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礼贤未来社区的景观实践

2021-09-10 15:39朱毅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4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

朱毅

摘要: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未来社区”,这一概念被视为浙江“十三五”期间最具比较优势,最能带动全局的重大创新举措之一。衢州礼贤未来社区是浙江省内最早开始未来社区开发建设的项目之一。本文总结了,衢州礼贤未来社区在景观设计实践中的研究与思考。分析了未来社区三化九场景在景观中的体现。将未来社区的街道、邻里中心、公园以及住宅景观中的设计要点做出分析总结。在街道篇提出了安全街道、绿色街道、活力街道、智慧街道、文化街道的原则;邻里中心篇提出了交通中心、活力中心、文教中心、生态中心、智慧中心的原則。公园篇提出了公共需求、休闲需求、教育需求、生态需求、科技需求的原则;住宅篇提出了活力社区、科技社区、院落社区、人文社区、绿色社区的原则。

关键词:未来社区;三化九场景;TOD;以人为本

1.0礼贤未来社区的九大场景解读:

社区就是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根本目的的人民社区,是围绕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以未来邻里、未来教育、未来健康、未来创业、未来建筑、未来交通、未来能源、未来物业和未来治理9大场景创新为引领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1.九大场景——低碳场景

聚焦立体绿化、社区农业、屋顶绿化,提高城市宜居性、建立绿色生态廊道及城市公园系统。并以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作为土地开发规划的综合框架,推进海绵城市、垃圾回收、新能源、新材料的运用。

2.九大场景——交通场景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打造立体、智慧、绿色出行。打造城市慢行系统,空中漫步道,营造具有城市记忆、艺术化的城市道路系统,人车分流,倡导TOD模式,鼓励公共交通。

3.九大场景——建筑场景

围绕“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打造自然生长在花园中的衢州礼贤未来社区。积淀文化底蕴,延续“衢州有礼”承载地,营造一幅“大花园、小房子、既中国、又未来”的未来生活画卷。

4.九大场景——教育场景

知识链接生活,教育融入社区,促进自然教育、艺术教育、文化教育、爱心教育等;

整合区域内文化教育资源,完善教育生态链,联动室内外教育场景,实现“全龄化、多场景”的教育覆盖,构建“学习型大社区”。

5.九大场景——健康场景

遵循“上医治未病”日常养生和五感疗愈的康养理念,融入疗愈景观,以全生命周期为线,全覆盖绿道系统,营造适宜全龄段住户群体混合居住的大型成长型活力运动圈,构建“运动型大社区”。

6.九大场景——创业场景

顺应未来生活与就业融合新趋势,灵活空间形式配合不同活动需求,构建多元化“花园式”办公场景。将商务洽谈、商业办公、活力休闲等融入花园式办公场景,办公生活圈一体化,满足创业场景生活。

7.九大场景——邻里场景

留下社区特色记忆,引入智慧互联新文化,提升“5分钟生活圈”,通过TOD综合体、mini-TOD、社区公园等为居民提供交流活动场所,开放共享,构建绿色开放空间及主题性花园,弱化社区与公园、商业边界,引入丰富邻里活动模式,创造24小时幸福体验空间。

8.九大场景——治理场景

从物业的可持续经营到社区服务及安防系统,全面追求精致品质的产品的同时优化生活服务配套,实现“产品+生活”双升级。以邻里公约为基础,邻里守望相助为行为准则,建立社区积分兑换体系,凝聚社区居民的广泛共识,充分体现“自治共建”生活理想家。

9.九大场景——服务场景

“4+x”的服务模式,紧扣“人本化”需求,社区运营管理理念从“房子”的管理转向,“人”的品质服务,实现社区服务优化升级。围绕居民生活服务需求,通过数据提取社区,民生活需求,优先引入商业服务,提供定制化、高性价比的生活服务。

2.0礼贤未来社区的街道篇方案:

