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命题已成為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基本遵循,随着2020年初四部委联合公布入选国家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和培育基地名单,这一重大命题在社会实践中有所体现。图书出版行业也是这一社会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上图书本身具有表达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功能,同时又具有对个人意识形态的反作用,因此本文就图书出版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实践进行探讨,以期在主题出版物策划选题方面有新思路、新方法、新视野。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书出版;思考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4-0217-0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命题上逐步形成的。近几年,我国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付出了很多努力,召开了全国民族团结表彰大会、西藏工作座谈会、新疆工作座谈会等,会议上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精神内核;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2020年初,四部委联合公布了入选国家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和培育基地名单,确定了10家单位为研究基地、5家单位为研究培育基地,这些都是在社会实践中把这一命题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在社会各行各业中有所体现,成为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基本遵循。与此同时,在学术界各个领域也展开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入研究,截至2020年12月,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搜索,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进行检索,相关命题有2233条,学位论文75篇,其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有722条,学位论文34篇;还有研究著作,如黄兴涛的《重塑中华:近代中国的中华民族观念研究》、纳日碧力戈的《中国各民族的国家认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等,这些理论研究,创新性地发展了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为新时代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可以说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成为新时代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的心声和心愿,是全党全社会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事业。图书出版行业是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上图书自身具有表达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功能,又具有对个体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使图书出版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与个体意识形态之间相互转换沟通的媒介,图书出版行业已然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之一。因此,牢牢把握正确的出版导向是每个出版机构肩负的重要使命,努力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图书出版活动责无旁贷。
在图书出版领域,围绕促进民族团结、传承民族文化、增进民族交流等方面所作的积极努力从未间断。例如民族出版社20世纪五六十年代集中翻译出版了5种民族文字版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斯大林选集》《资本论》《毛泽东选集》等马列经典著作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著作,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播到民族地区;翻译出版了民族文字版的鲁迅《狂人日记》、周立波《暴风骤雨》、巴金《家》、茅盾《子夜》、曹禺《雷雨》、老舍《骆驼祥子》以及《白毛女》《鸡毛信》等优秀文学作品,让少数民族群众能够阅读到经典文学作品,丰富精神生活。改革开放后,民族出版社继续推出有关民族题材的图书,出版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等党和国家领袖民族文字图书、《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党史少数民族人物传》《政府工作报告》等党政类民族文字图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研究文集》《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等理论政策类汉文图书、《蒙古英雄史诗大系》《格萨尔精选本》《纳瓦依作品全集》《哈萨克叙事长诗选》《中国朝鲜族文化史大系》等文化类民族文字图书,还出版了《科学知识丛书》《民族知识丛书》《中国儿童百科全书》等少儿科普类民族文字图书。这些图书在历史的长河中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种媒介在各族人民的心中都留下了印迹,丰富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
近年来,各大出版社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策划出版了一大批出版物。例如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的5种民族文字版,让全国各民族读者学习领悟党和国家的治国理念、执政方略;在入选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中,人民出版社的《“中国脱贫攻坚报告”丛书》、作家出版社的《“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丛书》、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宣传画集》等脱贫攻坚主题出版物,充分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指导思想成果,通过图书出版的方式记录了各族人民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收获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以此提升对国家的认同感;民族出版社正在组织编辑力量出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与思考》一书,已出版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民族院校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研究》等,增进读者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认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连续5年出版的《少数民族非遗蓝皮书: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山西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少数民族设计全集》(全55册)、西藏人民出版社的《<格萨尔>艺人桑珠说唱本》汉译丛书等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图书,特别是民译汉作品,为各民族间文化沟通搭建了桥梁,增进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民族出版社的《筑梦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风采录》、广西民族出版社的《民族团结进步丛书》、山东人民出版社的《库尔班大叔和他的子孙们》等图书,在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类图书大部分是指令性出版物、时政类出版物、研究机构的成果性出版物等,是主流意识形态发出的声音,是意识形态舆论宣传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然而,这类图书的受众群体又是相对固定的,包括党员干部、民族工作者、研究员、学生等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群体,对他们增强思想意识、提升工作能力、把握研究方向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祖国大地上中华56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涵盖的人群面更广、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加之当前视频、音频等效果比文字阅读更直接、更鲜活,图书对更广泛意义上的人群的影响和作用相对弱化,主旋律题材的图书出版则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此,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五个认同”,从图书出版的选题策划角度进行思考,以期用图书的表达形式影响更多的读者,在思想意识上达成共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凝聚磅礴的力量。
一、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图书
