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情传播机制与引导路径探析

2021-09-10 07:22王娇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引导

摘  要:在信息化大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的传播媒介广泛、多元,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新媒体强大的传播机制还有社交媒体的即时分享、沟通、社群功能使得高校的管理力不从心。本文将分析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并提出转变传统思路,变被动管控为主动引导、培养高校自己的媒体发言者、加强师生网络齐发展的步伐这几条引导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下,牢牢抓住意識形态教育,重视对舆情引导工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以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9-0048-02

高校网络舆情传播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不能用单一、片面的眼光看待。目前较多高校只看到了其中的劣势,一味地杜绝、关闭学生自由发言的通道,效果不但不明显,反而助长了舆情传播者的热情,处于高校时期的学生是信息技术受益的最大人群,他们每天都在各种网络平台、社交软件上展现自我,进行交友、娱乐、获取知识等活动,如果简单地将这些通道当成豺狼虎豹拒之门外,势必不会起到积极作用。

一、进行高校网络舆情传播机制研究的重要意义

社会舆情从古到今都扮演着影响大众心理和行为意识的抱团性思想角色,处于舆论氛围中的个体会逐渐忽略自己的主观意识,以舆情观念为自己的意识主导,不健康的舆情传播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1]。反之健康积极的舆情信息可以促进一个群体向着更乐观向上的方向发展。

高校网络舆情作为社会舆情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高校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他们接受着怎样的舆情指导决定了其能不能成为合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者。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精力旺盛、充满好奇心,自我的各项理念、价值观还未成熟,如果这个时候接触了不健康的舆情信息,受其影响,势必会在最好的年纪陷入思想意识的不健康发展中。

对于高校的执政管理来说,是否能控制好学校的舆情建设是体现其管理政务能力的主要方式,事实上一味地杜绝、不让学生发声,只是掩耳盗铃 [2]。高校已经开展此方面管理的策略大多以德育教育的方式为主,网络文化的强大吸引力和无缝不入特性,就算学生有再强的定力,也抵抗不了社群信息的轰炸,迟早还是会被吸引进去,受其影响。目前亟需对高校的网络舆情传播机制进行研究,以各类技术手段为武器,发现和总结出有效的引导策略,使高校生逐渐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主要机制

(一)各类社交软件的普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微博、QQ等主流社交软件出现在大众视野,高校生成为主要的使用群体。他们是这些社交平台最活跃的群体,除了正常的交流、娱乐之外,他们也关注着各类校内校外的社会、生活、娱乐等信息动态,并且会在第一时间提出自己的判断和评论。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性格组成了不同的社群,对某件热点事件进行集体讨论,形成了关于自己社群的主导想法,其中扩展最快、传播最多的就成了舆情 [3]。

应用大数据技术或者当下的一些分析软件很容易就能找到信息的传播来源,活跃度最高的个体,即舆情的主导者或者发起人,同时可以知道对于某件事情的不同讨论圈层,还有各个用户之间的密集联系度甚至能将高频话题精准地摘取出来。

(二)新媒体的发展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目前抖音、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出现使大众的信息获取更自由、形式更多样化。而且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创造者,高校生缺乏成熟的判断能力,很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误导。很多发布者为了博取眼球发布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内容,针对社会事件也可能会发布比较偏激的看法,然后被有共感的学生在校园大量传播,成为助推校园舆情传播的个体。

(三)各类信息分享通道

分享是人的原始诉求,互联网出现以后,人们的分享需求得到了最大化满足,当下更是实现了视频、语音、图片等多形式的分享。大学生作为思维活跃的少年,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浓厚,在发现一些不同的信息文化的时候也会自以为独特、个性,迫不及待地将其分享给周边的朋友,或者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发布到公共圈层,获得更多人的围观,这过程中又存在着二次、三次的扩散传播,传播的频率高就会成为大多数人都知道的舆情信息 [4]。

三、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管理路径

(一)建立高校网络舆情分析技术团队

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育高质量人才的重任,近几年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也困难重重。针对网络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冲击,控制舆情导向是近几年高校管理工作的重心,但始终都还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形式。希望通过德育教育、思想引导让学生自主地形成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但是基本没有产生较好作用。网络的健康使用一定是线下的德育教育与线上的技术引导控制相结合才能起到根本的作用 [5]。在分析了高校的网络舆情传播机制后,可以看出只要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就可以及时地找出高频话题、舆情的传播者,将其账号给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反映,情节严重的进行封号,然后在评论区回复评论,将事情的真实一面还原给阅读者,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解决学生的疑惑,避免以讹传讹造成群体的恐慌或者价值观、道德品质的不健康发展。