2.1街道篇设计目标:

一条理想的街道,不仅仅是允许车辆、行人通过的基础设施,还应该有助于促进入们的交往与互动,有助于寄托人们对城市的情感和印象,有助于推动环保、智慧的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增强城市魅力和激发城市活力。

转型与创新点:从道路到街道,从实现理念、方法、技术、评价等要素的一系列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从“车”到“人”的转变

在当前的交通管理中,往往把“排堵保畅”作为唯一目标,在成全车的同时,常常委屈了人。

城市交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积极、顺畅流动,因此要从观念上实现从关注车到“全面关注人的交流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2.从“大市政设计”向“整体空间环境设计”的转变

工程设计绝不是道路红线内做文章,必须充分尊重沿线建筑、风貌条件以及活动需求。应突破既有的工程设计思维,突出街道的人文特征,对市政设施、景观环境、沿街建筑、历史风貌等要素进行有机整合,通过整体空间环境设计塑造特色街道。

3.从“红线管控”向“空间管控”的转变

街道不仅仅是路的概念,还包括了沿街建筑立面和退界,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街道空间。

要实现街道的整体塑造,需要对道路红线内外进行统筹,将关注对象从单纯路面拓展到包括两侧界面的街道空间整体。

4.从“强调交通功能”向“促进城市街区发展”的转变

街道不仅仅具有交通功能,需要重视其公共场所功能、促进街区活力的功能、提升环境品质等综合认知功能体验城市、促进消费、增加城市交往和社会活动均与街道紧密联系,应当重视街道作为城市人文记忆载体、促进社区生活、地区活力和经济繁荣的作用。

2.2街道篇设计导则:

1.安全街道

行人车辆各行其道、有序交汇、安宁共享,保障各种交通参与者人身安全,保障交通活动有序进行。

2.绿色街道

绿色街道的三个基本原则:土地集中开发、设施集约配置、绿色优先布局。

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提高轨交站点周边土地开发强度,进行TOD开发。在公共活动中心与混合功能区鼓励沿街开发。

倡导设施集约配置,路测非机动车停放区和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按照小规模、高密度的原则进行设置。街道空间留有弹性空间,在不同区段满足各种设施与活动的空间需求。

合理布局街道绿化,通过多种方式增加街道绿量,发挥街道遮阴、滤尘、减噪等作用。因地制宜,鼓励开放绿地空间,提供绿地的硬地比,协调景观与活动需求。依据海绵城市设计,促进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3.活力街道

增强沿街功能复合,形成水平与垂直功能混合。鼓励建筑退让,提供开放、舒适、易达的空间环境,增进市民交往交流,展开商业活动及公共艺术活动,提升社区生活体验。提升沿街设计品质,强化街道空间的识别性、引导性与美学品质,鼓励创意与创新。

4.智慧街道

整合街道设施进行智能改造,提供智行协助、安全维护、生活便捷、环境智理服务。

5.文化街道

依托街道传承城市物质空间环境,延续历史特色与人文氛围。街道空间环境设计注重形成特色,塑造地区特征,展现时代风貌。

2.3街道篇设计构思:

1.街道分类

商业街道:街道沿线以中小规模零售、餐饮等商业为主,具有一定服务能及或业态特色的街道。

车行主导街道:以非开放式界面为主,有序分流,交通性功能较强的街道。

滨江景观街道:沿滨水景观带,景观性强,拓展沿江活动形式,沿线设置集中成规模休闲活动设施的街道。

生活街道:街道沿线以服务本地居民的生活服务型商业、中小规模零售、餐饮等商业以及公共服务设施为主的街道。

针对街道采取“先分级、后分类”的策略后,针对不同街道界面优化出13种断面,以针对不同街区做出专项梳理及优化。

2.慢行系统

由“城市骑行道系统+绿色慢行道系统”构成城市慢行系统

城市骑行道系统:交通型骑行系统+垂直绿道骑行系统;将自行车道与公将自行车道与公共交通进行整合,提供市民休闲健身的绿廊系统,连接城市公共中心的通勤系统;以及配合邻里中心设置具有坡度变化的骑行系统。

