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学科综合能力和素质。本文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分析了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和意义,并探索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策略,旨在提升教学实效,服务于小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教育;融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4-0039-02
引 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受到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视。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成为基础教育学校德育活动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能提升小学生文化素养,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1]。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忽视学情,课堂氛围枯燥
在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部分教师忽视小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实际学习状态,只一味地通过简单说教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课堂氛围枯燥乏味,使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流于表面;部分教师疏于发掘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资源,不注重优化设计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脱离生活,教学失真
当前,很多教师忽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无法捕捉有益的生活素材和学生生活情态,缺乏对学生生活和情感的深度关注,常停留于浅层吟诵或知识讲授的层面,导致教学失去本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已经习惯于“灌输式”教学,无法有效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无法使学生体味到真实的文化教育内涵。
(三)偏离目标,教育低效
部分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脱离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忽视培育学生热爱国家、奉献社会、感恩家人等的教育,实施教育成效低下。还有部分教师不善于指引学生对传统文化开展批判性学习,缺乏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对学生的不良学习和生活习惯没有给予指明,抵消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和作用。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意义
(一)丰富教学内容
新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愈来愈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育。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断创新开发、整合利用更多的文化教育资源和内容,以充实学生课堂,丰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领悟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增添课堂活力
传统文化理念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因素对激励小学生立志学习、提高小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具活力,能使小学生逐渐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治素质,逐步实现自己未来的人生理想[2]。
(三)提升教育实效
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着一致的育人标准和教学价值取向。教师应积极探寻道德与法治课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更多融汇点,优化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从而指引小学生正确认识各种社会文化问题,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紧扣小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巧妙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能明显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他们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提升其学习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特有的认知规律,注重结合他们的生活,有针对性地开展情境教学。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课时,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了“美丽的家乡”视频片段,将收集整合到的家乡知名的风景名胜和独特的人文风情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认真观看视频、欣赏风景获得了对家乡山水的真切认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讨论,使学生表达出对家乡山水的热爱之情,以及怎样在实际生活中用心呵护家乡的山水。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了出来,他们在互动讨论中很自然地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而且进一步从爱家乡延伸到爱祖国,升华了学习情感,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的不竭动力,有效达成了激趣教学的目标,也实现了渗透文化教育的目的。
(二)推介优秀读物,丰富教育素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各种课外优秀读物是小学生加强道德和法治学习、获取丰富文化知识、增长技能的有益载体。在教学中,教师积极为小学生推介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优秀读物,能为融合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有用的素材,也能有效提升教育实效。
融合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必须指引学生开展有益阅读,这是促使他们获得知识、积累经验、认知世界、不断进步发展的有效路径。比如,教师可以推介《唐诗三百首》《论语》等经典国学启蒙读物,让学生吸取传承千古的文化精髓;可以推介一些名詩名词,指导诵读赏析,让学生学习我国的文化精粹和艺术瑰宝,激励其形成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师尤其要鼓励小学生多涉猎优秀文化书籍,在丰富其课余生活的同时,加深和增强其对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进而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巧借媒体教学,提升教育实效
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时,恰当利用信息化教学媒体和资源,灵活融合优秀文化元素,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可爱的动物”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多媒体,连接互联网,搜索一些精彩的动物图片和视频,让小学生能更清楚地了解各种动物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由于许多小学生特别喜愛小动物,教师借助多媒体进行链接教学,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懂得要尊重自然,保护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环境,要树立爱护动物、敬畏自然的现代文明理念。这样不仅渗透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加深了学生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拓展教育实践,实现家校共育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小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素养培育要经历一个由课内到课外、由认识到实践的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发展过程,特别需要教师拓展课外教育实践,加强家校之间的互联合作,从而实现家校共育。
随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校园,拓展教育学习实践活动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堂的重要主题。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踊跃参与“我学习、我践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利用小组合作活动形式,为维护整洁、温馨的校园文化环境奉献自己的力量,让他们在参与实践过程中增强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意识。教师要支持学校、家长和学生等主体积极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加强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努力,激励孩子积极将课上所学的文化知识在课外实践中加以应用;同时,家长要善于利用正面事例,实施正面引导和教育,激励孩子更好地参与实践行动。
结 语
要想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互融合,教师既要重视当下的教学价值,又要关注长远的教育意义;既要研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要与时俱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效对接,引领小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和法治素养。教师必须坚持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紧扣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精选和设计更丰富的文化教育案例,深度挖掘传统文化教育的当代价值,促使小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为其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郭忠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向探索[J].教育家,2020(41):71.
杨云.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J].江西教育,2021(12):28.
作者简介:谢灵颖(1979.8-),女,福建蕉城人, 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