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羿
摘要:自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模式已应用到各大行业中,开创“大众创业与创新”浪潮,成为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基于此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与人才输出核心阵地,应抓住机遇,调整升级管理观念,将网络科学技术与管理学生工作相互结合,提升管理学生工作质量,为适应“双创”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更高要求。随着网络技术运用及普遍,针对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大学生,高职院校进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及管理形式等问题。创新优化、提升改善学生管理工作是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工作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学生管理工作;创新路径
引言
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发展使人类处于一个势不可挡、人流如织的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已进入各行各业和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而过时的管理模式正面临着巨大的生死挑战和淘汰。高校学生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核心环节,使得学生信息管理成为互联网信息高速发展中大学生管理的重要方向。因此,为了提高管理效率,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信息化建设。接下来,将对传统的高校管理与信息化高校管理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比较,促进提高信息化建设下高校学生管理效率。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存的问题
(一)传统管理思想根深蒂固,限制了管理工作深入发展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都是以院校领导与老师为中心开展的辐射型管理方式,在加强学生行为教育与思想管理上也是通过以往知识传授的方式进行。在现代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容易受到网络思想的影响,并希望自身能够参与和融入社会热点事件中,有着较好的服务与支持意识。现代大学生具有显著的个性化特征,自身的表达水平以及欲望也更加强烈,希望老师在平时学习中能够关注自身的特征与爱好。然而,以往的学生管理工作都需要在设定的环境中面对面交流,对环境和时间安排的要求较高,限制了一些管理工作的开展。此外,高校制定的教学政策学生只能够服从和遵守,一些学生不能够充分理解和认同学校的相关规定,会产生严重的抵抗情绪和心理,并在互联网平台上发表不良言语,由此也会引发网络舆论,极易产生校园安全事件。
(二)缺乏高水准的技术团队
高校的技术团队也存在人手不足的情况。高校对此不重视,自然也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其中,缺乏高水准的专业技术人才对信息化管理工作十分不利。一方面是没有完成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一方面是管理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较低,阻碍了信息管理工作。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路径创新
(一)加强管理学生工作观念
思想创新是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首要前提。在互联网科技背景下,首先,大学生管理要确立制度与教育相融合的管理观念。坚持“以德育人”的方向,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相融合,将互联网科技与传统政治工作有机结合,以能够广为接受的方式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其次,树立“以人为本”工作观念。高校的发展以教师与学生的需要为基础,管理学生工作应以满足学生现实需求为出发点及落脚点,平等沟通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管理者应该理解学生的想法,为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将学生对工作管理的满意作为评判管理工作质量的标准。最后,建立全面参与服务管理意识。高职院校中开展工作的核心则是学生,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占据主导地位,填充式管理模式不符合当下的管理要求。管理学生的重要任务不仅依靠全职管理人员,还包括全职教师、社会组织团体及家庭成员等。增强对全体员工互联网学习及培训、熟练使用互联网客户端、把控学生动态、组建专业技术小组,为学生管理与服务提供保障,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提高管理质量与工作效率。
(二)加快校园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现如今,在互联网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推动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模式改革与创新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成为了各个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因此,各高校为了积极响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全都开始整合学校教育管理资源,加快校园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建设出一个满足自身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安全、可靠、高效、稳定的管理系统,同时结合了多种先进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园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可以将在校师生以及管理人员有效联系起来,通过校园内部网络形成一张全面覆盖的局域网,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登录教育管理部门信息化平台进行访问,以此获得实时的信息和数据,为在校师生提供完整的信息查询以及管理服务,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以及教学需求。
(三)建立一支专业化高水准的管理团队,引导树立学习意识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尽管没有涉及教学,也不需要管理人员上课,但是要求不能降低。国内有些高校比较注重对老师的挑选与培养,对于教学管理人员不是十分重视,这会严重影响教学管理工作。高校需要招聘和培养一批专业和高水准的教学管理人才,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通过互联网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拓宽知识广度及深度。加大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育力度,引导其树立学习意识,终身学习,这样才能为高校信息化管理工作添砖加瓦。
(四)将大数据技术结合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在现代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越来越密切,然而学生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庞大的数据信息,包含有图片、视频以及文字等,这些海量的数据正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得到大学生的关注焦点、思想状况以及人际关系等有用信息,从而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持。为了实现这样的功能,一方面高校必须要构建院校数据库管理体系,能实现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整合以及数据导出等多样化功能。通过数据管理体系的运用,能够降低学生管理工作信息收集难度,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品质。另一方面,高校要基于院校構建网络大数据管理系统,密切关注学生的网络动态,处理网络上的突发事件,加强学生管理效果。
(五)采用多元化的教育管理方法
首先,要积极引入先进的教育管理方法,将传统教育管理方法进行摒弃,改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不畅问题,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现代化、实用化的管理方法,促进两者有效沟通,使得教育管理可操作性得到提升[4]。其次,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促使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全部参与到教育管理工作中,提出合理化建议,实时交流与沟通,使得高校教育管理整体效果获得很好的提升,确保教育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得到全体在校师生的认可和支持。
三、提升大数据安全保密水平
在大数据与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相结合的使用过程中,还要注意到数据管理的风险,尤其是对师生身份信息的安全保护方面,需要制定严格的数据管理等级,建立相应的保密系统,例如加入安全防火墙功能等,确保信息使用的安全性。
结束语
升级改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已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特定要求。在不同发展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会暴露一些问题,足以证明管理学生道路需要长期摸索与优化完善。为更好地服务当代大学生,有必要创新解决问题思路,设计符合时代要求的管理理念及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许晓峰.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智库时代,2019(45):56-57.
[2]范洁慧,宋毅.探究“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参花(上),2019(11):94.
[3]姚雪.互联网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11):107-108.
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