绿色慢行道系统:上盖平台与居住组团实现大串联,在靠近商业主街的一侧设置垂直交通,实现大社区、强连接、全共享。取消原先靠近城市景观面及生活街道的上盖平台的垂直交通,让居住更加稳定、私密。

3.空間布局

设计方案以“一核、四类、三园、多门户”为功能结构展开:

3.0礼贤未来社区的邻里中心篇方案:

3.1邻里中心篇设计目标:

衢州礼贤未来社区的邻里中心是项目的核心区域,满足以下几个功能:

1.形象:作为门面以及核心TOD区域,能够建立整个礼贤未来社区的代表形象,能够成为该区域的空间重点及视觉导向。

2.交通:作为整个未来社区及以外的交通枢纽,需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综合开发,满足人与车各个维度的功能需要。

3.以人为本:一切从人、从生活出发,以人的尺度考虑不同年龄、不同需要的活动以及休憩场地。

4.配套:完善的社区基础设施,线上线下综合服务体系;同时结合商业以及活动推广安排,丰富居民生活并带动商业发展。

5.社区意识/社交:设计鼓励不同的活动场景,吸引人停留并鼓励交流,凝聚社区意识。

6.智慧科技: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数字化的多场景应用。

3.2邻里中心篇设计导则:

1.交通中心

多重交通方式,高效集约出行的交通中心枢纽。以公共交通委导向综合开发,满足人与车各个维度的功能需要。

2.活力中心

创空间,结合不同时段及人群,配合不同活动场景,打造弹性活力中心,营造丰富主题活动,满足市民生活需求。

3.文教中心

提取在地文化,传承千年礼序之道,通过多种形式及手法的表达,增强衢州文化的教育宣传,凝聚邻里间的文化意识。

4.生态中心

遵循生态性原则,结合海绵城市,合理布局绿化空间,设计生态友好型景观,营造生态复合场景。

5.智慧中心

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与数字化的多场景应用,集成智慧科技,灵活运用,创新打造,提升中心的参与性、互动性及科技性。

3.3邻里中心篇设计构思:

1.项目解读

邻里中心为中央TOD综合服务核心公共核,集交通、公共服务、办公、文化、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社区级综合服务中心。TOD交通枢纽,通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模式,设置TOD公交首末站,实现公共服务设施于公交站点的无缝衔接。

2.空间特质:以邻里中心为地块基点,构建城市山水活力核。向上,是通往衢州礼仪庆典的文化中心、城市形象中心、和智慧生活的活力核。向下,是通过连续的步行系统将城市生活引入街区内部,充分发挥小街区的社区活力和自制性的活力脉。

通过公共设施的空间集成,提高空间时空利用效率、强化空间弹性、增加各项基础设施共享度,提高步行系统和户外场所的综合品质。

日常使用模式: 节日庆典模式:

4.0礼贤未来社区的公园篇方案:

4.1公园篇设计目标:

以线带面,串联完整的公园体系,营造每个家庭需求的社区“客厅”;乐趣的、开放的绿色空间;景观优美的社区“生态圈”;从多方面角度属性出发,创造属于衢州特色的社区公园。

4.2公园篇设计导则:

1.社交属性

场地互动性强,交流性强,易激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设置恰当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使用者的社交需求。

2.休闲属性

根据空间功能的不同设置区域位置,使公寓有机串联起来。设置明确的集散功能及导向作用,满足使用者休闲、观赏的功能。

3.教育属性

设计多主题、多形式的教育空间,促进孩子的学习体验,寓教于乐,促进孩子成长。达成主题性、学习性、安全性、成长性、乐趣性的目标。

4.生态属性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发展都养护,多元化的生态公园。满足生态友好型设计,让每一块城市公园发挥生态及科普意义。

