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博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1-030-02
摘 要 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良好的道德意识不仅来源于政治课,而且还可以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本文针对当前高校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德育问题,对高校体育课德育工作的原则、高校体育课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以及高校体育课德育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内容进行探讨,并提出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高校体育 德育教育 策略
体育课程本身具有趣味性、竞争性、娱乐性、长期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这有助于拉近师生距离,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个体的个性和行为。当代大学生最易受社会不良风气、不良思想、怪癖行为等的影响。为此,体育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合理引导,使其在网络环境下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育也应加强德育渗透工作。本文着重探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渗透策略,以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一)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期间正是大学生重要的身心发展阶段。一般来说,现在的学生都处在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快速的信息传播使学生很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对于缺乏足够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在面对复杂的信息时很容易产生意志力薄弱、辨别能力弱等问题,以致走上错误的方向。体育课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道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可以满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二)有利于拓展高校德育教育的途径
目前,高校道德教育主要依靠思想政治课,如此很难达到满意的道德教育目标。高校道德教育应是各学科共同努力的事情,其中体育教育就应融入道德教育内容,如此为高校德育教育创造更多途径。
二、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德育问题
(一)缺乏社会主义公德
许多学校的体育课都是让学生开展自由活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然而这却忽视了对体育设施的保护,造成器材损坏的现象。有些学生不遵守班规,争抢器材,使整个体育教学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另外,一些大学生在运动会、集体舞蹈等活动中表现得不积极,集体意识严重缺失。例如,当一方与另一方发生碰撞时,个体会说恶毒的脏话。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体育教育中缺乏对学生体育道德意识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德育渗透方法有待丰富和完善
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强,他们不能接受或容忍纯粹的道德教育。这就要求学校德育必须在方法和形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德育渗透到学校主体性教育之中。在体育技能教学中融入德育,让学生自我影响,自我提高,自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三)体育教师对德育渗透的重视度和执行不到位
在学校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导致高校教师普遍重视技能教学,忽视学校德育,使得德育内容不系统、不规范、方法单一、成效不明显。
(四)高校在体育教学上对德育渗透重视不够
高校在体育教学上不够重视德育渗透的表现为体育教材中没有统一的德育渗透要求和教学目标,也没有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相关德育的参考。现有的体育评价体系仍旧侧重对学生体育成绩和身体素质的评价,很少注重德育渗透。
三、做好高校体育教学德育工作的原则
(一)坚持“主体性”原则
大学生是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大学体育教育应坚持“主体性”原则,既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需要,又要把握所有学生的共同特点,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思维。
(二)坚持“内化性”原则
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应把握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选择性的特点,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和体育德育的效果,必须由学生自己决定。为科学遵循“内化”的原则,以达到“兴趣”的目的,促进体育教学“积极实践”,可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到真理,为学习思想道德的内容和实践做准备。
四、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及策略
为了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体育教师必须增强德育意识,强化德育教育,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提高课堂互动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一)明确德育的目标和考核標准,建立完善的课堂制度
统一德育的内容、要求和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使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依据,有参考,更好地渗透德育。例如,班级标准可以帮助学生约束行为,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从而间接地实现德育的渗透。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
教师自身的道德意识对道德教育的影响最为显著,这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模仿,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这样,道德教育才能得以顺利渗透。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教师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素质,避免侵犯他们的自尊心,并通过课后提醒、鼓励、谈话等方式要求他们改正错误。当学生发生变化时,积极行为和态度应得到教师的及时确认,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以此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三)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师既是领导者,又是教书育人的推动者和引导者,他们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着广泛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形象。体育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注重自身行为,同时要从课堂的每个细节入手,促使学生不断地反思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体育教学教案中德育培养具体化
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包括教材内容、体育课程设置、班级组织等都要符合学校德育的要求,要遵循德育的方法和程序。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技能与知识的传授,并且对德育教育提出相应的要求。在德育手段方面,应把具有示范作用的参考材料纳入课程内容。在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中,应参照教师德育教材的编写原则,把体育课程作为一门新的体育课程来编制,注重体育课程与德育课程的有机结合。新近发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后,可以形成体育的爱好和兴趣,逐渐形成体育的观念,学习简单的体育技能和知识,逐渐形成较强的心理素质,具备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六、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体育课有相应的课堂常规,教师必须将纪律、道德、礼貌教育与课堂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在制度化、常规化的积累中才能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之中,这是对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例如,要求学生尊重纪律、行动迅速、彬彬有礼,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遵守社会生活规范;学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能不断自我激励,形成竞赛精神;体育器材场地的组织使用与归还是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清楚地说明各种学校设施和学校的要求和方法,以及户外运动器材和竞赛标识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要加强对公共财产和学生人身安全的教育,保护学生财产权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结语
总之,德育渗透是当前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的必然要求。大学体育教育应以全民健身为背景,充分认识到良好的体育锻炼对培养人的终身体育习惯的益处,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对未来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体育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必须始终把体育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任俭,卫凤娇.民办本科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与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20(18):433-434.
[2]牛玉芝.艺术类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3(13):154-155.
[3]李瑞芳.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化研究[J].环球市场,2018(36):219.
南京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