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融合

2021-09-10 03:40陈岩
文学天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融合教育小学班主任

陈岩

摘要: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强调的是一种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心理认知的教育过程,因此小学班主任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应当重视对学生心理认知的培养,以此确保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思想道德同时成长,如此才能够体现新时期的素质教育理念。基于此,本文对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融合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渗透式心理教育;小学班主任;融合教育

引言:小学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认知结构远未达到定型状态,因此正处于一生当中最为可塑的阶段。而其心理认知水平往往对于学生的行为模式与思想观念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也正因如此,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教师培养学生德育思想的重要突破口。在这一情况下,渗透式心理教育开始在小学班主任工作当中全方位普及,并成为教师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一、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创新班主任工作形式

当前班主任教师除了要扮演好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之外,更要作为学生行为规范的榜样与管理者,以此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而这样的多重的身份定位,不仅要求班主任教师拥有足够的专业素养,同时也需要其积极转变工作理念,并创新自身工作形式,如此才能够满足新时期的工作需要。因此在小学教学工作中融入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能够为班主任教师的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有利于创新其工作形式,整体提高工作效率[1]。

(二)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并不是单纯依靠说教来为学生展开教学,它需要班主任教师深入了解当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并在日常工作当中密切关注学生状态,结合科学的理论依据来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出判断,并制定合理的心理引导方案。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保证学生通过与教师交流收获更加深刻地感悟,同时也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水平,更是保障了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能够获得更好地成长与发展[2]。

二、班主任开展渗透式心理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课堂融合教育,明确学生发展价值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许多教师都并不注重在课堂上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则是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无暇将更多地经历分散到其他内容之上;二则与教师重视不足有关,认为小学生年纪尚浅,没有专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如此一来便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育系统中的实施效果不理想。而渗透时健康教育手段则强调的是寄托于知识媒介之上,通过悄然无声的渗入式教育来改变学生的思想认知,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教学时间紧张的矛盾,同时也有利于教师通过教学来直观感知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文化态度,从而使得班主任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时能够其产生足够重视[3]。

例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教学内容的特点来为学生引入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如一段传统美德故事,或是与知识内容相关的历史典故与名人名言,并重点为学生解析故事背后蕴含的丰富哲理,通過这样的方式来对学生心理层面进行引导,从而确保其心理健康良好发展。并且在故事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说说个人对于故事的看法,以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主观思想,并为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二)课后管理教育,奠定学生行为基础

当前阶段,很多班主任教师为了能够保证学生将更多地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当中,于是几乎一个人包揽了班级中的全部事务,包括各项卫生安排、秩序管理、集体活动等等。这样的方式不仅造成班主任教师工作压力增加,同时也使得学生错失了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机会。学生作为独立的成长个体,正是需要从生活实践中大量吸收经验的时候,如此才能够快速建立自身认知结构,促使心理发育成熟。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后班级活动的管理工作当中,使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奠定自身的行为模式。

例如,在打扫班级卫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配劳动任务,同时强调学生要注重“公平”、“团结”、“友爱”“尊重”等思想精深,倡导身体素质较强的男生同学主动去承担一些比较繁重的劳动任务,而其他学生也不该认为这是理所应当,而是要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进行帮助其他同学分担一些工作。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通过集体活动来形成正确的心理认知,并使得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与他人相处的正确方式,在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家校联合教育,构建良好成长换件

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发育的基础,而在传统教学模式,家长与班主任教师通常都存在着一个误区,便是认为学生到了家庭或是学校之后便可以放手不管了。这样的观念使得学校与家庭之间成为两个彼此独立的教育体系,没有对学生形成有效地联合教育机制,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缺乏呼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来说难免会造成一定限制。因此在实践工作过程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应当注重主动联系学生家庭,全面关注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状态与行为状态,以此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的方式与家长进行联系,除了相互了解学生的平时表现之外,也可以针对学生的一些特殊情况进行反映,以此引起家校双方的重视,及时解决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家长定时分享一些心理辅导类的学术文章,使得更多的学生家长意识到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学生心理的影响,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干预手段来纠正学生日常的不良行为,从而使得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融入到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当中。

结语:

综上所述,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不管要体现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活动之中,同时班主任教师更要注重联系学生家庭来开展工作,如此才能够确保不会产生疏漏,并助力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海涛.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2):106-108.

[2]迟传德,余本祺,郭亚勤.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构建[J]. 滁州学院学报,2020,22(3):88-91,95.

[3]牛黛菲,张曼静.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科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J]. 数码设计(下),2020,9(3):176.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小学班主任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
融合教育中的同伴支持:一个未被利用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