5.科技属性

融入新科技,打造互动式体验及全新娱乐活动,感受高科技的魅力。实时监控、动态监测及智能化设备的使用,提高公园的安全性。

5.0礼贤未来社区的住宅篇方案:

5.1住宅篇设计目标:

国家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就明确提出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同时在浙江建设“未来社区”的背景下,建设人文、活力、绿色、科技的居住区生活场景,通过导则,加强居住区设计与建设,明确居住区设计要求,统筹协调相关要素。

力求建设人文、活力、绿色、科技的院落居住区生活场景;营造人性化、自然生态的景观空间,兼顾人居住体验性。将人文意境和现代风格融合运用、融入地域特色,打造专属衢州的未来社区。

5.2住宅篇设计导则:

在规划中采用“密路网、小街区”的组织模式,以较小的“居住街坊”作为居住基本单元和住宅宗地出让的尺度,居住社区结合公共服务设施、社区公园布局,构筑15分钟、10分钟、5分钟生活圈。小地块的开发单元意味着更小的开发尺度和更大的开放性,有利于组织社区协商自治和多样化的邻里交往,居住社区的道路交通系统、服务设施系统、公共空间系统与城市完全融合,将促进城市空间公共性的扩张,从而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度、提升街道的经济活力、提升城市公共生活的多样性与质量。结合衢州礼贤社区,提出5点设计导则:

1.活力社区

塑造功能复合、功能多元、功能共享的生活空间。

2.科技社区

对社区进行智能化改造,减员增效,降低人力成本,让生活更智慧,让居住更舒心。

3.院落社区

四面围合的院落空间,使景观空间有明确的边界,空间相对独立。

4.人文社区

彰显社区的人文特色,促进社区与社區有机融合。

5.绿色社区

倡导建设生态健康、环境优美的居住区空间。

5.3住宅篇设计构思:

1.项目解读

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进行景观设计,展现九大场景。延续建筑的设计风格,融合披檐拱门等中式传统元素,采用现代的设计手法,打造“未来活力新聚居”,和谐+生态+科技的花园式居所。

2.设计主题

聚落是人类聚居、生活、生产的场所,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根据聚落文化,打造回归自然,回归邻里,回归精神家园的景观意境。

3.效果展示

延续传统的生活元素及人文生活场景,运用现代的手法表达,展现既传统又未来的景观空间。

4.架空层

抽屉式架空层,营造多样社交圈。抽屉式空间延展,打破孤立封闭的架空层空间。强化景观与架空层的功能联系,营造内外渗透的景观联系。

6.0礼贤未来社区的突破与亮点:

1.节能低碳

提高城市宜居性、建立绿色生态廊道及城市公园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垃圾回收、新能源、新材料的运用。打造多能协同低碳能源体系,构建社区综合能源系统,构建分类分级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打造海绵社区和节水社区,推进雨水和中水资源化利用。

2.立体绿化

将屋顶绿化,一层绿化,二层核心花园绿化,共享空间绿化融合,构建多层次绿化系统。建设个性化、泛在化绿色公共空间,依托社区公园、屋顶花园等,提高立体复合绿化率,实现零碳能源利用比例倍增。

3.特色交通

打造城市慢行系统,空中漫步道。营造具有城市记忆、艺术化的城市道路系统,人车分流,倡导TOD 模式,鼓励公共交通。创新街区道路分级、慢行交通便利化设计,倡导居民低碳出行。

4.景观风格

现代园林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与符号,将传统人文意境和现代风格相融合,强化居民对中式传统文化的感受感知,大花园、小房子、既中国、又未来。以城市乡愁记忆和社区历史文脉为基础,以和合文化为引领,坚持人文多样性、包容性和差异性,打造艺术与风貌交融未来场景。

