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龙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自主探究课堂是最为有效的教育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目标由此得以实现。然而,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数学知识内容的角度来看,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并不容易,如何做好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了教学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多维并举的教育策略成了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发展的主要方向。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一、借助趣味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老师必须做好对学生的认知启发,让他们感受和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完成对他们学习动力的调动,为接下来的自主探究学习开展做好铺垫。
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兴趣,我选择运用趣味游戏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让他们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并对数学知识产生探究和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进行“随机事件”知识学习之前,我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设计了“摸球游戏”。在游戏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封闭的箱子,每名学生有一次摸球的机会。在摸球之前,我告诉他们箱子中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小球各一个,让他们猜一猜自己能够摸出哪个颜色的球。在之后的游戏中,我会记录学生每一次猜测的颜色和实际摸出的颜色,并在游戏完成后与学生一起统计有几人猜对了自己摸出球的颜色。之后,我提出了“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没有摸出与自己猜测相符的颜色”的问题,并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摸球经验去进行分析。在这种先游戏后提问的导入模式下,学生都表现出了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型课堂由此得以构建。
二、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性课堂的有效开展,需要学生拥有充足的学习动力,但是老师的引导作用也非常关键。我们一定要做好对学生探究学习的辅助,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引导方式,帮助他们找到数学知识探究学习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在进行“图形运动”的知识点学习时,虽然学生拥有充足的学习动力,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对于平移、旋转的知识理解存在困难。对于这种困难,虽然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最终予以克服,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灵活性,同时还需要大量的時间。所以,为了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老师需要发挥自己的教育辅助作用。于是,我在分析知识内容特点及学生认知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选择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辅助,让学生能够以最直观、具体的方式去了解图形是如何进行运动的,以及图形在平移、旋转的运动过程中会呈现什么特点,课堂知识难点由此得以解决,并帮助学生获得了更好的学习体验。在这一过程中,考虑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需求,老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辅助时,要尽量避免对学生过度干扰,让学生能够从自主认知角度去进行知识的探究,由此提升他们的学习体验,为他们的学习进步带来助力。
三、依托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实现自主探究性课堂构建目标,老师必须做好课后训练的设计。因为课后训练是考查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为他们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由此做好对他们的教学引导,为他们的进步与发展带来支持。
考虑到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以及启蒙式教育目标,我在进行课堂训练设计时,会尽量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让学生有机会进入生活中去探究和体验数学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学会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例如,在完成《多边形的面积》一课学习后,我就将他们带到操场上,让他们通过测量和计算的方式,求出校园花坛、领操台的面积,由此做到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完成数学课堂的教育目标,为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进步带来良好的助力。
总而言之,做好对自主探究性课堂的构建,能够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带来重要支持。在实际工作中,老师必须发挥自己的教育引导作用,通过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做好对学生的认知启发,让他们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足够的探究欲望,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数学知识学习当中,由此来保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在课堂上得到体现,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思维方面的进步与提高,由此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