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5G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闻的传播方式及渠道更加多样化。相比过去,人们接收信息的范围更广,不再局限于电视和报纸,通过电脑、手机客户端、微博、短视频软件等渠道获取新闻成为当下的主流。网络新闻的受众也不再只是“接收者”的角色,受众地位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网络信息传播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大众传播的特点也带来了许多不良的现象,本文简要概括网络新闻受众的特点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网络新闻;新闻传播;受众特点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5-0066-02
网络新闻,指以网络为载体的新闻。网络新闻具有快速、多面化、多渠道、多媒体、可互动等特点,基本上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传播概念,在文字、声音、画面等媒介特质方面给了受众全然不同的感受。作为新闻生产者的网络受众,不但是信息的消费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在网络新闻传播上,这种生产者的角色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作用也越来越大。这是网络传播与传统大众传播的一个重要区别。
一、网络新闻受众的特点
网络新闻受众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扮演新闻生产的角色
在初级生产过程中,受众提供的某些资源可以被直接加以利用,主要方式有:网民有意或无意地向网站提供新闻线索,例如,通过微博、论坛发布的自己掌握的第一手信息可以成为网络新闻报道的原始素材,这些素材来源也是网络新闻的基础;互联网大众参与的多种形式的网络调查,可以为新闻媒体输出事实依据;相比传统媒体,网络新闻需要视听结合,这些视频、图像很多都由网民提供。再生产是新闻报道在网络中发布后的扩散、增值过程,网民通过微博、微信等个人社交媒体对新闻进行评论转发,可以扩大新闻的影响力。再生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自动筛选的过程,更有价值的新闻更容易被转发评论,从而增强影响力,产生“正反馈”效应。再生产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这种效果检验机制,正是由网络受众的广泛参与形成的。
作为网络传播中的受众,他们参与新闻生产时很多时候都是非制度化的,在受众接受网络新闻时,其发表的意见、展现的态度以及与新闻网站的互动,只是无意间融入了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受众新闻生产并不是一种完全独立的生产,它或多或少地依附于专业机构的生产过程,正是这种依附关系,使受众新闻生产达到了大众传播的效果。
(二)接收信息的个性化
在电视、广播、报纸主导的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受众接收信息时往往是被动的、无选择的,每个受众接收到的信息没有太大区别。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闻推荐算法技术逐渐成熟,人们接收到的信息也更加多样。顾名思义,新闻推荐算法就是软件或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推送更加丰富多彩并且能吸引大众眼球的内容,随着网民登录浏览数据的增多,这种推送也越来越精准。这种技术在今日头条、抖音短视频等软件中得到了较为成熟的应用。算法推荐的存在,使每个受众接收到的信息都不一样,受众更容易接收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以今日头条为例,其中有体育、军事、政治等几十个新闻分类可以关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关注某几种新闻类型,之后软件就会推荐用户已关注的新闻类型,未关注的新闻分类则不会被推荐。同时,软件会借助大数据以及算法推荐技术,根据用户搜索以及浏览新闻的比例,智能推荐用户更感兴趣的新闻信息,这就形成了受众接收新闻的个性化。算法推荐技术使不同类别的新闻能够准确地被推送给相应的受众,将纷纭繁杂的信息海洋进行了有效分类,并对受众进行精准定位,之后筛选出相应的信息分发下去。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并不利于信息的广泛传播,受众被动的分类形成了信息茧房,受众只能接受与自己看法一致的观点和感兴趣的信息,难以接触到“房间”以外的信息,这在某种程度阻碍了社会信息的传播,不利于观点和意见的交流。
(三)受众的心理特点
网络是一个开放性、互动性强的信息世界,它将所有的信息汇总,每个人的意见都是公开的,这样的互动氛围影响着个体的态度与行为并形成群体效应。也就是说,受众的态度会在很大程度受到群体意见的影响,导致其态度趋于主流。“沉默的螺旋”理论表明,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与主流一致时,将坚定自己的理论,而当发现自己的观点与主流思想不一致时,则会保持沉默甚至改变自己的观点,倒向主流,这种理论在网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受众可以对自我的角色进行多重分解,也就是说,人在网络世界的表现和态度往往不是单一的。从众心理指受外在社会群体的影响,在社会大众观念的影响下,个人对自己的观点作出改变,从而保持自身观点与大众观念的基本一致。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人们更愿意跟随大众的意见,改变自己最初的观点。
在互联网传播的语境下,个体的人际传播和群体的群体传播实现了高度融合,个体间的人际传播构成了群体传播的社会网络,并决定着群体传播社会网络的真实度、牢固度;群体内的群体传播通过社会网络以人际传播的方式蔓延,不断拓展新的社会网络,并成为一种具有控制力和利益性的社会资本。从这个角度看,群体传播中的社会网络,即个体交换信息的渠道,是群体维持联系的纽带。在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双重作用下,受众成为一种印象资源、聚焦资源,成为传者在社会心理层面所获得的资本。互联网群体传播更容易形成一个具有归属感的“共同体”[1]。