5.活力健康

构建全区健康运动体系。融入疗愈景观。零距离接触自然,有动手照顾植物的机会。在参与、体验、培育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巩固和提高使用者的身心健康。促进基本健康服务全覆盖,围绕实现全民康养目标,加强社区保健管理,普及营养膳食、保健理疗等养生知识。

6.科普教育

利用功能可视化展示手段,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例如结合场地的台地花园,用透明玻璃分层截面展示水净化效果,通过触发控制按钮,使水管出水,直观展示海绵城市中雨水下渗、回收的过程。搭建共享学习平台,探索建立社区全民互动的知识技能共享交流机制,集成素质拓展、兴趣活动等多种类型教育服务,倡导终身学习新风尚。

7.0礼贤未来社区的营造总结:

人是社区的核心,衢州礼贤未来社区始终依托以人为本,在政府关于未来社区的“一三九”顶层设计蓝图之下,发挥绿城建设运营一体化的优势,特色化落位九大场景。

将九大场景与景观和美好生活做进一步的梳理和细分,在构建礼贤未来社区中,将九大场景分别体现在生态有序、空间有机、大同有礼、生活有爱。

生态有序:对社区注入绿色能量,构建绿色走廊+慢行串联+公园系统。打造海绵社区和节水社区,提升社区生态性。

空间有机:结合周边多维交通网络及多个公交站点,并通过架构天桥连廊,结合内部智慧型停车设施、社区慢行系统、智慧物流服务构建“5、10、30分钟出行圈”高效生活模式。通过TOD的高效将建筑空间与功能互相串联。将邻里中心、沿街商业、城市公园、社区住宅等生活场景及功能空间与城市交通网紧密衔接,附加立体枢纽交通,为居民带来高效舒适安全的沉浸式社区生活,达到居民与社区的自然融合和立体联动。

大同有礼:注入衢州记忆,结合衢州的古城墙、水亭门以及南孔圣地等历史人文元素中汲取灵感,以现代化的设计手法进行演绎,结合邻里中心的屋面大坡道,成為礼贤未来社区的形象标志及精神依托。

生活有爱:从人出发,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教育等场景,深入考虑居民多维需求,注入全年龄功能体系。在教育场景中,构建“学习型社区”,打通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通过植物图书馆、生态雨水花园、户外课堂等空间单元,实现“全龄化、多场景”的教育覆盖。在健康场景中,以全生命周期为线,营建全龄混居成长型活力社区,后期和社区社群线上线下联动,培养全民健身、日常康养、智慧保健等意识。

以“一核、双心、三轴、多片区”为规划结构,多专业协作式营造为方式,构建出浓厚的社区感和街道生活,合理布局各功能片区,致力于塑造出以人为本、适宜步行的,具标志性、复合多样性、地域性、安全性等特征的理想宜居社区。

结语:

衢州礼贤未来社区由绿城房产集团承接了项目的开发建设,笔者作为项目的景观专业的设计负责人,在设计过程中提炼和总结了衢州礼贤未来社区在设计中的思考与研究成果,感谢绿城房产集团各位领导及我司同事在设计过程中给予的指导与帮助。由于专业认知水平有限,新课题涉及面较广、实际操作经验不足,文中难免存在纰漏和不足。希望本文对未来社区景观的规划设计与营造提供启发及案例的参考。

参考文献:

书籍

[1]《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公共生活研究方法》(丹麦。扬。盖尔)《人性场所》(美。克莱尔。库珀/卡洛琳。弗朗西斯)《小镇操作手册》(绿城集团产品研发部)

论文

[1]《社区步行空间系统化设计初探》

[2]《居住社区步行系统分析》

[3]《住区步憩行为与步行空间质量研究》

[3]《乔纳森·黑尔. 网络城市公共空间的阈限性转向》

政府文件:

[1]《浙江省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

[2]《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3]《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4]《未来社区试点建设政策汇编》(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我省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思考和建议》(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当前价值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