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题组就疫情期间信息传播与公众认知问题进行调研,通过线上发放问卷调查、线下访谈的方式,研究公众疫情信息获取平台的选择情况、信息传播平台情况及公众接收与认知情况,分析疫情期间疫情信息传播出现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并从平台、政府、公众个人几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传播;平台;公众认知;选择偏好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5-0078-02
一、课题背景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疫情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不同人群获取信息的速度与效率有所不同,其对信息的理解程度也因此存在差异。
课题组对疫情期间信息的传播、不同群体获取的信息的特点等进行探讨,尝试对疫情信息传播、接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二、分析
(一)公众疫情信息接收与平台选择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我们对疫情信息接收情况进行统计,包括公众疫情信息接收与平台选择情况,以及对疫情信息的认知和满意度情况。
经调查,各年龄段都不存在疫情信息接收不到的问题,且大多数公众选择多平台作为获取疫情信息的方式。其中,青年群体选择多平台的比例为78.2%,中年和老年群体分别为78.2%和84%。
在单平台的选择上,不同年龄段之间分化明显。微博、抖音、浏览器三大新兴自媒体平台成为单平台年轻人获取疫情信息的主要方式,占比分别为47%、14%、11%。而中老年人则倾向于微信(35%)、新闻资讯APP(27%)和电视新闻(19%)等功能和信息提供方式较为单一的平台。
在多平臺选择上,三大人群呈现出多元化特征。除微博外,通过其他平台获取疫情信息的人数占比大致相同,微信、新闻资讯APP、浏览器以及电视新闻占比均在30%以上,为选择人数最多的平台。但也可以发现一些差异,微博是青年获取信息的首要平台(60.35%),而中老年人中,使用微博者占比较低,分别为20%、24%,且青年平台选择较中老年人更加多元。中年人群中,选择微信的人达72%;老年人群中,选择电视新闻的人占比最高,达64%。
在各大人群的选择中,微信、新闻资讯APP占比较高,课题组以选择这两个平台获取疫情信息的公众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
经调查,三大人群偏好基本一致,选择官方媒体的人多于自媒体。但自媒体的公众影响力也不容小觑,选择APP作为信息获取平台的中老年人,近一半选择了非官方新闻APP,比例分别为32%和36%,还有约一半的人通过朋友圈和微信群获取疫情信息。这些都显示出自媒体开始挑战官方媒体的垄断地位,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有较大影响力。
综上可知,多平台综合利用日益成为公众获取疫情信息的主要方式,但不同群体之间依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偏好选择差异。
(二)信息传播平台情况及平台选择对公众接收与认知的影响
课题组也调查了疫情信息传播平台的具体情况,现分平台进行具体分析。
1.微博。公众选择微博的理由有三个。第一,日常使用频繁和疫情信息更新快,超过60%的用户选择此原因;第二,微博使用便捷、信息覆盖面广;第三,平台开放性强,信息来源多。日常使用频繁、疫情信息更新快成为微博的最大优势。
微博问题出现比例为52%,问题主要集中在谣言众多且辟谣不及时(50%)、无关和劣质信息多(43.8%)、疫情信息覆盖不全(25%)三方面。微博的用户满意度也较低,为6.44分。
可见,微博具有信息传播准确度和覆盖率低、谣言泛滥、用户信任度低、平台体验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干扰了以微博为主要信息获取平台的青年人的信息获取,再加上早期微博辟谣机制未完全建立,谣言传播迅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1]。
2.微信。公众选择微信作为信息获取平台之一的原因很多。占比最高的是日常使用频繁,达66.4%。其次是疫情信息更新快、可信度高、使用便捷三个原因,占比均为50%。微信优劣度区分不是非常明显,这反映出微信的信息传播功能较完善。
微信出现问题的比例达66.7%,主要集中在无关信息较多和谣言泛滥方面。在用户体验度方面,微信分值为7.7分。由此可以看出,尽管微信问题发生比例较高,用户综合满意度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课题组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微信平台功能较完善,信息传播体系和辟谣体系较成熟,微信问题虽然频繁出现,但问题的严重性和传播范围都得到了限制[2]。
但微信的改良措施并没有较多地考虑中老年人。根据访谈调查,约80%的中老年人表示了解微信的改良措施,但出于操作复杂、日常习惯等原因,很少使用。这影响了中老年人的疫情信息获取体验,微信需要进一步优化改良措施。
3.其他主要平台。一些传统媒体如电视新闻和新兴媒体如抖音、线上APP、浏览器等,也在疫情信息传播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公众选择新闻资讯APP和浏览器的理由较为一致,占比较高的理由为信息可信度高、信息更新快、信息覆盖面广,占比均超过20%。两者出现问题的比例也较低,分别为14.3%和40%,在用户体验方面,两者评分较高,达8.71和8分。
电视新闻作为传统官方媒体,获得了最低的问题出现比例(0%)和最高的公众满意度。用户体验平均分为9.75分。