(四)对新闻信息的主动需求
随着手机4G的普及,人们接收新闻信息逐渐脱离电视报纸,甚至电脑。手机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成为受众最主要的渠道。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的碎片化,过去能够接受的新闻信息很少,且十分集中。而如今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早已大大增强,人们不再有耐心阅读报纸、看长时间的电视报道。从某一种角度来看,新闻媒介是解决我们个人需求的载体,完成传播效果的关键是了解和把控我们受众的内在需求。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使人们能够进行搜索自己想获知的新闻,在看完某篇新闻时仍不能解释疑惑,受众会继续搜索该新闻的关键词,刨根问底,直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受众获知网络新闻,不仅满足了求知欲,有时候更多得到了心情的愉悦感,许多网絡新闻都是身边的事,带有社会性和娱乐性,受众通过短视频等形式主动获知这类新闻,在繁杂的生活压力之余得到一丝消遣,这也是网络新闻的作用之一。更有趣,更有价值的新闻更能在网络中大规模传播,吸引广大受众,满足娱乐需求和与生俱来的求知欲。
二、网络受众存在的问题
(一)媒介素养低造成“后真相”
传统意义上,媒介素养是指媒介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使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而在数字媒体社会,受众不仅仅是消费者,更是媒介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所以当前受众的媒介素养增加了生产者和传播者的角度。通过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等重大新闻事件我们可以发现,网络新闻受众的媒介素养并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各类谣传谣言层出不穷。例如,疫情暴发之初,所有人都迫切希望得知最新的消息,而此时一旦有看似非常有价值的虚假新闻出现,就会得到铺天盖地的转发和评论,引起大规模的网络轰动。当今网络使用的门槛较低,这就需要网民能够准确判断新闻的正确性,面对信息海洋要保持质疑的态度。同时,要加强专业媒体的引导,有效改善网络秩序。
第二,受众媒介素养低导致新闻的“后真相”。一个新闻事件刚刚发生时,人们最先获知的信息往往是一些新闻线索,并非事件的全貌。此时人们的观点意见不一,只是对这些新闻片段进行评判,认定一个自己认为的“真相”。而当真相水落石出时,往往与大众之前所认为的“真相”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是“后真相”。“后真相”时代,情感立场先行,事实让位于立场,受众“信其所信”。虚假新闻往往辅以感性元素建构议题,如使用图片、视频等讲述新闻“故事”,基于“有图有真相”的思维定势,假新闻的可信度和感染力提高,以临场感充分唤起受众的情感,最终导致了事实的反转[2]。
(二)匿名环境造成受众情感的非理性
相比传统媒体,网络新闻的互动化更强,受众往往以匿名的形式浏览网络新闻,可以对网络新闻进行评论、转发,进一步扩散网络新闻。而匿名化的环境却使各种非理性现象频发,微博、贴吧等社交论坛成为网民情绪宣泄的地盘,网民在网络中肆意发泄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类不满情绪。当一个新闻事件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时,网络成为对立双方的辩论之地,当辩论逐渐升级,就会引发对骂甚至其他言论暴力,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在现实世界中,出于各种因素,不少人需要伪装自己,但是匿名的网络环境却使他们卸下伪装,尽情地发泄不满、舒缓情绪,由此产生的网络舆情并不能真正代表社情民意,其中更多地夹杂着极端情绪。
(三)形成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在新媒体时代,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当新闻信息的传播重心逐渐转移到网络时,就带来了数字鸿沟这一问题。新媒体的从业者和使用者大多为4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也就是说,仍有很大一部分群体不常使用网络,他们大多年龄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与到网络传播的群体得到了更多、更全面的信息,而那些不常使用网络的群体却很难获知最新消息,这就形成了信息鸿沟。通过新冠肺炎疫情可以发现,数字鸿沟已经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一些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就无法出示健康码,导致行动受阻;因疫情影响,学校需要线上上课,而一些偏远山区的学生并没有进行网上学习的条件。所以,在数字社会,缩小数字鸿沟是当务之急,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解决教育、生活等难题。
三、结语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广泛普及是大势所向,作为网络新闻传播的受众,必须大力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规范网络中的言行。同时,网络新闻媒体要做好把关,加强对用户的实名制管理,实施更严格的监督制度。要提升受众的网络素养,防止网络新闻的“后真相化”,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 金梦玉,李劭强.互联网群体传播时代受众研究的新进路[J].中国编辑,2020(01):15-20.
[2] 邓雅楠.“后真相”时代的虚假新闻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2):86-87.
作者簡介:倪浩中(1999—),男,浙江温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