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1-09-10 07:22张倩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国考高师学前教育专业

张倩

摘  要: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有力推进,为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激发了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新时代幼儿教师提出的要求,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势必进行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音乐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教育课程,需要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理念,通过重构课程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构建课程评价新模式等改革措施,完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养。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国考”;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5-0040-05

2013年8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确定了教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拟定考试大纲,制定考试标准,组织笔试和面试,并建立笔试和面试试题库,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考试,此项改革于2015 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实施 [1]。从考试内容看,改革前考查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改革后增加了对考生综合素质和学科教学能力的考查,着重考查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从考试题型看,改革前以理论知识考题为主,试点后以实践操作题为主。教师资格认证考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后,打破了教师资格终身制,实现优胜劣汰,与时俱进。从整体上说,教师资格考试提高了教师的职业准入要求,考试的难度增加,考试形式多样化,考试内容全面化。随着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的有力推进和近年来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教育对幼儿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为高师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也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机遇。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影响着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组织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能力的养成。基于此,以“国考”为契机,开展音乐课程体系改革实现“课、证、岗”的有机融合势在必行。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导向

实施国考后,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和《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两部分,考查考生专业知识、通识性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专业理念和师德等方面的情况,注重考查考生综合素质和能力。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通过抽题、备课、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评分等环节,着重考查考生的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基本技能。面试主要围绕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进行考核,广泛使用情景模拟、教学活动设计等题型,运用灵活多样的考查形式,重点考查考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从幼儿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和题型可以看出,“国考”强调师德为先,突出实践导向,注重能力考核。考生除了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掌握唱、弹、画、跳等幼儿教师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外,还要具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实践能力。从近几年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情况看,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笔试环节占有明显优势,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好,但是在面试过程中表现出教学实践能力薄弱,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存在幼儿教学法的训练和掌握不够、音乐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差、艺术审美力和表现力有待提高等问题,这也是目前影响考生过关率的重要原因 [2]。国考的实施,对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倒逼效应,为适应教师资格证国考新形势,音乐课程应当进行切实有效的改革以更好地发挥培养幼儿教师的积极作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改革,要凸显综合素质取向,体现系统性;凸显专业能力取向,体现专业性;凸显情景运用取向,体现实践性;凸显终生学习取向,体现持续性。高师院校既要研究如何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要突出对幼儿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既要注重课程内容与教师职业资格考试接轨,又要为学生终身的专业化持续发展负责;既要保证学生音乐技能的学习,又要突出音乐教学法的掌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容应对国考,与时代接轨。

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生源差,音乐基础薄弱,教学难度大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受中学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入学前很少接受专业的艺术训练和熏陶,大部分学生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学习基础为零。近年来,高师院校单招名额逐年增多,生源复杂,偏远地区的生源比例也逐年增加。很大比例的学生音乐基础极其薄弱,音乐素养偏低,诸如乐理知识欠缺、不会识谱、唱歌跑调、没有科学的发声方法、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高、艺术感知力和表现力差等更是普遍问题。这些因素导致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难度大,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适应性不强,难以真正融入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学生音乐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提高成为一大难题。众多考生由于音乐综合素质较低,音乐实践能力差,在教师资格国考面试中,面对即兴识谱视唱、儿歌即兴弹唱、儿歌即兴表演唱和设计音乐活动等灵活的考题时觉得困难重重,一筹莫展,无法达到“国考”要求。

(二)师资队伍的师范性不够,教学目标与实际脱节

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大多毕业于音乐学院或綜合性大学的音乐专业,虽然他们接受过系统的音乐学习和训练,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但是没有学习过学前教育的相关专业知识,更没有从事幼儿园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因此,他们忽略了幼儿教师的职业需要和情感表达,教学中对学生的教师资格面试能力培养不足,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训练音乐技能技巧,追求唱、弹作品的高难度以及音乐专业技能的高水平提升上,忽略了学生的即兴视唱、即兴弹唱、即兴表演唱的能力训练;另一方面,教师过分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组织音乐教学活动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音乐教学实践能力缺乏,在组织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时感到力不从心,不知所措 [2]。此外,教学目标定位与幼儿园音乐教学实际脱节,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幼儿园不是培养顶尖的音乐专业人才,而是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必须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合格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总体指导思想下,既要考虑技能训练,又要考虑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构建一个既符合学前教育岗位需求又能体现职业技能特点的全新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目标。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特色

