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雅芳
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运用绘本故事向学生传输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可以推动学生实现综合发展。绘本故事中不仅涵盖了教学知识,还蕴含了许多人生道理,学生在绘本故事的学习中可以提升自身道德法治素养。所以,教师要提高对绘本故事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绘本故事,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1. 部分教学脱离学生实际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程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然而当前有一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脱离学生实际生活,部分教师完全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但学生很难理解这些抽象内容。长此以往,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降低。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教学形式进行巧妙设计,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发挥其有效性。
2. 没有发挥课程真正价值。
新课程改革政策实施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作为了教学重点,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生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有效利用课上时间,导致学生在课上没有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并发表意见,只能跟随教师的思路来学习这些知识,进而影响道德与法治教学价值的发挥。对此,绘本故事的运用可以使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也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二、绘本故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加喜欢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绘本故事的运用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巧妙运用绘本故事,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对培养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提升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绘本故事中,学生可以更容易地了解人生道理,这也非常符合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
2. 提高学生受教育质量。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都在发生着微妙变化,这个时期的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都非常重要。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念,认知也在进一步发展,无论是生活中的一些点滴小事,还是学习中接触到的一些知识,都会对学生未来成长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绘本故事是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将一些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这些故事的影响,进而帮助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应用绘本故事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
1. 将绘本故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已经进行了调整,但是教材内容在趣味性和精美度方面依然无法与绘本故事相比。如果教师依然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开展教学,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很难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绘本故事,并将绘本故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收集与教学相关的图片、动画或是视频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出来,丰富绘本故事内容使绘本故事更加灵动。在绘本故事运用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结合想象力来分析绘本故事中的道理,这有利于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如在一年级下册《风儿轻轻吹》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收集与之相关的音乐,运用音乐营造学习情境,让学生在音乐中查看绘本故事,将学生带入到绘本故事情节中,让学生体会到微风仿佛就从自己耳边吹过,使绘本故事变得更加生动,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 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内容。
在运用绘本故事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理解。由于绘本故事都是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即使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也可以在自主阅读中掌握绘本故事中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使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得到锻炼,在阅读过后再引入教学主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重点。
例如,在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每四个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并提出问题:你认为幸福的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然后让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問题阅读绘本故事。这样学生可以有目的地阅读故事,并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找出问题答案。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有效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也得到提升。而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绘本故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前,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绘本故事的结构,让学生能够以正确的观念来理解绘本中的故事内容,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3. 利用角色扮演带领学生走进故事。
要想让学生在绘本故事中感悟人生哲理,就要让学生走进绘本故事的人物内心世界。为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利用角色扮演形式,让学生在模仿故事人物的同时有效理解故事内容。
例如,在一年级下册《不做“小马虎”》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合绘本故事《马虎危害大》,并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扮演粗心大意的机械工人,在修理火车时没有将螺丝拧紧,导致火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事故,对很多人造成伤害。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会更有代入感。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享,在生活中自己发生过哪些“马虎事件”,并且这些“马虎事件”发生后造成了什么后果,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马虎的危害,进而实现《不做“小马虎”》这一课的教学目的。
4. 利用评价引导启发学生心灵。
一些绘本故事如果只是单纯让学生自读自悟,是很难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的。要想让绘本故事的蕴含价值导向更有实效,就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评价引导。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试种一粒籽》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小猴种植》这篇绘本故事,让学生懂得只听别人的意见不断变换主意,最后可能一事无成的道理。这个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只是通过自读自悟,只会觉得小猴的做法是不对的,看似已明白故事中的道理,其实认知还是比较模糊的。此时,教师应通过评价引导进行追问,让学生在深层次理解中内化,从中悟出做事不但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而且凡事还要多动脑筋,要坚持到底,这样才能达成目标。
总的来说,绘本故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巧妙运用绘本故事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化的教学知识,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并提升自身道德与法治素养,对学生未来成长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作者单位:福建省石狮市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黄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