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等问题逐层展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真可谓是一次杀机重重的宴会!
读《鸿门宴》,两大主帅的形象必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然而再读,细细品味之余,会发现其他人物的形象也令人可叹可敬!
笔而记之:
最悲催的人物——曹无伤
曹无伤在刘邦军中官至左司马,然而,这老儿可能是出于对刘邦能否取得最后胜利的怀疑,为给自己留条后路,亦或想通过打小报告的手段讨好项羽,以求得到分封,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在关键时刻,他从背后向刘邦捅出了一刀。《鸿门宴》中这样写道: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然而,可悲的是,曹无伤拜错了菩萨,不知道项羽光明磊落,最瞧不起告密之人,鸿门宴上项羽轻而易举就把他给卖了。刘邦到鸿门拜见项羽,宴席尚未摆开,彼此刚一交招,项羽便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悲催的曹无伤!结果,刘邦从鸿门宴上金蝉脱壳之后,“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所以说做人一定要有操守!
最奉献的人物——项伯
一提及项伯这个人物,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一个词“吃里扒外”。作为西楚霸王项羽的亲叔叔,在亲侄子争夺天下的时候,帮不上忙就算了,竟然还屡次帮助侄子的敌人刘邦。先通风报信使刘邦方面有所防备,再亲自上场隔挡意在沛公的项庄舞剑,可谓在刘邦逃脱之际起了关键作用,那么项伯真得是这样一个糊涂之人吗?细细想来,其实不然,项伯所为完全是出于对朋友张良的情义,他重视友谊,夜行告密其实是其仁善本性的体现,加之刘邦当时势力薄弱,他完全没有必要为了利益攀附结交刘邦,他只是一个单纯的,胸无城府之人,他的心里只有蓝天白云,没有尔虞我诈,他就不是一个政治家,自然也没把政治放在心上,他心里装的只有“仁”和“善”,所以自当称其为最奉献之人。
最无奈的人物——范增
范增说项羽时讲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人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由此说明范增洞察深邃,观察天相虽属迷信,但极有煽动性。“急击勿失”,看中了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由此可见范增是一个老谋深算、有远见卓识的谋士。然而在宴席当中,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一个“数目”“举块”,这说明范增认为此刻应抓住时机,急切下手;一个沉默不语,犹豫不决:可见各有各的认识,各有各的考虑。俗语说“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为我何愁”,范增担忧项羽,但是君臣二人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心意相通,那一份远见卓识只能说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啦,并未真正打动对方,纵你有万般谋略,我却不应,你能奈我何?一个无奈的智者形象跃然纸上。
最智慧的人物——张良
刘邦的成功逃脱离不开张良的智慧助力,项伯夜访告密,张良却说,“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由此可见良的忠心与忠义,张良把项伯的话转告刘邦,刘邦说“为之奈何”“且为之奈何”,活画出刘邦如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的窘态。张良一语,言“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马上心领神会,让张良“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张良话语虽不多,但一句重千金,“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即确定了重大的方针政策。可见其沉着冷静,有智有谋。宴席当中,项庄舞剑,张良马上离席去找樊哙告急,樊哙撞到守卫,闯帐而去,这一插曲化解了刘邦的危机,可见张良的把握分寸,机智选贤。沛公已出,决定脱身独骑,为争取时间,留张良谢罪,再入宴席,言辞的沉着冷静,运筹帷幄可窥一般,明知此刻自己是凶多吉少,但是为了主帅的大业甘愿牺牲,这份深情不得不令人感动,智慧者不仅仅体现于满身的才华,可贵的还有那舍己的品格!
最佳表现的人物——樊哙
不速之客樊哙的到来,又使宴会达到了一个高潮。他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土阻拦,闯入军帐,表现了其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又都表现了其有理有节。“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以引起项羽注意;项羽赐酒,他先拜谢然后站着喝下,随后连生彘肩都吃下,借此找到了发言的机会。先述秦王朝灭亡原因,次申怀王约束及尊崇项羽之意,最后就宴会上的紧张形势指责项羽。宴会上出现紧张形势,作为主人,项羽难辞其咎,尽管他不主张杀死刘邦。因此,樊哙入帐时,“瞋目视项王”,已有责备之意,这正是以进为退,将众人视线集中到自己身上来。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说秦亡教训,申怀王约束,是为有理;沛公不自王而待项羽来,期待“封候之赏”,是为有据。虽是指责而又寓尊崇项羽之意,使項羽无言可答。樊哙作为刘邦的警卫,本无参加宴会的资格,他是在张良通报紧急情况后闯进来的,可见他说这番话事先并未征得刘邦同意,但他的这番话却起了缓和席间紧张气氛的作用,这是他有谋略的表现,也反映了他粗犷、果敢的性格。他借机反讽项羽,却又替刘邦求赏,一介武夫却能有如此之见识,说出如此有内涵的话语,不得不令人佩服他的精彩表现。
一部巨著,无数精彩。经典常读常新,那就让我们常读经典,细细品味其中那无穷的魅力!
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第二中学 赵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