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什么”和“学什么”,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之间是存在着对应关系的。音乐课程结构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影响和决定着高师院校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课程设置越科学、越丰富、越合理,学生学习的知识就越全面、越扎实,职业从教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就会越强。

目前高师院校的音乐课程设置与实际需要脱节,没有很好地体现学前教育的特色。钢琴、声乐等技能型课程偏多,幼儿园音乐活动指导的实践课程课时偏少,重视学生在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方面的传授,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音乐知识狭隘,职业教育能力偏低,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实际教育教学工作。

由于缺乏针对性强的音乐教材,部分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多年来借鉴使用高师音乐专业的教材,此类教材的教学内容编写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原有学习基础考虑不够,声乐、钢琴类曲目难度相对较大,儿童歌曲数量偏少,教学内容与幼儿园音乐教学脱节,缺乏学前教育特色,造成学生出现艺术歌曲不擅长,儿童歌曲又不通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一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养和提升学生职业从教能力的任务,由于近年来招生人数逐年增加,音乐课程几乎都是采用集体授课模式,按照讲解、示范、练习的传统授课模式进行教学,多媒体资源在课堂的融入不够。由于教学方法枯燥单一,音乐感知与体验的机会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与交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强化,课堂氛围沉闷。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枯燥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学生的音乐认知以及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关注和培养,这与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背道而驰。学生不仅容易滋生懒惰情绪,失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泯灭学习和成长的激情,难以将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到新的学习中,难以适应未来特定职业的要求。

(五)缺少实践平台,不能有效支撑毕业要求

幼儿教师岗位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并要具备将知识有机融合到教育教学实践的综合运用能力。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学习实践活动主要是教法课中试讲、说课、评课的训练,音乐课对儿童歌曲演唱方法和技巧的训练不足,忽视了对学生儿童歌曲教学的指导,缺乏对学生应对幼儿教师资格面试的实践能力培养,没有将课外活动等更多的音乐实践活动纳入音乐课程的整体规划之中。由于高师院校对学生实践平台搭建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校期间亲身实践的机会少,造成其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音乐教学能力锻炼不足,缺乏音乐综合运用能力,不能有效地满足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要求和日后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的实际要求,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难以驾驭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严重影响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六)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单一,不够全面、科学

目前,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没有构建较为科学和完善的音乐课程评价体系,评价主要停留在学生“弹”“唱”的技巧上面,通过平时和期末的技能考核分数来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教师仅凭借听觉经验,带着主观意识来评定学生的音乐学习成绩。这种考核评价方式过于关注学习结果,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各个阶段的进步状况,显然不够公正、合理,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成长,还限制了学生主动求知和探索的主体性,与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要求脱节,对学生音乐教学能力考查不足,不能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三、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策略

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对高师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倒逼效应,激发了高师院校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迫使其思考如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国考背景下对学前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如何加强对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进音乐教学的改革。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研水平

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要加强对学前专业的认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一是教师要深入幼教工作一线,积极参与幼儿园音乐教学实践,通过到幼儿园观摩优秀音乐课例或亲自组织音乐教学活动,不断储备和积累一线教学的知识和经验,凝练教育教学能力;二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要经常和幼儿园教师合作开展科研,加强对学前理论知识的学习,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从而树立学前教育的专业思想意识,实现由艺术教师向学前专业教师的转变,逐步成长为“双师型”教师;三是教师要多途径提升自身教研水平,通过音乐教学团队组织常态化的教学研讨,针对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和题型,认真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商讨改进措施,或者邀请幼教专家到学校开展专业培训,指导教学活动实践案例,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相长,以更好地完成专业建设的培养目标和任务。

