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英
摘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实现。而且,很多好习惯的培养,都需要家长、老师付出巨大的心血与艰辛的努力。加之目前很多农村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其自小受到家庭的娇惯、家人的溺爱,很多鼻梁习惯、意识也在慢慢滋生蔓延。而当孩子进入小学后,面对一个全新的集体与团队,存留于行为表现、思想认识、性格特质等方面的问题也会渐渐暴露。有些孩子比较霸道、自私、任性,有些孩子不懂礼貌、不善协作、不会分享,有些孩子性格孤僻、不善交流、行为极端。这些不良习惯,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其学业发展,更直接影响其终身成长。对此,教师只有积极探寻措施,并从各方面入手,加强教育与帮扶,方可让正处于人生起步阶段的每一个农村孩子慢慢改掉不良习惯,渐渐形成良好习惯,以实现对其健全人格、完备意识、良好修养的塑造。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问题;分析;对策
一、现阶段小学生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很多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都与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不力、学生的懈怠等有关。而帮助小学生在改掉不良习惯的基础上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则成为新时代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必须面对的事實。也成为制约孩子人生发展,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这使得家长和老师在实施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时,必须加强研究分析,以确保教育活动的开展真正对症下药,取得实效。
1.学生主观调适的不当,影响着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
很多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前,由于受到家庭的过分溺爱、娇惯,以致其慢慢形成了任性、自私、贪玩等不良习惯。其在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在生活中沉溺电子游戏、网络世界,在交往中不动礼貌、不会协作,在生活上只顾自己、比较懒散、依赖性强。这些不良习惯的出现,使其进入小学后,很难快速适应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的要求。不仅影响了其学业,更影响了发展。而且,很多已经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面对诸多教育活动的开展,很难快速融入其中,预期教育效果自然不够理想,且教育工作的开展难度很大、挑战重重。
2.外在各类因素的侵蚀,制约着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落实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贯通至小学学段始终的一项持久性工程。但是,很多学校在教育与引导时,往往将重点停留与口头说教层面,对应的教育活动开展少之又少。由于学生理解不够深入,认识不够到位,以致很多教育工作的实施仅仅停留在表现,收效甚微。而且,孩子一旦回归家庭,由于家长的行为习惯要求与学校尺度过大,导致学校的教育成果很难巩固。另外,源自社会层面的不良影响等,也直接制约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解决小学生养成教育中各类问题的有效对策
1.明确教育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引导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涉及的范畴较广,而只有明确其目标,细化其内容,并分阶段、分步骤实施,预期教育成果自会慢慢巩固。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并结合教育活动需要,确定教育工作内容,做好落实与践行。将礼貌待人、文明守纪、热爱劳动、自主学习等作为教育重点,并根据不同学生行为表现方面的问题,分类实施,在改正不良习惯的同时巩固良好习惯,慢慢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认识与定位,极力向着各方面的良好习惯靠拢,帮助其逐步改掉诸多不良习惯,获得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教师还需要多帮助其分析不良习惯的危害,让其对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萌生强烈期待,并在日常表现中学会自我克制、自我调适,以逐步强化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发挥示范作用,通过楷模引导规范学生表现
很多时候,家长、老师的示范与引导作用发挥,也会于潜移默化中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重要作用。因此,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切实规范自己在教学、生活、活动领域的言行举止,为孩子们做好榜样。通过言传与身教的结合,让孩子们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慢慢养成不良习惯。同时,教师还应多发现一些班级内行为习惯比较规范,且可以对其他学生树立快摸的学生,将其确定为班级的行为习惯标兵,鼓励孩子们向其学习,在互相之间的对比、影响中,实现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3.加强家校协作,发挥各方力量提升教育效能
为了切实巩固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成果,教师应加强对家庭作用的发挥,构建起完备的协作机制。就不同阶段学校教育的内容、目标、要求等下发给家长,并倡导家长在家庭内做好引导、督促,以强化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而且,针对一些行为习惯问题居多,且单靠学校力量难以改变的孩子,应切实发动家长的力量,让家长参与至教育活动之中,和学校一起教育、引导,以帮助这些孩子慢慢走出行为误区,重回人生正轨。除此之外,还应不断拓宽教育路径,且构建起完善的评价机制,通过对孩子们的肯定与鼓励,使其对改掉自身行为习惯问题充满信心,以切实提升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效能。
三、结论
总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过程。而只有孩子、家长、老师之间共同努力,加强协作,很多可能影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不利因素方可有效规避,孩子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才会有保障、有成效。而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思想认识、人生定位、异常情况等,并根据预期教育目标,分阶段、分步骤持续践行,以切实提升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实效。另外,还需要加强对良好氛围的营造,借助预期目标,加强对有关行为习惯方面的文化阵地建设、宣传教育开展,从不同方面对孩子们进行引领与驱动,以通过老师的督促、家长的配合、孩子的参与,实现对每一个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其在学会学习、学会克制、学会相处、学会交往等过程中逐步规范自身行为,成长为健康、全面的新时代建设者与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罗娜.浅析家校结合开展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当代家庭教育,2021(09):16-17.
[2]易竹芳.小学劳动教育与养成教育的整合实践[J].天津教育,2021(02):121-123.
[5]马伟.小学生养成教育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2020(17):60-61.
[6]王奕,蔡健梅.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路径初探——以资中县重龙镇红光小学为例[J].新生代,2020(04):70-72.
(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亚山镇民富村小学 537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