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2021-09-10 03:10辛红梅
文学天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影响因素对策

辛红梅

摘要: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是指大学生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教育与社会的影响,将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身道德素质的过程。新时代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受到社会环境,大学生同辈群体、家庭环境与大众传媒等因素的影响。为了帮助大学生顺利渡过道德社会化,学校、社会和家庭应该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实行家校协同机制,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作用以及加强大学生的社会道德实践。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影响因素;对策

一、道德社会化的理论基础

道德社会化理论的研究起源于西方,而关于道德社会化的基本过程和内在机制的研究多在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关于道德社会化的理论包括认知学派、价值澄清学派、社会学习理论、心理社会发展学派、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年发展等。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来论述的。马克思所谓的全面发展阐述的是人包括物质及精神在内的各种才能、兴趣和道德品质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每个人不仅在体力和智力方面得到发展,同时才能和道德品质也要得到发展,即人的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全面的人。

皮亚杰通过“对偶故事法”来测试儿童的道德判断,提出了儿童的道德发展要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在10岁之前主要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的他律道德,而在10岁之后则主要依靠自身的自觉性,是自律道德。

在皮亚杰之后,柯尔伯格对道德发展理论进行了补充、扩展,他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发展进行研究,提出了人的道德发展要经历三水平六阶段,将道德发展的阶段推向社会道德的各个方面。

此外还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包含三个机制:联结、强化和观察学习。社会学习理论强调榜样的作用,一个良好的榜样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具有正向引导作用,同时还强调自我调节,这些都对大学生社会道德的习得具有重要作用。

二、新时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新时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像理想中的社会道德规范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导致大学生一时难以接受,社会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的冲突,对政治信念淡薄,崇尚金钱至上等道德性问题愈演愈烈。实际上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他们认识与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环境、同辈群体、家庭环境、大众传媒等各种因素都对新时代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产生深刻影响。这些因素相互激荡,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马克思曾提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人们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发展。社会环境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发展。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拜金主义、功利主义、金钱至上等问题屡见不鲜,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念发生严重扭曲,意志薄弱,信念不坚定。同时,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西方社会的各种观念必将对我国传统的优良道德伦理规范造成强烈的冲击,从而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大学生的心理生理方面都尚未成熟,容易被各种诱惑误导,这些问题都对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带来挑战。

(二)同辈群体之间的影响

同辈群体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具有其特殊性。首先,大学生具有自愿加入同辈群体的归属心理。由于大学生群体在年龄和兴趣等各方面具有相似性,相比于老师和家长,他们更愿意和自己的同辈交流,同辈之间也更容易相互影响。其次,大学生对其同辈群体具有认同感。他们对于相同事物的认知具有高度一致性,即使群体认知是错误的,也会保持一致。大学生同辈群体之间的受教育程度相似,社会经历也相似,他们之间有共同语言,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他们更容易模仿周围群体的行为。如果,大学生群体中的道德风气总体是积极向上的,那么会越来越积极向上,反之,道德风气会越来越恶化。因此在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中,同辈群体之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虽然大学期间大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在学校度过,但是他们的童年时期在父母身边长大,家庭环境等因素对其日后的道德社会化奠定了基础。“父母的教养方式与未成年人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养成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2]孩子在10岁之前处于道德他律阶段,在这一阶段,父母的教育与引导尤为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早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对他们道德发展影响最深远、最持久的教育。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有高尚品德的父母会运用自身道德社会化的经验引导、影响孩子,对孩子的道德社会化产生良好影响;反之,有的父母忽略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在孩子10岁前,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约束,在其成人后会缺少道德基础,从而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遭受许多挫折,对其道德社会化形成恶劣影响。由此可以得出,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的影响是很基础且重要的。

(四)大众传媒的影响

大众传媒是指传播信息,供人们交流的各种工具,包括报纸、图书、互联网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众媒体与个体道德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是大众传媒给大学生的道德发展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传统的大众媒体通过报纸、电视传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内容,在增长人们见识的同时还加强了人们的道德认知。同时,大众传媒在引导正确的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流媒体发布的新闻等对大学生的道德具有引导性。在学生看到他人的道德行为受到表彰时会效仿,而看到一些人的不道德行为受到惩罚时会引以为戒。另一方面,如今时代在变,随着微媒体像微信、微博、微视频等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在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由于网络监管不严,一些微信公众号、微博大V为了流量一味断章取义,发表一些歪曲的思想,有些视频博主为了吸引眼球发布一些违反社会道德的视频,误导大学生,对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带来消极影响。

