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全面进行创新创化教育己经成为大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掌握创新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实用技能、增强创业能力,无论是对社会还是个人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就业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366
1 創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1.1 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创新创业能力的强弱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美国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最成功的国家,其经济的腾飞和国家的进步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和影响;许多全球知名跨国公司与最新的高科技产业都源自美国大学校园,如惠普、雅虎、升阳、思科等知名企业都是由哈佛大学师生创办的。麻省理工大学得益于自身的创业教育,其老师和毕业生平均每年创建个公司,目前该校校友创办了四千多家公司,仅年年创立的公司就雇佣了多万人,销售额达亿美元[1]。未来学家约翰奈斯彼特认为:创业是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基础。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也指出:创业型就业是是美国就业政策成功的核心,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即全球创业观察,由英国伦敦商学院和美国百森学院发起成立,是创业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
1.2 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
传统的高校填鸭式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两者之间也有了很大的脱节;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内涵,更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未来发展的趋势和目标[2]。当今美国多所大学都幵展了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远远高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带动了美国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1.3 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有较高的专业文化素质,学习能力强,视野幵阔,有年轻人的创新精神和年龄优势,思维定势的局限较少,同时敢于挑战传统观念。然而中国目前的教育更多的倾向于应试教育,偏知识学习轻能力锻炼,偏科技素养轻人文素养,偏智育轻实践,导致大学生创新转化能力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进入社会后适应能力较差,不能很快地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3]。而创新创业教育则重视大学生事业心和开创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以课堂学习、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为主渠道,看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成才观,利于大学生全面成才。
1.4 大学生就业的需要
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节节攀升,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超过万,年更是达到了万,年预计达到万;而与此同时高校大学生就业率却不见起色,就业难的问题十分严重,强大的就业压力促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关注创业。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鼓励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使学生不仅仅成为就业的求职者,更能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4]。
2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
2.1 注重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引导
2.1.1 加强组织推动。
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发改、教育、科技、人社等部门应该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鼓励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或议事协调机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完善宏观指导、科学决策、统筹协调、督促落实机制,理顺各职能部门职责,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教育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新格局。
2.1.2 是提升政策统筹度和针对性。
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需要经领导机构或议事协调机构审议,从而提高政策的统筹度和衔接性。政府部门出台的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既要面向社会全体,也要有针对性地向高校学生倾斜,发挥政府的良性引导作用。
2.2 健全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2.1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高校应该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结合办学定位、教育教学标准和学位基本要求,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真正将创新意识、创业经验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考核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指标,努力造就一大批大
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生力量。
2.2.2 建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就业指导的专业化、专职化教师队伍建设,将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提高创新创业教师能力素质[5]。注重建立创新创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企业家到高校任职任教的双向交流机制,进一步规范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授课教师的工作机制,建立优质创新创业导师资源库。
2.2.3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大众化,坚持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相融合,既注重理论知识和通识教育,又注重实践实习,运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方法,建立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
2.2.4 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加强创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实现创新创业实验教学平台资源共享。建好用好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一批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实现教与学、学与做的互通联系。完善地方与高校、企业与高校的多维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有效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融合发展。
总体来讲,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非常重视,支持力度较大,设定了具体要求,对创新创业工作做了详细部署,并创建了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单位,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创业教育,以达到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永斌,柏喆.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06):99-103.
[2]曹扬.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程宝华.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4]宋之帅. 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
[5]王焰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 中国大学教学,2015(04):4-7+24.
作者简介:
贾云沙,女,汉,山东协和学院,讲师。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