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现状,提出了改进建议:评价要有针对性,评价要注重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要突出语文的学科特点,评价要有幽默感、启发性、鼓励性,以优化课堂语言评价体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评价 现状 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9-0094-02
课堂评价有多种形式,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书面评价、考试测试和口头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口头评价,本文所提到的“课堂评价”以教师在課堂上对学生的口头评价为主。教师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估,还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到,要最大程度上发挥课堂评价的功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少教师都知道课堂评价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并没有特别注重课堂评价语的使用,导致课堂评价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现状
(一)对课堂评价的关注度不够
语文教师对课堂评价的关注度不够高,是导致评价低效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语文教师都知道评价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课堂评价的关注和系统研究不多,而把主要精力更多的是放在教学内容和过程中;有的教师因为刚工作不久,在课堂上需要花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持课堂纪律和开展教学工作,难免会忽视课堂评价,更多的是运用蜻蜓点水式的评价。
(二)课堂评价简单随意
据笔者观察,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都会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但部分评价语过于简单和随意。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有比较精彩的回答,教师却习惯性地用一句“很好”来回应学生。这样的评价几乎可以回应学生所有的回答,不管是简单的回答还是精彩的回答。久而久之,极少学生会记得其回答了某一个问题后教师对他的评价,因为教师的评价都是一样的,只是一种形式。
(三)评价主体单一
笔者对三位教师进行了随堂观察,每位教师记录一节课,发现这3节语文课的课堂评价总计126次,其中教师评价120次,占全部课堂评价的95.2%。观察结果表明,在这几位教师的课堂中,教师虽然都较为注重课堂评价的使用,但是极少让学生评价,这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的建议。在课堂上,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留给学生互评或学生自评的时间太少了。
(四)表扬性评价过于笼统
笔者在随堂观察中发现,部分教师甚至为了不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管学生回答得是否正确,都对学生进行千篇一律的“表扬式”评价,而不是结合学生的答案和具体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评价。他们表示,一是为了省时省力,二是要对每名学生的每一次回答进行针对性的评价,这对教师来说,也需要过硬的评价能力。如学生朗读了一段优美的文字,教师评价:“读得不错,请坐下!”被点评的学生不知道这个“不错”是什么样的评价,是读得标准,还是声音够响亮,抑或是读得有感情?有效的评价应该与具体的任务联系起来,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客观的评估以及改进的建议。
(五)评价多为结果性的
大部分教师的课堂评价为结果性的评价语,表现为对学生答案的对与错、学生是否遵守课堂纪律、是否能完成学习任务、做笔记是否认真等进行评估,而不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学生做正确了就简单表扬,错误了给予否定或者不加以评价,目的是更快地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以便完成预设的课堂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师运用课堂评价的出发点是立足于自身教学能否顺利进行,这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改进建议
小学生对教师有着敬畏感,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教师一句鼓励的话都会成为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因此,用好课堂评价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运用课堂评价需要注意以下六点。
(一)评价要有针对性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切忌笼统。如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应该从学生的音准、语速、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与指导;请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完整,如不完整,应该如何完善,从而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则要及时指出,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有针对性的评价,才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水平。这样的评价才是有效的反馈。
(二)评价要注重主体的多元化
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这是所有教师的共识。同样,课堂也不是教师评价的“一言堂”。课堂评价应该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自评、互评,参与到评价中来。学生间的评价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学生也能通过交流,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同伴的尊重、赏识。曾有学生告诉笔者:“我回答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听到同学对我的肯定,那我会很开心,因为他们在认真地听我回答。”这是学生真实的、诚恳的心声,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评价的良好氛围,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留足时间,鼓励学生参与评价。
(三)评价要突出语文的学科特点
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使用评价语时,应该体现语文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口头评价,也是语文教师展示语言魅力的一种形式,其有助于学生从教师评价中感受到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语文教师的评价语应该犹如诗歌一样精炼,像散文一样优美,娓娓动听,缓缓地流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欣然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教诲。听语文教师的评价,应该既是一种美的享受,又能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乐趣。如笔者曾听到一位教师在学生读完《草原》的文段时这样评价:“你的朗读是那么有情境,仿佛把我们带入到了这美丽的草原之中,那里有一望无际的青草、万里无云的蓝天、成群的牛羊在漫步着,谢谢你在用心地给我们呈现这段文字。”这么浪漫的评价,哪名学生不想得到呢?这也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四)评价要有幽默感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的课堂评价也要适当地运用幽默语。在课堂中,幽默风趣的讲课方式可以很好地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让枯燥的课堂充满笑声。而教师幽默地点评学生出现的错误,则可以减少学生的尴尬。如有一次学生在黑板中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诗句“南望王师又一年”写成“难忘王师又一年”。笔者就这样说:“是不是你很喜欢王老师才对王老师念念不忘呀?不过这里的‘王师’不是王老师,是南宋的军队。南望是向南望的意思。”学生都笑了,同时也在笑声中记住了这首诗。
(五)评价要有启发性
好的课堂评价不是简单地评价对与错,应该是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客观的评估,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启发。如在赏析《威尼斯小艇》“我们的眼睛忙极了”这个句子时,笔者问学生为什么作者要说眼睛忙极了。有一名学生抢着回答:“因为有很多建筑。”然后,却因为着急不知道后面应该怎么回答。笔者让他想象自己坐在车里看公路两边的景物时会不会有眼睛忙不过来的感觉。他说:“会。”笔者追问:“为什么?”他说:“车太快的时候会。”紧接着他马上悟出:“小船走得快啊!”可见,当学生暂时回答不出问题,或是回答不准确时,教师不应该为了赶进度急于让下一名学生回答,而应该给予学生一点提示和启发,让学生顺着教师的提示更好地完成任务。
(六)评价要有鼓励性
小学生希望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能得到教师的肯定,他们一点点的进步和努力,都希望教师看得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不吝于激励学生。鼓励性的评价主要是对那些不敢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害怕回答错了被教师批评、同学嘲笑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观察,通过课堂评价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树立信心。如在一节语文课上,一名学生回答错了,但是教师并没有立刻否定他的答案,而是微笑着说:“之前很少看到你举手回答问题,今天看到你能踊跃地站起来回答问题,就是一种进步。”相信在教师的鼓励下,该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会变得更大胆。
教师的评价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通过知识的积累和教学经验的堆积慢慢形成的,是教育智慧的日积月累。教师要想在课堂评价中掌握熟练的评价技巧,既需要培养科学的评价意识,系統地提升专业技能,又需要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根据实际情况和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恰当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前进方向和学习成就感,进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参考文献】
[1]覃兵.课堂评价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刘骏,周德兴.藏在评价语里的智慧[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3]赵宝盈.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表象与策略[J].教育教学坛,2015(24).
【作者简介】苏慕华(1972—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教学。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