提供持续不断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撑,将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育学生道德品质,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使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

(三)促成学生文化辩证思维的必由之路

辩证看待不同的文化价值现象与观念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当代高校学生热爱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也存在文化认同感较强、实践能力薄弱;文化意识强烈、辩证思维不足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愈加开放的社会环境、非理性信息的误导及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表象、浅层认知。如近年来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部分新媒体平台便“一踩一捧”,使学生在潜意识中认为中国文化远远优于他国文化。实际上,文化并无高低贵贱与优劣之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时期、时代特征与社会背景。非理性信息地大肆传播影响着学生的文化观念,也使其在文化自信上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即部分学生拒绝接纳他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并非自信,而是“自负”;另一部分学生则崇尚他国文化,认为传统意味着落后与“过时”。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文化自信,引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辩证看待中西方文化的优劣,把握文化产生与发展的规律,以普遍联系观、发展观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性、包容并接纳他国文化之精髓,才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理性的文化自信意识[2]。

二、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丰富思政教育方式,发挥文化育人价值

思政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不能通过说理、说教激发学生内心的文化情感,而是需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将文化意蕴渗透至思政理论课内容中,通过政治、文化、管理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及行为,使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与先进智慧。为此,教师应当丰富思政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其文化育人价值。

其一,树立“天地之性人为贵”的教育理念。中华传统人本精神主张“人者,天地之心也”,是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做到以生为本,所教授的知识、所采用的教法都应当符合当代高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状态与精神诉求,通过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将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融入到课堂,根植于学生头脑中,使学生形成实现自身价值、尊重他人的人文素养。

其二,与学生构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师生关系。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学生若对教师的讲授言听计从,则无法“自得、自取、自学”。而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中通过启发、鼓励让学生主动去钻研,将会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真正的认知,进而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拓宽思政教育空间,拓宽学生文化视野

现代信息、通信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互联网,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善于从网络中收集、整合不同的文化现象,聚焦世界性热点文化话题,并将其转化为思政理论课资源,以此扩大课堂知识容量,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同时,通过开展小组合作、集体讨论、辩论赛等活动引导其客观理性的辨析、解读各类文化现象,逐渐形成对待文化的理性思维。

如针对当下部分热播古装剧纷纷下架的现象,教师可请学生围绕“古装剧是否应被下架”话题进行讨论,请学生从历史、文化、舆论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证明自身的观点。如从历史唯物主义观出发,当代大部分古装剧歪曲历史,虽然是对中国传统服饰、政治、建筑等文化的创新传承,但对历史的过度解读、对个人价值的表彰等违背了主流意识形态,也违背了历史客观性的规律,会对广大受众的历史观造成负面影响,从此种层面来看需要下架一部分古装剧。在开放的辩论氛围下,学生们积极表达自身观点,在思维碰撞中更为深入地理解文化与历史的关系,更为理性地对待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并积极探索着如何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传承与创新中国文化,其文化自觉性明显提升。

(三)开展思政实践活动,促成学生文化观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学生文化知识、文化认知的核心来源。文化形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是时代特征的集中体现。若想使学生形成“和而不同”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性认知,树立发展的文化觀念,便需要带领学生来到广袤的自然、真实的社会生活中,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真知。

思政教师可以建党一百周年为契机带领学生学党史、学思想,从党的百年奋进历程、七十余载执政道路中汲取“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民”等基本思想精神。在总结并学习党的成功经验后发挥学生特长,引导其通过拍摄微电影、创作绘画作品、撰写文章等形式弘扬革命文化[3];再如围绕“文化价值链”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走进文化创意产业,通过采访、查阅资料等收集社会各领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化传承案例,以普遍联系观、发展观认知文化与经济发展、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并体会中国文化带给人们的精神力量与物质支持,进而使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高度的自信与自觉性,能够认识到在不触及文化的民族根基前提下传承文化的广阔空间,使其形成主动传承、自觉创新的文化观念。

三、结束语

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可开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路径、培育学生“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念、促成学生文化辩证思维。文章粗浅地认为,文化自信需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课堂氛围的营造渗透至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方面面。同时应入驻网络、利用网络,拓宽思政教育空间,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此外,应以实践为依托,使学生在走进中华文化、探索文化规律中形成正确、理性、客观、辩证的文化观念,即使在认识到中西文化差异、中国传统文化不足之处的基础上也能够坚定不移地坚持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文献

[1]刘彦,刘荣华.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05):4-6.

[2]林飞燕.文化自信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6):139-140.

[3]张超然.基于文化自信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文化产业,2021(13):161-162.

作者简介:郑月波(1974.09-),女,汉,四川成都人,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及创业教育。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041)

猜你喜欢
融合路径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商贸与互联网时代供应链模式比较及融合路径研究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