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新闻出版领域,作为重要的意识形态宣传阵地,更是不可懈怠。因此,做好主流意识形态图书出版是各大出版机构的使命所在、职责所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出版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理念的主题出版物是重中之重。在有关伟大祖国认同方面,出版了《大国担当》《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等,展示了中国担当,呈现了中国智慧;在有关中国共产党认同方面,出版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如何改变中国》等,其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和第二卷翻译成了5个民族文字版本在民族地区推广发行,《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正在组织力量进行5个民族文字的翻译出版;在有关中国社会主义认同方面,出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70年》《中国制度面对面》等,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然而这些顶层设计的图书内容对于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群众而言,受读者阅读能力的局限性、图书价格过高、当地可供读者阅读图书品种和数量有限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他们阅读到这些读物并理解其中的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出版能让老百姓更容易接受、更接地气的政论性较强的图书,是亟须探索的方向。图书编辑可根据受众群体的特点向作者组稿,对新时代的治国理念、方针政策等基本词汇或新词术语的概念进行更简洁、更易懂、更生动的解读,让读者感受到这些内容与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中获取知识、提高认识、达成共识,能主动翻阅学习并运用到生活工作中,还可开发汉民双语图书,并做成有声读物,这样既可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也可以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
二、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图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各民族经过几千年的水乳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1]文化的表达则需要依靠不同的载体,图书则是最为直接的表达方式之一。图书出版可通过文字、图画、声音等方式将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展现出来,传达各民族的文化张力。读者通过图书阅读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以达到最深层次的认同,从思想上形成合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把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了,才能激发一个民族的活力,才能使一个民族更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我国是一个多文种的国家,语言文字的相通是实现中华文化认同的关键。 “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2]为此,可组织翻译力量,以开展语言互译的方式策划图书出版,例如将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中国古籍等中华民族的优秀作品进行民族文字翻译;也可将各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作品、典籍翻译成汉文或汉民双语对照;还可从“三个离不开”入手,以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相互交融的状态为素材,挖掘选题进行组稿出版宣传,以此促进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谅解,共同创造多彩缤纷的中华文化。
三、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图书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身处其中,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国内外复杂形势:一是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牵制分化的图谋加剧;二是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依然活跃[3]。除此之外,还有西方反华言论、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颜色革命等观念层出不穷,这些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了巨大挑战。对于生活在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来说,在遭遇反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时,要立刻作出正误的判断,需要对其长期输入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行正确引导,这也正是图书出版面临的新的挑战和课题。面对这些敏感的问题,不能避而不谈,而应该适度地谈,让不仅仅包括少数民族群众在内的各族同胞都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为此,编辑可组稿就国际国内形势等进行解读,让各族群众第一时间消除观念上的偏差,对错误言论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增强对祖国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四、培育青少年读者意识的图书
青少年读者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只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少年的心中扎根发芽,他们才能为祖国、为民族作出更大的贡献。近年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版的“伟人也要有人懂”系列,将专业与通俗结合起来,用青少年的思维方式进行叙述;东方出版社出版的《青年们,读马克思吧!》《马克思靠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线上音频版“给90后讲讲马克思”等,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让更多的青少年读者了解经典、读懂经典;还有民族出版社正在策划的《中华民族民间故事绘本集》(第一批5个民族),将各民族有代表性的具象物品背后的相关民间故事进行改编绘画,其立意在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让青少年从小就了解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儿童图书编辑则可以针对青少年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着手进行选题策划,把内容展现得更加鲜活生动,而不仅仅是说教,立足于将56个民族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介绍,把56个民族共同书写的中华民族历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梳理,让孩子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有一个更深入的认知,认识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五、满足广大读者精神需求的图书
主题出版物大多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党和国家营造良好氛围的产物,但是读者阅读的主动性和图书的可读性一直是值得商榷的。面对融媒体时代,主题出版物通过运用新技术尝试了一些新的方式,例如人民出版社创新推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文件单行本和辅导读物的电子书、有声书等,学习出版社邀请播音员朗读《新时代面对面》等等,在用户体验方面开始了新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书出版方面,面对的广大读者群可能是多样化的,有未受过教育的少数民族群众,有生活在边境线上的少数民族,也有背井离乡到大城市生活的少数民族流动人群,各个层次的读者对政治生活中的精神需求不尽相同,接受程度也不同,如果仅仅从顶层设计很可能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一本书有了读者,它才有了生命力。因此,图书策划编辑要把主题出版物做得更有现实意义,就必须深入读者群,真切了解他们的需求,根据需求的多样化来进行选题策划、组稿宣传。多年来,如何做出让最广泛的社会群体都能接受、都能喜爱、最接地气的主题出版物,一直是出版界深入探讨、不断创新的领域,相信经过出版界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主题出版物能迎来一个更好的明天,成为各族人民了解社会、了解中国、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共同书写中华民族的历史。
六、结语
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命题,已在各行各业中开展深入研究,图书出版领域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舆论阵地,必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图书出版的策划、选题、审稿等各个环节中,结合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策划出版更多大众喜闻乐见、接地气、富有活力的主题出版物,向各民族传播正确的价值理念,增进“五个认同”,在共同团结奋斗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國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253.
[2] 王晨.进一步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N].人民日报,2020-11-11(6).
[3] 国家民委研究室.改革开放40年民族工作[M].北京:民族出版社,2020:48.
作者简介:杨璇(1980—),女,贵州都匀人,博士,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