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替代性分析

2021-09-10 06:11张珂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5期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互联网时代

摘要:科学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为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创新带来更大的机遇,特别是基于互联网时代下,从承载空间活动的角度来讲,网络空间的高速发展,对于城市公共空间也产生了一定的可替代性作用。特别是对于如商业健身娱乐活动交流等一系列行为的调节不仅能够提高城市化进程,更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便利。鉴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互联网时代城市公共空间可替代性情况,并且提出明确的优化策略和设计要点,旨在更好的提高互联网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替代设计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城市公共空间;可替代性

公共性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根本价值所在,有着能够满足公共公众需要,促进个人全面且自由发展,充分展现出公平,正义等一系列的作用,因此公共性的价值基于公共空间角度来讲,也是整个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历程来看,城市公共空间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起到促进公共生活加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自身的公共性价值出现了偏离。而基于互联网时代下公共空间的可替代性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可能。更是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公共空间的可替代性,满足更多元化的公共空间需求[1]。

1.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替代性概述及特征

1.1概述

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替代性,其中替代作为核心部分,具体来讲是指以其中一方换另外一方。而本文中的双方分别是指城市公共空间和网络空间,早在2017年一月份,我国4G的总用户数已经突破了近九个亿,这也说明了我国的网络社会已经不断发展成熟,人们的活动不再局限于基础的物理空间中,丰富的网络活动融入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但是其内容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与现实内容相互重复的情况,在面对重复的活动内容时,物质空间的活动将并非是唯一的选择。而通过上述分析得知,网络活动凭借着其便捷性和多元性,对于现实活动中的相关内容产生了一定的替代作用。针对这一理念,早在1986年西方专家学者也提出了类似的概念,认为信息技术的兴起和成熟会对居民的流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和替代性作用,而这一概念引入到我国时间相对较晚,在2010年我国专家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其中对于南京市进行实际调研,其中发现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在家办公,减少了日常的工作出行,这也说明了信息网络对于人们的日常出行起到了引导作用,甚至可以出现部分替代,而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一种可以承载现实社会活动的重要载体,社会交往商业活动娱乐等一系列的内容息息相关,诸多活动内容中会有不少与网络活动彼此重叠等情况,能够承载着居民活动的角度而言,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替代性更加十分明显[2]。

1.2特征

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互联网时代的成熟发展,两者之间的融合性不断增大,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公共空间与网络空间之间可替代性的关系,能够更有利于了解互联网,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以及未来城市公共空间方面吸引力所营造的途径,而具体来讲,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替代性有着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点是同一性是指两种活动目的的统一,这也是活动内容可以被替代的前提,虽然两种活动所发生的方式和前提以及环境更有不同,但是最终的目的性却保持一致,这也说明人们可以在两者之间随意选择两种活动,也可以方便相互替代。第二点是对立性。基于可替代性这一特点的网络活动和城市公共空间也有着统一性,但是精力有限的个人在同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往往需要在两者之间选择其中一种来满足自己的日常需求,在这一情况下,网络活动和限时活动在某一角度上会出现竞争的关系。第三点是差异性,两者之间本质上的差异是因为发生环境的差异,也正是这种差异性塑造了各自活动的优势,其中网络活动最大優势是指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有效摆脱了时间、空间的束缚。例如,网络社会中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在地理上获得进一步延伸,并且创建出全新的社会时空。第四点是互补性,网络用户在信息设备和无线网络活动时,其活动的时间制约被减弱,通过宽带服务即时和永久的接入,网络空间虚实之间的关系趋于融合时,网络活动和现实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两者之间彼此互补,可以更好的呈现出空间状态[3]。

2.互联网时代城市空间可替代性活动的可行性分析

2.1具体内容

城市公共空间活动的可替代性主要是通过分类和对比这两种方法来明确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共空间所主导的活动内容以及附加内容,其本质上更是对现状的一种描述和阐述,通过分析判断网络活动以及城市公共空间活动之间可替代关系和可替代的强弱力度,也能够为城市公共空间未来的建设和创新提供更多的设计依据,可能因此基于本质上角度来讲,可替代性的活动主要以趋势判断为主,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活动行为已经开始逐渐融入到一些现实空间行为之中,促使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且复杂,其中某学者曾向居民的活动凝练成一种必要性自发性和社会性的活动,但是随着活动的不断成熟和丰富,这种具有高度性概括的分类方法却很难更加清楚地展现出现实空间与活动行为,彼此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将活动分类基于功能的角度进行城市公共空间的分类,包括通行娱乐健身商业认知交流这几方面[4]。

2.2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

第一点是对城市公共空间功能方面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和时代的发展,网络活动的优势逐渐凸显,而一些可替代的网络活动以及城市空间活动之间的对立性,也会造成部分城市的公共空间吸引力有所下降[5]。其中,部分类型城市公共空间的主导功能,更会因为其对应的可替代网络活动的兴起而受到一定的冲击,在同一空间中的主导功能和辅助功能地位会彼此之间相互转换,其中最为明显的则属于电子商业冲击下的城市商业空间,随着电子商业的成熟发展,一系列商业交易可以在网上顺利完成。现实的空间会逐步转为体验类的空间,基于空间中的消费也会转为空间消费,其本质上是指原本的商业主导空间功能逐步转化为具有休闲娱乐性质的功能[6]。

第二点是对于城市公共空间行为方面的影响,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发展,传统的环境行为理论研究的人与环境之间的二维关系会受到来自网络虚拟世界方面的介入,形成人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这三者的关系,而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人们一方面可以在可替代的网络活动和现实中选择,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两种活动互补性来丰富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动内容,使得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一系列行为模式变得更加复杂,并且难以预测。

