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育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而要达到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用合理的方法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等相互渗透,使这几方面的教育成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梳理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德育的一些主张,有利于更好地系统地了解他的整体教育思想。
关键词:道德教育; 德育环境; 道德信念
苏霍姆林斯基是乌克兰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长达22年,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他还热衷于教育科学研究,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他写出了40部专著和600多篇论文。《帕夫雷什中学》即是他的教育著作之一,这本书也被人称为“活的教育学”。
一、德育要趁早
苏霍姆林斯基很重视道德教育,他形象地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又是人的个性的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童年时代由谁来引导,周围世界中有哪些东西会影响儿童的头脑和心灵,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今后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中写道:“道德教育是从儿童有意识的生活刚刚一开始就进行的,早在他们还理解不了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道德文明的顶峰这一真理之前就开始进行了。我们正是在儿童幼小的时候,他们的心灵很容易接受情感的影响作用的时候,向他们展示全人类的道德准则,把初步的道德教给他们。”[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在儿童早期就开始对其进行道德教育,要从儿童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育,要时刻注意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引导儿童从生活中的日常小事做起,使儿童一早地领会道德准则的要求,从而提高儿童执行道德准则的自觉性。
二、环境不可少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帕夫雷什中学做过两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从努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物质环境,这个环境包括自然风光、校园美化、学校设备、室内陈设以及图书保障等。二是他努力为学生创设精神环境,促成其“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创办的帕夫雷什中学到处都可见书橱、书柜,学生在教室里、走廊里、甚至校长办公室里都可以方便地获得优秀的书籍,可以说帕夫雷什中学为学生们打造了一个随处可阅读的“书香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阅读优秀的作品,必然会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灵撞击,学生会把书中弘扬和推崇的道德境界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追求的目标。除了读书,帕夫雷什中学还定期举办共青团青年晚会和少先队朝会以及纪念少年英雄的队日活动,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在思想上得到感受,从而在他们的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此激发他们对英雄事迹的敬佩之感。
三、信念很重要
关于道德信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道德信念是道德发展的最高目标,是顶峰,要做到道德习惯和道德意识的一致,才能达到它。实践向我们证明,道德信念的坚实基础要在童年和少年早期奠立,不过在这个时期必须使孩子所看见的、所从事的和观察的一切都具有鲜明的、显而易见的道德含义,才能使他分辨善与恶、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 ]由此可见,他关于道德信念的论述,并不是只停留在意识层面,其中包含着孩子的道德行为与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从小就要培养良好的生活道德习惯,养成善于控制自己的欲望,他认为这是形成道德信念的重要条件。在儿童刚入学的时候,他就以很大的注意力和興趣,去培养学生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的习惯,热爱学校自然环境的情感,并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美化校园,让他们从中体验到行善的愉快,厌恶随意破坏和损人利己的行为。在道德信念形成的过程中,他强调知情意行的统一,强调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具体事物入手,特别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的精神。
四、劳动伴左右
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是重视劳动在培育合格公民与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他认为劳动教育是对年轻一代参加社会生产的实际训练,同时也是德育、智育和美育的重要因素。[ ]劳动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劳动中教育”,就是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并且交给学生劳动的本领。同时,对于劳动教育的起始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个人从童年时,特别是从青少年时起,应该理解自己精神生活完满、劳动愉快和创造的幸福。因此,只有当劳动成为儿童精神生活的需要时,它才能发挥巨大的教育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本身具有一定的道德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深刻感受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同时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个性显露也是一切良好品德的源泉。在他们的劳动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收获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也坚定了自己的道德意志。
五、方法要合理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他所在的帕夫雷什学校在每年迎接新生入学时,一进大门的墙壁上,总是挂着这样的一幅大标语:“要爱你的妈妈!”显而易见,爱自己的妈妈是孩子们所能理解的,也是他们能在生活中能够做到的,也能为日后进行爱祖国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德性的养成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学生的自我教育,这也是他的德育思想体系里德育的最高境界。德育就是养成学生求善的习惯,这就要求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苏霍姆林斯基还特别注重教育者的榜样作用,他主张学校要尽可能地给学生以正面形象的教育,通过榜样的人格力量打动学生们的心灵。例如,一位年老的母亲,要为她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儿子祭奠,学校就可以动员学生一起参加,并且在英雄牺牲的地方种上一棵大橡树。学校要有意识地加强这种活的正面形象的教育。[ ]通过这种亲身参与的方式,学生们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爱国的意义所在。
综上所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其内容包括确立以责任感为核心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尊崇母亲为核心的家庭美德教育、以爱心为核心的环境道德教育和以敏感性和同情心为核心的个人品质教育,除此之外还涉及了男女青年之间的情感教育。其具体形式包括:通过知识教育提高道德认识、通过审美教育陶冶道德情感、通过劳动教育锻炼道德意志、通过精神建构树立道德信念、通过道德实践养成道德习惯等具体的可践行的方式。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92.
[2]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183.
[3]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194.
[4]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361.
[5]杜殿坤.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观点概述[J].外国教育资料,198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