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

2021-09-10 22:55唐星焱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4期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新工科

唐星焱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出现了新的科学技术,这也给机械类专业注入了新的灵魂和内涵。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之下,需要积极地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来进行人才的培养。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为现代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地提高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新工科;机械类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

当今社会对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挥“产学研”协同育人教学模式的优势,弥补我国现阶段在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达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的目的。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明确,真正地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需要大力推广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进行教学。

一、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现状

“协同”教学模式是在近代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所探索出的新型教学途径,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合作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产学研协同培养”则是将协同理论引入到现代的教育事业改革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和竞争实力,充分地利用学校和社会上的一切资源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教学环境的不同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率,充足的教学资源能够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技术型人才。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偏向于注重课堂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机械类专业人才而言,更是需要培养机械类专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企业、科研单位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能够实现科研活动、工作经验积累多方面综合性的教学。但由于“产学研协同培养育人模式”仍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导致教学和学生的未来工作相互脱节,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第二,学科教学没有特色,和相关技术产业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实际的实践经验积累,甚至没有开设对应的实践类课程作为指导。

第三,教学没有融合科研知识来进行,导致教学内容不能够和实际的工作结合起来。

第四,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的未来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第五,产学研协同育人教学模式不够完善,使得教学存在着诸多的漏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够牢靠。

二、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

(一)产学研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平台的搭建

教育教学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来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正确的进行学科的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进行教育的基础工作。人才的培养需要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提高专业毕业能力的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锻炼,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能力基础来制定个性化的提高方案,确保教学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之下,需要提升人才培養的质量和教育的规格,学校、企业、科研单位更是需要明确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导向,按照工作的实际需求来进行人才的培养。同时,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还需要和机械设计制造和机械自动化专业工程相互联合起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理论体系。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应当结合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来进行,以科学理论作为教学的指导,进行知识结构的构建,推动现代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二)建立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教师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的质量。时代是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的,尤其是对于机械类专业而言,机械领域知识的更新和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对相关专业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发挥教师教育的职能,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在产学研协同育人教学模式的带动之下,还可以聘请企业中的优秀员工作为兼职导师,在教学时进行穿插讲课,这样的课堂更加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景,将整个教学提升到专业的层次;还可以定期地派遣优秀教师到企业内部进行研学,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教学的信息,整理后运用到教学之中,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地丰富。只有实现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合,教师的能力水平和教学质量才能够不断地提升,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合学科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专业发展前景等等,建立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

(三)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之下人才的培养方式

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将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结合起来,包括专业课程、实验操作、课程设计、工程训练、各种实习活动等等。在应用型人才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之下,需要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注重进行专业和个性化的教学。教学是学生和教师互动的过程,现代的教学更是需要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秉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高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我思想,在尊重学生独立人格思想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式,是保证学生后续的课程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其次,需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学生站在平等的角度来进行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实践;最后,利用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来培养新型的机械类应用型人才,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进行知识的教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建立全面立体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新型人才,教学目标应当和学生的学业相互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全方位的审视学生的能力,也是对教学的反思,在不断的探索和反思之中进步和发展。教学评价应当是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针对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教学评价。并且,在产学研模式的引导之下,企业和科研单位也应当参与到教学评价活动之中,全面客观地给予学生和教育正确的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实践活动和理论教学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现代机械技术和机械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机械行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地增加。利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也应当具有时效性,还可以积极地运用信息时代的各种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利用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工作经验,不断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从而为祖国培养出优秀的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月华,刘春生,宋作忠,等.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研究[J].科技风,2020,No.422(18):252+254.

[2]王刚."产学研用创"五位一体产品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

[3]关颖.产学融合背景下的机械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实践研究[J].市场观察,2019,000(009):94.

猜你喜欢
机械类专业新工科
“新工科”背景下职业院校工程技术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学分制下机械类专业中自动化类课程体系的建设探究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目标下的专升本课程体系构建之研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需求导向下的中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