以上平台在优势上具有共性,都有着较高的信息真实度,提供的疫情信息全面,用户满意度高。但选择新闻资讯APP、浏览器和电视新闻的用户占比均较低,尤其在青年人中,占比只有30%~40%,信息传播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抖音是新兴的短视频分享平台,出现问题的比例较高,约83.3%;用户体验评分也较低,为5.67分。相对于其他平台,抖音公众信任度低,体验较差,问题出现比例高,疫情信息传播效果差,这说明短视频平台在疫情信息传播过程中依然存在不足。
三、解决方法
疫情期间,疫情信息的传播存在信息覆盖不全、信息获取体验差、传播渠道不畅通以及不同人群获取的信息存在差异等问题。
平台方面,微博等自媒体平台面对日益增长的信息流量和谣言泛滥的问题,一方面要主动承担信息治理职能,也要顺应时代变化,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信息治理效能。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信息治理方式被彻底重构,利用全新的多源异构信息监测技术,平台不仅能进行事后的信息监测,也能对信息进行预警,而数据的多元聚合功能也极大地提高了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3]。除此之外,立足于云共享技术,各大平台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在信息治理和平台生态维护方面深度合作。目前,微博、微信等平台都未主动承担信息治理职能,用户的举报与反馈机制依然是平台治理信息的主要渠道,需要大力推进基于大数据的平台合作信息治理与平台生态维护[4]。
平台也要优化辟谣机制,确保能够应对突发事件导致的较大信息处理压力。针对信息覆盖不全的问题,各大平台也要考虑到中老年群体的认知水平,如采用加入详细操作方法指引、视频介绍、语言阅读等措施,努力优化中老年人的疫情信息获取体验,确保信息传播能够覆盖各个群体。
政府方面,政府要主動参与信息的治理与传播过程,尤其是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政府要发挥引导与服务职能,努力确保人民群众的信息获取不受影响。第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信息传播中不同主体的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从法律层面推动平台和公民履行信息治理职责,进行常态化治理。第二,针对电视新闻等用户体验度较好的平台信息传播作用没有完全发挥的问题,需要加强官方信息发布与传播能力建设,尤其要全面推动传统媒体转型,推动媒体本地化和网络化建设,多渠道提高本地区民众的信息接收质量。如建立官方自媒体平台、传统媒体、社区宣传、公众信息反馈四位一体的信息传播体系,承担权威信息发布、谣言信息治理、官民联动、舆论引导等职责[5]。
公众方面,公众是信息传播的重要节点。当前,面对巨大的信息流量,平台与政府在信息治理层面往往力不从心,公众的主体作用也日益凸显。在信息的接收认知过程中,公众要树立主人翁意识,提高责任感,积极履行信息治理的责任与义务。普通公民要注意提升自身信息区分与辨识能力,自觉抵制谣言等有害信息,积极传播来自官方的权威信息,发挥疫情信息治理的主体作用。中老年人也要主动学习网络技能,努力融入信息时代。
新媒体从业者则要有高度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优先考虑社会效益,建设良好的信息传播生态。
四、结语
当前,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新媒体平台削弱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导作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一方面拥有广大的受众群体,另一方面又难以消灭信息传播上的顽疾,使疫情信息在这些平台的传播出现重大问题,为防疫工作带来了困扰。
面对这样的现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传统媒体要主动迎接新科技、新形势、新挑战,新媒体也要不断优化平台体验。政府部门更要重视信息传播问题,发挥政府职能,引导信息传播平台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樊自甫,程姣姣,田苡毓.社交网络平台有害信息治理的演化博弈——基于社会公众辨识度视角[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02):94-105.
[2] 向青平,雷跃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传播及辟谣机制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西部学刊,2020(19):27-34.
[3] 李宗富.信息生态视角下政务微信信息服务模式与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4] 周春雷,王涵墨.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治理问题研究[J].现代情报,2016,36(09):61-66,73.
[5] 叶雪枫.中国社交类网络平台新闻信息治理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8.
作者简介:陈斯恒(2002—),男,安徽安庆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语言学、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