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芬
摘要:教师作为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对于传播文明、塑造灵魂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作为老师,要时时刻刻做一个有心人,多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巧用智慧,关爱学生,呵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做学生成长路上的明灯。
关键词:爱;智慧;成就;激励;信任;潜移默化;引领
一、倾注爱心,成就学生
“爱心”是老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老师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说,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心”是培养老师与学生的感情的基石,“爱心”是成就学生的“灵丹妙药”。
有一年,我担任了五年级的英语。刚开学校长就带着一个从外地转学来的学生说要加入到我的班上,这个学生名字叫黄伟武,他家在汕头,因为父母做生意的原因就跟着转学来了。伟武从来没有学过英语,而我们这边的学校学生从3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了,也就是说和班里的学生比较,他落下了两年的英语学习,可以说他在英语方面是一张白纸。上课时,我在课堂上说英语,伟武一句都听不懂,无奈地看着我。我感受到他课堂上专注的眼神和求知的欲望。作为老师,我怎能放弃对他的教育呢?教育学生,本该从爱出发。爱学生就要爱所有的学生,对于伟武这个学生,我应该倾注更多的关爱,好好帮他一把,让他的英语能慢慢跟上来。于是,下课后,我给他找来三、四年级的英语书,我常常利用下课和放学后的时间辅导他学习英语。教导他用phonics进行单词的学习和记忆,帮助他更好更快地掌握英语单词。半个学期过去了,学校进行了期中考试,伟武英语居然考到了60多分,对于伟武来说,这真是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不正是源于老师在他身上投入了无限的爱吗?这装满了汗水与爱的60多分,给伟武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后来伟武在老师的耐心辅导下,发奋图强,掌握了学习英语的好方法,期中后的单元测验,他跃到了90多分,一个学期的时间,伟武从英语一片空白到后来成了班里拔尖的学生。伟武上大学的时候,给我打了电话告诉我他大学选择了读外贸英语,真想不到他最喜欢、最擅长的居然是当年最头痛的英语,正是老师倾注的爱成就了优秀的他。
二、故事点拨,激励学生
生活中,有阳光,也有风雨,有成功,也有挫折。学生在挫折面前,难免会受到伤害,老师要巧用智慧,激励学生,教育学生以坚强的态度去面对,去接受,不能在一次的失败中就倒下认输。
陈震宇是我以前所教的一名学生,他成绩优秀,学习上肯下苦功,但好胜,他不容自己有一次的失败,容易被挫折压倒。在一次镇举办的五年级英语竞赛中,我挑选了他和同级几个优生参加,结果,他却没获得奖励,其他几个同学都分别获得二、三等奖。知道成绩那天,他回到家竟哭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上课时,我发现他眼睛红红的,整节课都心不在焉。放学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先帮他揉揉通红的双眼,然后跟他讲“小草”的故事。对他说:“小草被石头压在下面,但它却还要从旁边伸出来……。“震宇,你认为小草怎样?”“它好坚强!”,震宇说后,似乎明白了什么。我接着告诉他挫折会使人更坚强,让他认识到失败乃成功之母。慢慢地,他“伤口”痊愈了,从此更发愤学习,偶尔失败了,他会对我说“我会吸取这次的教训,下次会做到更好”。他性格开朗起来了,学习成绩保持名列前茅,后来还被评为“增城市三好学生”。
三、赏识信任,转化学生
作为教师,不但要爱那些聪明、漂亮、优秀的学生,也要爱那些不听话、调皮捣蛋、成绩差的学生。对待特殊的学生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智慧,懂得赏识学生、信任学生,做到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今年在我们班的蒋舜恒同学是大家公认的“调皮大王“。他十分好动,课堂上不但不听讲,而且非常贪玩,每天都有新玩具带到课堂上玩耍,老师收了他的玩具,他可以把学习文具都当成玩具,一节课下来,老师要花很多时间去关注和教育他。他的贪玩导致成绩下降,几次英语测验只有70多分,后來,我发现他一个特点,他特别爱表现自己,在英语课堂上,每逢老师让大家进行小组表演时,他特别积极,而且表现很好。于是,我抓住他这个特点,在课堂上经常给他展示的机会,充分信任他,甚至在讲评习题时,都让他到讲台充当小老师,他一边写一边讲解,同时给一些题配上简笔画,例如,他看到a lady with a dog的短语,他马上配上小狗的图,a man in a white hat,他很快画了一顶帽子,play basketball,他就画一个篮球……他思维敏捷,画画也画得不错,经过他的讲解和随手配图,同学们都乐滋滋地听着、看着,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享受。这样一来,舜恒减少了玩玩具的机会,老师的信任,让他自己在不经意间投入到了学习上,连同班里的孩子们都一同受益,收到很好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贪玩好动的习惯有所改变,在英语期末测试中取得94分的好成绩。
四、潜移默化,引领学生
《给教师的36条建议》一书中“智慧教师养成记”提到了刻意教育,这是我们很多老师都在做的事情。回想一下,在对待自己的学生时,我也经常毫不隐瞒自己的教育意图,甚至三番四次地强调,生怕他们不知道。看了书本的案例又想到自己平时家里和女儿的相处才豁然大悟。刻意地要求孩子在老师规定下去做的事情,确实不如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四年级英语书中,U12是学习母亲节的,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出示了过去几年我女儿在母亲节送给我的各种礼物:有她亲手画的画,亲自做的贺卡,亲手做的蛋糕,亲自折的纸鲜花,还有有爱心亲吻、拥抱,主动做家务劳动等,孩子们都看得很入神,我猜想,他们一定被感动了,心里一定在思索着母亲节要为自己的妈妈献上一份爱心礼物,以表达对妈妈的爱。第二天,孩子们带来了他们很多手工礼物,在课堂上纷纷展示,踊跃发言。在不动声色中,不知不觉地感化了学生,让他们掌握知识的同时还懂得了感恩。正如书上所说,了无痕迹、天衣无缝、自然润物、潜移默化……这些都是教育的艺术,也是教育的境界。
高尔基说过:“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教师是中国教育的“脊梁”,做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爱与智慧同行,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哈尔滨出版社。
2、李镇西:《给教师的36条建议》,长江文艺出版社。
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