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论述

2021-09-10 14:09:39阮小林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科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使现阶段的数学学习更加轻松、有趣、高效,也为以后更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1-0040-02

引  言

在核心素养理念科学指导下,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也逐渐认识到,不论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还是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更新颖、多样化的培养策略。

一、引导学生口头举例,完善核心素养培养

举例是数学教学中引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在实际授课中都有举例的习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来对教师讲解的知识、问题产生更准确的理解与更深刻的印象。在实际授课中,教师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在课堂听讲时很明白,但一到独立做题的时候,思维就会出现一些障碍。再加上教师难以快速、清楚地了解学生思维障碍的突破点,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比较机械[1]。

对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多为学生举例,还要鼓励学生向教师举例,让学生慢慢习惯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问题的理解,同时列举一些事例进行更进一步的说明。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实现从低层次的表面化认知逐渐发展为高层次的创造性认知,进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比如,在讲解球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自己比较熟悉或较为新颖的球体、圆柱体的实物,如乒乓球、水杯等。这样既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还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上存在的障碍,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及时、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对其数学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二、强化习题训练,提升核心素养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够为学生数学综合学习、应用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提供有力支持。为此,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积极尝试引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突破数学课堂、教材的种种限制,给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

比如,有一道应用题:有一个人要走完一条长180米的马路,前5分钟已经走了马路的20%,按照相同的速度,走完这条马路需要多久?在具体讲解中,教师可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尝试采用至少三种方式来解题,如先从走路速度来解答,或者从分数角度出发进行解答。在尝试了不同的解题方法后,学生便会认识到,利用走路速度进行解答是较为便捷的。這类开放性习题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创新探究的机会,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营造良好的氛围,还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题目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进一步拓展其发散性思维。

三、灵活使用教学工具,优化思维培养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思维能力培养过程,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知识网络的重要路径。各个数学知识、概念,以及原理之间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恰当引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其主要涉及表面积、体积与单位换算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且与之前的二维图形的相关知识点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某教师在章末总结过程中引用了思维导图,以此来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知识点,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知识网络,也为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自由问答的方式来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重要概念、公式和原理,以关键词的方式在黑板上罗列出来,但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脱离数学教材,一边回忆学过的知识内容一边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绘制思维导图,围绕章节主题,引用图形、箭头与线段进行知识框架的搭建。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轮流回答的方式来填充具体的内容,其他学生要结合自身思考,以及发言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最后,教师再进行知识延伸,通过提问的方式总结本章节知识点与以往所学的哪些知识点有联系,以此细化思维导图。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还能够促使学生从数学思维逐渐转化为思维能力。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实践活动组织

为了引导学生透彻理解所学新知,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实践活动来全面激活、拓展学生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其学习效果、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创造良好条件[4]。

比如,在讲解“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点时,为了引导学生结合对事物的观察画出三视图,且能够结合三视图进行立体图形的重构,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垒积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积木搭建正方体,再从不同方位进行仔细观察,将相应角度的视图绘制出来。之后,教师再为学生呈现不同视角的视图,鼓励学生结合不同视角中的视图将相应的立体图形搭建出来。这样既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优化教学环节,也能够进一步拓展其数学思维。在核心素养下,学生的观察、动手与动脑能力也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在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的同时,也能够给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五、强化思维训练,提升核心素养

为了构建更丰富、生动的数学课堂,从不同方面完善学生的思维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开展一些自主探究活动,从不同角度来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

比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探究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在学校内任意挑选两个多边形设施,然后选择喜欢的工具对其边长、高度等参数进行测量,完成多边形面积计算。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将本小组的探究实验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从不同角度对实验的具体用途进行分析,并将最后的结果体现在实验方案中。这一实验探究过程既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锻炼其数学思维能力,又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与实际应用方法,增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全面激活、拓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5]。

结  语

综上所述,思维能力是各项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将学生认知发展情况和知识灌输视为重点,很少会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出充分考虑,导致很多学生存在对新知识接受、应用能力有待提升的情况。因此,在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联系实际情况,积极尝试更新颖、多样化的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石思妍.核心素养观下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9(01):196-197.

刘华善.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19(06):23.

王亚琴.核心素养观下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8(10):43.

胡亚红.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视角探究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0(21):202.

黄美珍.浅析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J].考试周刊,2019(A1):71-72.

作者简介:阮小林(1992.6-),女,河南周口人,小学二级教师,曾获厦门市第七届基础教育优质微课程评比三等奖。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53:25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7:47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3:30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0:26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6:16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5:46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2:56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