第三点是对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面的影响,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承载社会公共活动的重要物质载体,在设计过程中更是需要敏锐地捕捉到一系列的可替代性活动,对于其使用空间行为的影响,并做出适当的具体设计,无论从宏观的布局,规划中的功能定位,或是微观的空间环境设计,都需要考虑到现实背景所在,还要深入研究可替代活动之间的对立性来更好地判断未来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趋势,了解其中存在的差异性,探寻城市公共空间,利用两者之间的互补性来不断地提升自身吸引力。

2.3可替代性强弱分析

可替代的强弱具体来讲是通过对比某一类活动在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中发生的差异性,来总结出彼此之间的优势和劣势,并且对于可替代和可替代强弱的关系,彼此之间进行对比和判断,为公共空间的设计创设出更多的依据,其中需要从目的是否能够达成丰富程度时间空间自由度限时体验感以及信息获取效率这几方面入手。通过对于上述分析进行调研时,其中发现,对于通行活动和健身活动在网络空间中无法达到其目的,说明这两类并不具备可替代性的作用,而商业活动和认知活动的丰富程度以及空间时间自由度和信息获取这三个效率有着极强的吸引力,说明这三个部分可以有效地被替代,与此同時,网络休闲活动和交流活动在空间时间自由度和信息获取方面也有着较强的优势,说明这两类活动的丰富程度和现实体验感,也有着较强的可替代性。

3.互联网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替代性设计要点及优化策略

3.1设计要点

第一点是要挖掘出更多不可替代空间中的核心价值,例如通信和健身类的活动,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一系列不可替代的内容,即便网络发展在成熟完善,这两类类型对于空间的依赖性仍然十分明显,并且突出空间的不可替代,因此要完善并且强调街道方面的环境质量,保障网络活动介入下通行的安全,例如,以城市公园为主的一种多功能的公共空间,需要更加侧重于运动健身空间的设计和规划,通过可参与的活动性来保证原有空间自身的活力和价值。

第二点,要为空间的可替代性影响下的城市公共空间作出适当的设计和规划。可代替环境下城市公共空间主导活动以及出了活动变化的趋势可以进一步明确新影响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所涉及到的一系列主导因素,再结合设计充分发挥出两者的空间活动互补性过程中可以有效弥补城市公共空间活动丰富程度,以及信息获取效率中相对不足等一系列情况,更能够增加其空间的吸引力。

第三点,要突出城市空间的现实体验感。现实体验感作为一种网络空间的核心优势,具体是指通过场地设计的充分发挥,相对于网络活动而言,这种城市公共空间中人们更可以通过味觉、嗅觉等一系列的感知来了解环境。因此,充分利用设计挖掘具有多维度体验的途径一方面可以突出景观环境和居民之间交流性互动性,另一方面也能够成为未来城市公共空间和发展原则。

3.2优化策略

首先,要完善空间方面的构建。1.构建共享空间网格。借助大数据分析,基于新兴网络媒介与互动平台形成的网络社会空间,从网络社区用户关系去分析社会关系网络,以网络社交影响力强弱关系来确定共享空间的潜在选择地,形成城市的共享空间网格。2.提升现有公共资源完善和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用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对公共空间进行智能化升级,开放共享数据平台。

其次是注重个体心理方面的构建。共享空间网络的构建,使得现实物质世界和虚拟网络世界融合得更加紧密,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人们更易于参与社群,表达自己的想法,拥有更好的人际交往,但是同时网络化生存的个体精神上对网络群落的依赖、对物理居住空间的疏离也会加重其孤独感和虚无感。正确处理好人与虚拟网络空间、现实物理空间的关系,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增进人际交往、促进个性完善方面的积极作用,减少负面影响,从而构建积极、健康的个体心理。

4.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空间发展的任何阶段都会与当时特定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在改变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促使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发生了变革,一些可替代性的元素,再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下,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可能,而近几年城市空间的更新前沿主要集中在商业居住环境等一系列的内容上呈现出攻。共享理念的设计趋势在互联网时代下,公共空间的一些可替代性也变得更加明显。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城市大量的闲置空间和公共空间资源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得以活化和利用。因此,这也说明移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成熟,极大地改变了公众的生活方式,而传统的城市空间理论和设计理念手法已经无法更好地解决当前新时期城市转型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依靠制度创新和技术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宇光,杨豪中.互联网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替代性研究[J]. 华中建筑, 2019, v.37;No.261(02):20-22.

[2]郭超,沈守云."互联网+"时代人的行为与公共空间的变化探讨[J]. 绿色科技, 2017(3)121-122.

[3]刘家兴."互联网+"城市公共空间创新与重构策略研究[J]. 智能城市, 2019, 005(021):P.31-32.

[4]曹烨.临时性景观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作用与价值研究. 上海大学.

[5]倪旻卿.大数据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弹性策略探讨[J]. 包装工程, 2016, 037(008):16-19.

[6]杨安琪,刘畅,左玄烨,等.基于嗅觉与听觉体验的城市商业公共空间利用研究——以北京市三里屯商业区为例[C]// 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0.

本文系项目“互联网+背景下西安市老旧小区宜居景观与智慧服务体系改造”(项目编号:K20200169)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珂(1982.3-),女,汉族,陕西西安,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城市公共空间互联网时代
“士—绅—商网络”与都市公共空间
城市生活性街道空间重要性探讨
城市公共空间游憩适宜性评价分析的必要性研究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浅议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楚河汉街的城市符号及公共景观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