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4-063-01
摘 要 有氧运动有利于学生提高心肺耐力,使其获得健康的身体和培养出坚强的意志品质。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分析研究,针对小学四年级体育课中有氧耐力的训练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有氧耐力的提高带来帮助。
关键词 小学四年级 体育课中 有氧耐力 训练方法
一、训练的关键期
有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男孩在10岁、13岁、16岁时的耐力素质有大幅度提高[1]。所以小学四年级是发展耐力训练的关键时期。儿童的耐力训练主要以有氧耐力为主,因为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系统尚未发育完全。
二、体育课中发展有氧耐力训练的方法
从运动训练学角度来看,发展有氧耐力的训练方法一般分为持续负荷法、间断负荷法及高原和低氧训练法。这几种方法都是基于运动训练所提出来的,尤其是高原和低氧训练法,在体育课中根本不可能实现。也就是说,很多前人关于提高运动员耐力素质的练习方法并不适用于体育课中[2]。那么体育教师是如何在体育课中开展学生们的有氧耐力训练的呢?经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各种形式的跑、各种球类结合跑的练习、体育游戏和循环练习等。
(一)杜绝形式单一地跑,多样性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
跑的形式多样,有变速跑、重复跑、定时跑、折返跑、越野跑等。这些跑的运动,形式较单一(除越野跑外,其余一般都在田径场内进行),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枯燥与畏难情绪而产生消极心理[3]。越野跑能让学生在锻炼体能的基础上不仅不会产生抵触心理,反而会更加乐于亲近自然,获得心情愉悦之感。但此项目只适合部分有条件的学校。
实际上,大多数学校都会采用一些田径场上的运动。为此,教师要多开发一些适合学生的跑的形式,以增加跑步过程中的乐趣。例如,在变速跑的过程中增加超越跑的内容,让直线超越来增加学生竞技体验感;在采用定时跑时加入比赛的形式,以提高运动过程中的竞技感,如果在时间快要结束时还有多数同学未完成,可以适当增加时间,教师要间接鼓励学生,以提高其运动体验感;50米小组接力跑是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每人跑3次结束。
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还未发育成熟,教师在过程中应予以及时引导,避免由于过度竞争而引起同学间的矛盾。同时也要及时鼓励,避免学生因失败产生沮丧感。多种跑的结合使用,会增加训练过程中的新鲜感,可大大促进学生有氧耐力的提升。
(二)球类运用的灵活开发,增加训练过程中的乐趣
小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学习和模仿能力都很强,在训练中结合一些球类练习可大大增加运动中的乐趣。例如,在篮球场上让学生运小号篮球进行接力折返跑,将学生分为5人一组,在两条端线之间来回运球,每人完成2趟算结束,过程中教师时刻注意学生安全。
(三)体育游戏结合跑的练习,会带来出其不意的效果
小学生的心肺耐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组合型练习应该形式简单、强度不能过大,以免对他们的器官造成损伤。例如,完成一组跳绳之后接折返跑,过程中每次跳绳的时间呈递减式,采用5米之内的折返,速度不宜过快,重点是周期性的重复练习;小型老鹰捉小鸡游戏,将学生分为5人小组,轮流充当老鹰,体验角色的转变。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保持高度的警觉性,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确保运动的安全性。
(四)“花样”跳绳里的有氧耐力训练
“花样”跳绳并非技巧的多样,而是形式上的简单多樣,易于小学生完成和训练。单人重复性练习跳绳、多人轮换性跳绳等都是练习有氧耐力的方法。在组织多人轮换性跳绳时,为了避免班级学生太多难以达到练习目的,可以将学生分组,学生跳3分钟之后进行轮换,既能到达训练的量,又能体验角色轮换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为了使课堂更有乐趣,教师可以组织比赛,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数量最多,以此激发学生的竞技意识,这可以营造更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结语
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氧训练的过程中应始终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增加训练方式的多样,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儿童心理、运动态度等方面不像成年人那样成熟且容易控制,所以教师应在训练中时刻保持警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儿童的心肺机能也发育不完善,如果训练的强度大、频率快,那么训练的持续时间就会短,学生也较容易疲劳,因此教师应及时调整训练量。总的来说,要让学生在充满乐趣中进行体育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其运动能力,并且推动小学阶段学生有氧耐力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梁枭.不同教学方案对提高五年级学生耐力素质有效性的研究[D].广州:广州体育学院,2015.
[3]常志伟.浅析中小学生体育课耐力素质的提高[J].现代交际,2013(0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