(二)重构课程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增设国考内容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培养目标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音乐综合素养高的幼儿教师。因此,学前专业音乐课程的课程目标应与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人才的总体目标紧密联系,定位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全面、扎实的综合音乐素养”,强调综合性,突出实践性,注重发展性,为学生将来从事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过去以单一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应当以职业能力需求构建新的教学内容。教学减少艺术歌曲数量,增加节奏鲜明、题材多样的优秀儿童歌曲,结合教师资格面试的内容,采用融合式教学,将乐理知识、视唱教学、欣赏教学、儿歌即兴弹唱和表演唱等相关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使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交叉融合,凝练出幼儿教师职业必需的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内容。在传授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强化视唱训练,提升学生即兴识谱视唱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儿童歌曲演唱的方法和技巧,通过欣赏儿童歌曲,开阔学生音乐视野,帮助学生深化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音乐感知力和音乐鉴赏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儿歌弹唱和儿歌表演唱的形式来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强化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音乐能力,滿足国考和实际岗位教学的需要 [4]。

(三)创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从幼儿教师资格国考大纲可以看出,国考主要是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以及对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国考面试中综合音乐素质较薄弱的问题,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应创新教学模式,以幼儿教师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岗位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注重专业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是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翻转课堂,运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将“唱、弹、编”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在实践中通过探究式、体验式、案例式、模拟教学、小组合作等方法,使音乐课程的教学方法形象化、多样化和富有感染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掌握即兴伴奏、儿歌表演唱等知识和技能,掌握实际工作能力。这种创新型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自主性,通过以练促学,提升学生组织音乐活动的音乐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等,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有力提升音乐课程学习的实效性。

(四)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切实提高学生教育实践能力

针对学生在教师资格面试中实践能力薄弱,教学能力差的问题,高师院校需要构建校内实训和校外见习相结合的实践平台,解决学生音乐理论、音乐技能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1. 搭建校内音乐实践训练平台

校内实践活动除了课堂内集中实训以外,还需要立足校内实训场所,科学开展音乐第二课堂,通过讲座、课外兴趣小组、儿歌弹唱比赛、幼儿歌曲表演唱展示汇报、校园艺术节等活动,以“赛、演、训”等多种方式弥补课堂教学课时的不足,通过寓教于乐,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具体应用和表现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此提升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2. 构建“园校合作”,实现学教合一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掌握“弹、唱、跳”等基本技能,提高音乐综合素养,更需要具备在幼儿园组织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即职业从教能力。学校应当建立与幼儿园的长效合作机制,以“园校合作”为平台,定期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走园观摩活动,感受音乐教学活动的真实工作场景,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前音乐教育观。见习期间,学生可亲自组织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加强与教师之间的教学研讨交流,通过实训锻炼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于教学实践,切实增强实际工作能力。

3. 开展特色技能考核,以考促练

改革以往每学期技能考核的内容和形式,结合幼儿教师资格面试的要求和题型,模拟开展仿真幼儿教师资格面试,开展特殊的技能考试。学生可进入模拟仿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工作情景,在“弹、唱、跳”的教学中,进行童趣化的角色体验,提高对幼儿音乐的感知力和理解力,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动作表演体验幼儿音乐学习情景,习得音乐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与幼儿园教学情景无缝衔接。

(五)建立与“国考”相适应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音乐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选拔或淘汰学生,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因此,改变以往的音乐集体课评价模式,构建既与幼儿教师资格考试相融合,又符合学前音乐教学实际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这对于积极推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有效发展意义重大。课程的考核評价不但要有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考核,还要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以及心理素质的考核,尤其是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核 [5],需要突出专业特色,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强化过程性评价。课程考核形式为: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60%)+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课程成绩。形成性考核包括学生日常出勤、课堂表现及作业还课、第二课堂、技能检测、幼儿园见习等,终结性考核根据每学期所学内容不同有所侧重。这种集过程、知识、能力为一体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重视从实践角度考核评价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了解学生专业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情况,能够开发学生潜质,激励学生进步,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发展的同时,还能够提升音乐学习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幼儿教师资格国考的需要 [6]。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EB/OL]. (2013-08-15).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s7151/201309/156643.html.

[2] 陈春兰,徐俊华.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04):54.

[3] 庞芮. 从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J]. 教育现代化,2016(03):55.

[4] 李根.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探究[J]. 辽宁高职学报,2019(03):58.

[5] 杨永平.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究——基于教师资格证“国考”视角[J]. 新课程研究,2017(11):46.

[6] 刘红.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与实践[J]. 当代职业教育,2012(07):18.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国考高师学前教育专业
高师音乐学院音乐教材的规范性研究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初探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师钢琴专业课考试侧记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