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翠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诗词教学通常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与推进,诗词的教学也更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知识以及审美能力。但是,诗词的创作时代相对久远,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时,难度相对较大,且学习兴趣也不足,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的时候,需注重教学方法的合理,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古诗词,以促使古诗词的教学效率得以提高的同时,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诗词具备的魅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情感培养,而且还能实现语文诗词知识的积累,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到诗词中描绘的意境与表达的情感。
一、高中语文诗词阅读教学的意义
新课改背景下,诗词教学受到教师的关注,古诗词意境优美、节奏感强,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高考考查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载体。因此,诗词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首先,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更加丰富,而且还能实现学生知识面的有效拓宽,从而使学生充分感悟、应用、积累相关古诗词。另外,学生通过诗词的朗诵,还能与作者形成情感的共鸣,以促使学生的阅读水平与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其次,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高中阶段的语文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想象的方式,在脑海当中构造一幅与诗词意境相符的优美画卷,由于高中语文的诗词属于诗人通过观察四周的风景有感而发的一种名篇,其通常应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从而使学生具备的想象力得到有效拓展。最后,有助于学生的鉴赏力与审美情趣得到有效提高。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诗文的博大精深,而且还能使学生深化对诗词奥妙的品味,并对其蕴含的韵律美与细腻画面感进行感悟,从而使学生对诗词的鉴赏力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对《声声慢》开展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其中的大雁、淡酒、急风等相关意象,为学生营造出哀怨的意境,以呈现出漂泊他乡的一种愁苦。同时,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引导学生主动积累与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以促使学生对诗词的鉴赏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二、高中语文诗词阅读教学策略
诗词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在新课改下,其对诗词教学也提出新要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需注重传统教学方法与模式转变,强化诗词教学的效率,通过阅读活动的开展,深化学生对诗意的领悟,从而使学生诗词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一) 反复诵读,感知意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知,想要使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用心诵读与体会,并对诗词的内涵进行深入理解。学生通过对古诗词进行反复的诵读后,对其情感与主旨进行感悟,学生不仅能够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对其具备的独特效果进行感受,而且还能对诗词中蕴含的意境进行体会,深化对作者创作时心境的品味,以促使学生充分把握诗词的基调。但是,这里所说的反复诵读并非对诗词开展机械化的死记硬背,更多的是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对诗词中表达出的情感进行深入挖掘。例如,对《声声慢·寻寻觅觅》开展教学时,想要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并促使学生对诗词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入了解,语文教师就需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反复诵读,感悟诗词中叠字运用的效果,理解作者的愁绪。学生经过反复吟诵古诗词,就能在不自觉当中感悟到诗词美的真谛,确切地体会到诗词语言的韵律美,并体会到诗词中的情感,从而对诗词节奏进行准确把握。
(二)了解背景,感悟内涵
高中语文的诗词阅读教学,不仅能呈现出作者的境遇及其创作背景,而且还能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情感。想要使诗词所蕴含的情感得到深入挖掘,就需对作者的生活时代与环境进行全面了解,以便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掌握诗词,同时,想要更便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语文教师在诗词的具体教学时,还需对作者当时的遭遇、生活状况、创作背景等进行深入了解,并对作者的为人与生平进行深入的挖掘,以此为学生留足诵读时间,促使学生对作者表达出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入感受,并将其渗透到诗词呈现的场景中,从而使学生的想象力渗透到诗词诵读中。另外,在对诗词主旨进行理解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从整个作品作为出发点,从表到里、从浅至深地开展讲解,并指导学生自主推测作者想要表达的本意,从而实现切身体会。例如,对《琵琶行》开展教学时,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作者当时的处境进行想象与了解,其主要是白居易贬为九江司马,其通过对琵琶女进行描述,揭示出封建社会的民生凋敝、官僚腐败、人才埋没等各种不合理状况,充分抒发出作者无故被贬的不满之情,以创作背景的了解,促使学生对诗词实现高效学习。
(三) 品味意象,理解情感
诗人在创作的时候,总会喜欢在情境描述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如对豪迈激昂的情感进行表达时,更喜欢借用祖国的山河,而对于国家的治理状况及担忧等感受也更喜欢通过百姓疾苦的描述进行表达。因此,想要使学生更加真切地表达出自身的情感,就需注重将其渗透到描述的情境。对诗词的学习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促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时代情感,这通常也是语文教师对自身教学效果实施检验的主要内容。古诗词的具体教学中,想要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人表达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等情感,并融入至诗人描述的情境中,语文教师就需加强指导学生对写作背景进行了解,注重想象力的充分发挥,以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诗词的韵律与意象,并找出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如,辛弃疾作为爱国词人,由于其一生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无法得到朝廷重用,导致其诗词中通常蕴含着激愤。郁闷的情感;李清照的一生,则是以南渡作为节点,前后有着截然相反的经历,导致其诗词的风格转变,从天真烂漫逐渐转变成思念故人与故国,且诗词风格也更加的哀婉沉郁。基于此,语文教师需充分指导学生对诗词当中的意象进行深入挖掘,以促使学生准确把握诗词表达的情感。另外,想要使学生更加便捷地对诗词进行鉴赏,教师需加强培养学生对于意象处理与归纳的能力。
(四)创设情境,体验意境
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其并非对诗词实施简单翻译,想要使学生勇于表达出自身的体会与感受,语文教师就需指导学生对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想象力进行充分发挥。当学生对作品实施联想的时候,需注重诗词蕴含思想情感的充分理解与表达,以实现从想象入境的效果。例如,对《蜀相》开展教学时,这是一首充满感慨、意蕴深远的经典作品,杜甫在开篇就描写出自己到锦官城外找蜀相的祠堂,及其看到蜀相祠堂之后的感受。当学生充分了解到杜甫写作的背景后,语文教师则可通过教材当中的注释,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总体了解,同时,想要使学生更仔细地揣摩到杜甫当时的心境及情感,就可组织学生对当时的情境进行创设。這种方法与传统化教学相比,不仅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表达出的思想情感,而且还能自觉地参与到情境中,对作者的情感变化进行真实感受,以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另外,学生通过具有画面感的诗句与作者表达出的惋惜之情相结合,在自己的脑海当中形成形象的画面,通常可以深化学生对诗词艺术美的感受。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需注重与高中生自身的年龄特点相结合,充分把握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因此,语文教师需随着时代的潮流,促使诗词教学时代化,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对诗词的阅读与学习兴趣,并通过情境创设,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实现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