(二)转变传统思路变被动管控为主动引导

对于高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管理,一直以来高校管理都处于被动局面,在出现了问题时才能发现问题,才针对性地制定策略解决,这种方式就是无限的恶循环,网络的发达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社会对于高校生的关注越来越多,学校的压力也逐渐增大,一旦出现意外,对于学校、学生的负面社会影响都会扩大化,只有主动出击,利用技术手段及时地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学生的网络媒介社群阅读风向及时洞察才能实现对不良文化的及时引导,避免事态的扩大化发展。

比如在校园贴吧定时发布热点话题,参与评论,无形地将正确观点注入学生的思维;建立学校微信公众号,固定的发布学校的活动动态,让学生了解和参与到学校的实践活动中;加入投票、评论等功能,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收到高校自身的主流媒介上,这样学生自然就会降低对于网络文化、游戏的依赖。

(三)培养高校自己的媒体发言者

在技术手段的基础上针对高校的网络舆情要注重培养自身的网络发言者,比如可以有意识地培养优秀的学生代表,给他们灌输在大家常活动的网络领域积极发表自己的正向意见和评论的思想,在院系、班级都如此选拔,以点带面整体培育高校生的正确网络习惯,在对待网络文化时表现出客观冷静的态度,时刻保持自己的观念体系 [6]。事实上在学校有影响力的学生往往能带动一个团体的思维风向,尤其是对于现在追求个性和社群的大学生,部分学生比较相信来自同龄人的看法和意见,抵触来自师长、家人的意见。因此,高校可以培育自己的自媒体账号,交由有想法、有影响力的学生代表管理,通过这样的种子式引导,促进高校整体的网络文化健康传播。

(四)加强师生网络齐发展的步伐

高校的主体还是教师与高校学生,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只能积极利用网络渠道和平台创新教育机制,实现传统教育理念与新思维、新技术的结合。教师也要跟随发展转变观念,不能一味地抗拒网络而要辩证地看待,高校要积极培养教师的网络思维和技能,让教师团队积极占领网络阵地,能有效利用各种网络媒介实现与学生的和谐沟通,及时地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与自己信任的老师进行诉说,得到有效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处于分离状态,学生出现问题时独自面对,就容易出现极端的方式。

现实中有很多高校老师开通自己的公众号、头条号、抖音号有效实现了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也更愿意听取来自自己老师的观点,在学生心里会认为老师不是传统的古板主义者,能接受新事物,这样的老师思想更包容和开放,学生也更愿意与之融洽相处,这样势必对学生的网络舆情引导有很好的作用,在出现某些热点话题讨论的时候学生会下意识地翻看一些老师的主页,了解老师是如何看待热点话题的,无形中学生就能分辨出是非、对错。

四、结语

综上所述,需明确,高校网络是高校师生表达自己意见,进行信息交流,以及完成思想传播的一个重要场所,而高校的网络舆情传播机制是丰富多样的,重要的不是完全杜绝,而是有效引导。再加上线下的德育教育培育高校生在大是大非面前有自己的判断力,高校的广大管理者要看到网络舆情的双面性,有效地利用其优势实现健康文化理念的传播,为高校生的内涵式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符万年,宋沁. 公共舆论事件的网络传播机制与特征[J]. 新闻与写作,2019(12):93-97.

[2] 林凌. 智能网络舆论传播机制及引导策略[J]. 当代传播,2019(06):41-44.

[3] 尹玨力,陈会英,王家坤. 在线社交网络中的负面舆情信息传播机制及演化博弈分析[J]. 情报科学,2020,38(04):155-164.

[4] 骆敏,王轶群,伍婵提. 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阶段及危机管理机制[J]. 青年记者,2019(03):48-49.

[5] 秦红玉. 提升网络舆情机制的科学化水平——评《高校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实证研究》[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9,35(01):118.

[6] 刘晶,吴国毅,黄艳兰.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治理的内涵,问题与策略[J]. 教育与职业,2020(04):73-79.

(荐稿人:张嘉友,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刘宇凡)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模式研究”(课题编号:CJWSZ20-1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娇(1988—),女,硕士,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办主任兼分团委书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引导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浅说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思维
新常态下针对大学生的情感引导
网络评论要主动引导舆情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