三、新时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对策

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是从了解道德知识到认同道德规范最后进行道德实践,养成道德习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学校和社会必须采取多种途径才能帮助他们在道德社会化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一)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

在经济迅速发展、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各种社会思潮、多元文化兴起,对新时代大学生的道德发展带来挑战,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在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的过程中,他们自身的道德判断与道德认识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个体的道德发展会经历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10岁之后主要是道德的自律阶段,在此阶段中更应该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要按照“知、情、意、行”四个步骤进行。首先,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先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感觉,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记忆。其次,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情感上陶冶大学生,通过他人的道德行为感染他们,使他们感悟正确的道德情感。然后,培养学生形成道德的思维模式,并且形成固定的道德观念与道德意志,让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自动在脑海中形成道德的思维模式。最后,就是让大学生在知情意中培养的道德观念转化为实践,付诸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学生对道德从了解到触动,再到思考,最后是行动的过程。道德社会化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只有使大学生自己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才会在具体的实践中按照社会的标准要求自身,在道德社会化的过程中才不会因为违反了社会道德,受到舆论谴责而内疚。

(二)实行家校协同机制

在新时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发挥学校的作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在学校中要发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通过设置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了解、认同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将社会道德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同时,学校还应该设置心理咨询室,在学生的道德社会化过程中遇到问题,感到迷茫时,及时给予辅导与帮助。

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还远远不够,每个家庭也应该采取相应措施。首先,家长不应该给予学生太大的压力,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发现给予帮助。学生在小时候会模仿大人的行为,他们在10岁之前的道德发展主要是家长的教导,即他律。每个家长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道德行为,在社会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引导孩子,在他们小的时候就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这样在他们长大与社会接触中才不会无措。同时,家长还应该与学校经常沟通,建立家校协同机制,在学生遇到困惑时,双管齐下,效果更显著。

(三)发挥大众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现如今,每个学生都有手机、电脑,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社会上发生的大小事,互联网的发展将人们之间的距离拉近。在新闻媒体的影响下,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多元化。而大众媒体在促进新闻传播的同时还会带来一些问题,对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带来挑战。因此,在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作用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大众媒体的舆论监督。

首先,政府和学校应当善于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短视频等传播积极乐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道德规范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学生的心理等各方面还尚未成熟,在这个阶段,有目的、有计划的在各平台发布正确价值取向与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容,对引导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规范网络运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对大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传播更为迅速,低俗的、不道德的行为在互联网上的发酵速度有时超过了正能量的信息,这无疑会对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带来沉重的打击。因此,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加强舆论监督,避免这些不良信息误导、迷惑大学生,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

(四)加强社会道德实践

社会实践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关键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学习文化课知识,与社会的接触大多是通过社会实践获得的。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将获得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而在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提前适应社会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以及社会要求的道德标准,同时在适应的过程中,将这些道德标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社会实践包括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以及社会活动。大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大多是根据自身的专业以及兴趣参加的,在社会实践中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将来的工作以及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在社会活动中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个人品德、社会美德、职业道德等,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利渡过道德社会化。在平时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各个学生社团应该发挥自身的作用,将具有同等兴趣,相同道德观念的学生群体组织起来,发挥同辈群体的从众心理作用,相互影响,促进他们的道德社会化。在寒暑假时,学校也应该组织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多与社会接触,适应社会的规则与道德要求,这样就会避免在以后的道德社会化的过程中无所适从。同时,各种实践活动要为道德教育的内容服务,只有这样才会更高效。

四、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的生命力的体现。在新的时代,他们的道德发展对社会稳定、国家发展尤为重要。学校和社会在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过程中应该提供帮助,帮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敖海华,苗海强,曹海涛.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社会化探析——道德教育在网络环境下凸显[A]. 贵州省社会学学会.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贵州省社会学学会: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4.

[2]王伟忠,丁守年.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逻辑推演与实证检验——以浙江省大学生为例[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3):101-105.

[3]李海榕,蔡希.社会学习理论视阈下的女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探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7(11):50-52+56.

[4]郭秋娟.社会学视阈下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困境与实现途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9):99-100+103.

[5]马桂兰,郑彩华.新时代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与人格发展[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9(02):65-69.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12:135.

[2] Woolfenden R S. Family and Parenting Interventions for Conduct Disorder and Delinquency: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2002,86(4):252-256.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影响因素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生命教育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策略
新形势下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战略 思维能力的培育
解析新时代高校辅导员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