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组织策略

2021-09-10 23:09黄美华
南北桥 2021年4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礼仪

黄美华

【摘    要】礼仪作为一种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或行为模式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每个人的行为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而交往礼仪作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推崇。它不仅可以有效地展示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修养和价值。

【关键词】礼仪 礼仪习惯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4.192

《幼兒园指导纲要》提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发展目标。”我们将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活动融入礼仪教育,做到一日生活皆契机。

一、情境体验,探究支持策略

(一)创设优良环境,培养本班同伴交往礼仪

环境是幼儿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先决条件,幼儿园要创设良好的外环境和内环境,促进其交往能力发展。环境创设包括的内容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家庭等特点,制定可行的活动方案。

1.捕捉信息——转变教育手段将灌输变为实操感知体验。

幼儿的感知体验是在其实际操作过程中形成的。礼仪教育为什么实效性差?因为教师忽视了给幼儿创设易于幼儿感知体验的环境和机会,没有让幼儿的礼仪认知转化成礼仪行为。如何在礼仪培养的过程中,把教师的说教灌输行为转变为幼儿的感知体验。我们要关注每次活动中的偶发事件,并在其中找到研究的切入点。如一个小朋友和老师聊生日的话题,这时老师发现了孩子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引导孩子共同来策划生日聚会。让孩子们充分讨论生日会的流程,最后梳理为:发出邀请——布置场地——准备蛋糕——送祝福——分享快乐。在每个环节中应该干什么都是孩子们自主自愿的,教师只是提醒孩子们要注意用上礼貌用语。在这种氛围中,孩子的亲身体验所带来的冲击,比教师的语言讲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尊重想法——激励幼儿主动参与。

命令式的灌输教育的结果就是幼儿对教师的指令被动地做出反应,没有自己动脑筋主动思考。在创设“大家庭生日聚会”交往情境中,教师有意弱化目标期望,活动前先让幼儿制定悠悠生日活动计划,并制定出“悠悠生日”记录表。把小朋友提出的“给悠悠做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到操作区制作生日礼物”“化装舞会”等想法建议幼儿用画画的形式记录在记录表上。鼓励幼儿按照计划表安排生日聚会的活动内容,围绕本次的礼仪目标,有目的地为幼儿创设了小班幼儿向大班幼儿学习交往用语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主动运用礼貌用语交往的愿望。

(二)探究七法,培养与陌生同伴交往礼仪

1.顺应需要法。

(1)中秋分享大会。情感是认知的动力,是创设交往情境的动力源泉。九月初,孩子们每天从小班门口路过,看到哭闹不止,伤心流泪的弟弟妹妹,便萌发了关爱弟弟妹妹,希望他们每天早上都能够愉快来园的积极情感。于是我根据幼儿的这一情感需求,让幼儿以中秋节为主题准备相关的美食,并主动邀请小班幼儿来我们大班做客,创设了和小班幼儿一起召开“中秋美食节”的交往情境。孩子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招待小班的小朋友,将礼貌邀请、主动介绍、亲切交流、热情待客的交往礼仪融入其中,使孩子们在与小班幼儿交往的过程中,体验内化了礼仪行为,满足了关爱弟弟妹妹的情感需要。

(2)美食品尝会。美食在交往情境的创设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伴随我们三个中班“美食节”的召开,幼儿们看到别班的美食时,便问:“老师,咱们能和他们一起分享吗?”孩子们的想法与老师不谋而合。于是我们把小、中、大班的孩子汇集在一起召开“美食大会”。为了增强创设交往情境的目的性,先集中家长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我们举办本次活动的目的,鼓励家长参与指导,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分享美食,并在此过程中用礼貌的交往语言和文明的礼仪大胆交往。

2.注重细节法。

为了保证交往情境创设的适宜有效,在每一次实践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我们都努力做到关注细节、追求质量。如每次组织与陌生朋友的交往实践活动,首先我会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需要和现有交往水平,制定切实的交往实施方案,然后再与交往班级老师认真商量组织中的细节问题。从依据兴趣——制定计划——选择内容——目标定位——环境创设——过程引导——反思提升等环节,认真思考,增强每次交往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保证幼儿交往礼仪的不断丰富与内化。

3.拥抱接触法。

肢体动作是人真实情感的再现与表达,它能拉近距离,增进彼此间的交流与沟通,在指导幼儿交新朋友过程中,我们注重鼓励幼儿用见面拉拉手、拥抱的方法与陌生伙伴发生互动。如在入园伊始,为感受关爱之情,教师带着幼儿将自己和爸妈制作的新年礼物,送给小班的小朋友,以示对他们长大懂事,来园不哭闹的奖励。在交往之前鼓励幼儿主动介绍自己,拉近与小班孩子之间的距离,分享自己在幼儿园快乐的时光。

4.角色扮演法。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可以体验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脱离自我为中心,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如我们发现幼儿在与大班哥哥姐姐学习折纸本领,学做热情小主人时,在招待哥哥姐姐的过程中,不能主动运用交往礼仪与他人互动,总是处于被动随从地位。于是在反思幼儿行为表现之后,我们创设了“我是热情小主人”的教学情境。请幼儿按男女角色,分别扮演我们班的小朋友和大班的哥哥姐姐,模拟再现当时交往学习折纸本领的情境。并用“哥哥姐姐来我们班,教我们学习本领,他们站着很累,我们应该怎样招待她们”等启发性提问,利用移情的方法,学习换位思考问题,萌发主动与哥哥姐姐问好,给他们搬小凳,关心哥哥姐姐的热情友好礼仪行为,并延伸到日常礼仪交往之中。

5.图形标注法。

幼儿的思维活动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具体形象的事物便于幼儿的记忆。由于幼儿对于言语信号的刺激接受较弱,因此我们就用标记图形符号帮助幼儿记忆运用的礼仪方法。如在孩子們互相交往几次后,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交新朋友的礼仪方法。形成微笑问好——文明邀请——主动介绍自己——手拉手拥抱法——一起商量——共同整理玩具——友好再见的标记流程图示,提升总结交新朋友的礼仪方法,并配以相关的绘画作品和指示箭头,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形象直观地布置在环境墙饰中,使幼儿在与墙饰的积极互动中,学会交新朋友的方法。

6.多元评价法。

幼儿的评价很容易受到教师和同伴的影响,他们的评价往往以成人的标准为导向,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于是在创设与陌生同伴交往的情境中,应积极创设以幼儿评价为主体的评价方式,将停在表面的礼仪学习内化为实际行动。我们将教师的单项评价转化为幼儿与同伴、幼儿与教师间的多元互动评价,以此来提升、强化交往中的礼仪行为。

7.发现学习法。

如何在交往活动中,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其与陌生伙伴之间产生积极互动,是创设交往情境,提升交往质量的关键因素。如在和大班哥哥姐姐第一次学习折纸后,发现幼儿虽然与年长的伙伴愉快进行交往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但是却感觉本班幼儿总是处于从属的被动地位。活动后,老师在认真反思后找出原因所在——折纸展示会的入场卷设计没有发挥幼儿主体地位,教师包办过多。于是我们结合发现问题,引导幼儿重新讨论如何设计孩子们自己看得懂,会运用的入场卷。

总之,幼儿礼仪教育与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在培养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幼儿不良习惯巩固礼仪教育,家园更好地配合,常抓不懈,巩固礼仪教育成果;使礼仪教育成果能够辐射到每个家庭、社区及全社会,从而达到提高全民的文明行为,使我国成为现代礼仪之国。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5).

[2]杨静.回归自然,回归生活[J].幼儿教育,2003(7).

[3]师云凤.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6(1).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礼仪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