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孩子高举的小手

2021-09-10 07:22徐光意陈庆龄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手男孩儿名师

徐光意 陈庆龄

每一个老师提问时都希望看到高高举起的手——每一双高高举起的小手都代表着“我知道”的自信、“快叫我”的渴望和“我能行”的满足。面对那高高举着的手,到底选择让谁来回答,又如何善后那些并没有点到的学生,考验的不仅仅只是一个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更多的是职业素养。

被赞美的和被忽视的

名师来我校“送教”,我兴致勃勃地去听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名师的语言“魔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只要老师提出问题,学生们的小手都齐刷刷地举了起来,甚至有个别学生激动地都站了起来,希望得到老师的青睐。

坐在我旁边的小男孩每次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眼巴巴地看着讲台上的老师,只可惜,在这场“举手争夺战”里,他没有获得机会。在教室“偏远”的角落,老师的眼光都很少停留。

“这个问题谁会呢?”老师又抛出了一个问题,我看到小男孩儿快速地举起了手,端端地坐着,红扑扑的小脸上满是期待,睁得又大又圆的双眼里写满渴望。我注意到,这一次,他没再站起来,只是端端地举起了手。

老师习惯性地把眼光落在中间两组的同学身上。机会再次旁落,我明显看到小男孩儿脸上满满的失落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老师又提出了几个问题,小男孩都没有得到机会,他的手举得越来越低,也举得软绵绵的,完全失去了一开始的拼劲,后来干脆就不举手了,甚至开始玩起了手中的笔。

当名师在黑板上潇洒的写完最后一行板书开始致谢的时候,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是对名师的最大肯定。名师微笑着跟同学们挥手道别,听课的老师满足得离开教室,而那个小男孩儿,默默地趴在了桌上,眼睑低垂,无精打采的样子。离开了那间教室,那个小男孩儿失落的样子深深地印在脑海里,让我深思。

课堂里举起的小手,为什么会被忽略?

课堂高举的小手为什么会被老师忽略?那些举手发言的积极分子为什么会一次次遭遇“尴尬”呢?我分析可能存在如下原因:

第一,执教老师没有“全局观”,未能及时关注班级每一名学生的动态,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被忽视的现象。坐在角落的那名小男孩儿,的确很难被关注到,但作为“掌控全局”的老师,应该关注每一名学生的一言一行,并给予一视同仁的发言机会,这才是教育公平的最基本体现。

第二,执教老师存在偏见,认为坐在角落的学生就是学困生,如果喊他们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影响到课堂的展示效果,所以老师就会选择性的忽视所谓的“非核心区”的学生。那名小男孩儿高举的小手,名师不可能没关注到,只是在名师的心里,预设外的问题会打乱自己的教学设计,完整而流畅的课堂效果才是最重要的,只是,这样的课堂“牺牲”的永远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热热闹闹的课堂里,其实隐藏着很多难以察觉的“失落”与“尴尬”。

第三,执教老师一味追求课堂效果,让熟悉的学生回答问题,以达到师生配合默契的效果,这样一来就会造成有些学生多次被点名而其他学生得不到机会的现象。据我所观察,在那堂公开课中,有一名小女孩被点名了三次,主要因为她表达能力很强,不仅语言准确清晰,而且回答正确。在许多执教者心中,这样的孩子,才是展示课堂中最好的样本。

第四,老师没有分层次提出问题,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导致后进生失败后不敢再举手,即使举手了老师也不敢再点名的情况。课堂中老师抛出的问题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二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基于这样的目的,老师在提问时要有心理预期,要预设到所提出的问题是针对哪个层次的学生的,这样就可以做到被点名的“普惠性”。

怎样避免举而不被点的“尴尬”?

第一,老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要为全体同学“预设”一个全面的课堂,不是作秀,更不是为了几个“核心区”的存在。这样,就避免了一部分学生沦为旁观者的现象,学生举而不被点的“尴尬”局面就会少一些。此外,老师在课堂里尽量少一些“表演”的心理,更多地注重课堂的人文价值和人文关怀,回归教育的本真。

第二,提升设问的质量,注重问后的化解。一堂课示是否成功,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老师的语言表达是课堂组织的关键所在。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老师的语言除了严谨、精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目的性。考虑到学生间的差异性,课堂提问就要有梯度和针对性,每预设一个问题,在确保人人参与的前提下,说一句诸如“同学们举手都很积极,但我想请这位同学来回答”的话,把预设的问题留给预设人群来回答,这样做既达到提问的目的,又體现了课堂的公平性。对于被点名却出现“卡顿”的学生,教师要善用教学智慧,用幽默风趣的方式予以化解,并在适当的时候对其再提问,如是,学生一定能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并拾回再次举手的信心。

第三,师生沟通交流要多一点。课堂中,无论老师多么公平,课堂上仍然有个别积极举手却没有机会一展风采的学生。这时,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在面对气氛热烈的课堂时,除了及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喜悦之情外,还应真诚地向那些“丧失机会”的学生表示歉意,抚慰他们可能受伤的心,鼓励他们下次再试身手。

那名不再举手的小男孩儿,只是千万课堂里的一个缩影。在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做才能保护他们幼小的心灵不受打击,并保持他们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这值得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在教育的新时代,教师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学生不再遭遇举手的“尴尬”,让孩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也许,今天举起的小手,就是国家未来的栋梁!

责任编辑/黎俢彦

猜你喜欢
小手男孩儿名师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为小手点赞
蓝衣小男孩儿
看事
魔力小手
胖乎乎的小手
小手变变变
浅议"名师"
名师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