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与塑造体育专业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体育课堂教学探索研究

2021-09-10 07:22池静莲崔鹏飞
体育时空 2021年7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体育课堂

池静莲 崔鹏飞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4-028-02

摘  要  为了贯彻国家高等教育政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体育专业课程相结合,落实“课程思政”的新思路。本文对引导与塑造体育专业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体育课堂教学进行探索研究,意在促进当代大学生的责任认知、形成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释放真内心与真内涵,从而推动体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

关键词  体育专业学生  社会责任感  体育课堂

当代大学生身处多元化时代,被各种诱惑围绕,其中不免有少数学生缺少社会责任感,表现为价值取向扭曲、公德意识缺失、社会责任感淡漠等。体育专业的学生也存在同样问题,因此利用体育课堂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引导与塑造尤为重要。本文对体育专业学生社会责任感情况进行调查,找出体育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同时结合体育专业特点和课程安排,提出进行体育专业学生社会责任感建立的有效途径,为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一、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概述

(一)理论研究

大学生责任感指“大学生对自己在承担人类社会发展责任的情况是否满足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1],它凸显于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之中,事关国家民族发展等重大主题,做好这项工作,是为民族复兴伟业培养合格时代新人的基础性要求,也是立德树人,引导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的关键,更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2]。我国体育院校肩负着培养新时代体育人才的重任,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所提出的全新教育形式,需要各学科领域为之付出努力[3]。体育课程是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方式[4]。可见引导与塑造体育专业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体育专业学生特点

1.阳光形象且情商高。体育专业学生大多性情开朗、活泼外向、思维敏捷、耿直,给人一种“阳光”的感觉。体育专业学生情商很高,与其他学生相比,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普遍较强,更容易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良好進展。

2.运动能力出色。体育专业学生经历过系统的、科学的专项训练及高考选拔,运动水平高,运动技能出色,这都是由于他们本身异于普通大学生的运动天赋和长期进行艰苦训练的结果。而且他们多处于竞技体育中,体育专业学生具有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等特点,且团队意识比较强。

3.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差。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来源,一是通过体育单招考入高校;二是通过体育统考进入高校。显然文化成绩是他们相对薄弱的一环。在基础学习阶段,由于学习内容逐渐增多、难度逐渐加深,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本身又缺少自律,由此产生了畏难情绪,使得他们的学习成绩逐渐下滑,多次反复之后,便放弃了理论学习,导致文化知识水平较差。

4.自律能力需要加强。由于长期进行术科训练,他们理论课基础薄弱,学习的定力不强,导致学习兴趣极低,且学习氛围不浓,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纪律上对自己要求不严,生活上散漫、随意,绝大多数学生遇事比较容易冲动,习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些行为表现虽是少数,但也是大众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刻板印象。

二、体育专业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

对体育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进行调查,参与调查的学生包括大学四个年级共305人,男女比例为281:24,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我们对当代体育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问题做以下总结。

(一)体育专业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普便认为自我责任感很强,他们上大学的目的性也很明确。有75%的学生对大学生活有所规划,遇到困难时能思考解决方法而不是放弃,90%的学生愿意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来提升社会责任感,希望能够多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种积极向上的活动,如学校举办的讲座、义务劳动、志愿者服务工作等。

(二)体育专业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

1.体育专业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理解浅薄。体育专业学生更加专注运动技能的学习,对社会责任感的理解不通透。大多数学生都能选对社会责任感的定义,但是具体表现却回答不完整。有近40%的学生对自己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表示怀疑,而且40%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数据直观地显示了体育专业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内容虽然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其内涵缺乏透彻的理解。

2.体育专业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不足。传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倾向于理论化的指导,与社会实践联系不密切,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缺少亲和力与感染力,形式单一[5]。在问卷中,有提到假设疫情期间你会做什么,96%的体育生愿意做志愿者、捐赠物资等,但是在去年的疫情防控时期,真正能走进社区,为疫情做贡献的人很少。将近20%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公益活动,甚至对时事都不关注。学校里也开展了社会教育实践活动,但是基本上是形式大于内容,学生缺乏主动实践的意识。

(三)体育专业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影响因素

1.缺乏正确的自我定位。体育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处的环境相对单纯,进入大学后也一直以“学生”的身份定位自己,对社会的认知不够,对自身责任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知。他们在家庭和学校中长期处于被保护的地位,缺少在社会实践中感知社会责任的环境与机会。所以,如果不能明确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缺少对公民角色的理解和认同,也就无法将社会责任意识转化为社会责任行为。

2.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西方国家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宣扬多种不良思潮。网络上也充斥着各种不良信息,已渗透至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不良社会思潮给大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效培育带来困难。体育专业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易受到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会导致错误的思想导向,不重视社会责任感。

3.高校对思政教育重视度不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体育的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目前我国高校虽然开设思政课,但是各方对此的重视度远远不够。部分高校的思政课培养方式单一,重理论考核,缺实践活动,不注重专业差异。体育专业学生和普通大学生在各方面是有显著差别的,这样就会导致社会责任感培养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现实需要不符。体育专业学生本就对理论学习兴趣低,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无法融入课堂,难以产生情感共鸣。

三、探索体育课堂引导与塑造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践路径

引导与塑造体育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专业课堂上进行思政教育更是良好的教育时机,尤其是体育专业的课程,有静有动,能够更好地实现社会责任感的达成。

(一)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学情分析,在教学中应用极为重要,思想教育也需要进行学情分析。对于体育专业学生来说,他们的原生家庭、学习、生活习惯都是影响他们思想发展的因素,很多学生在初二还是班级上游的学生,但后来就厌倦学习,成绩下降。虽说这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间接导致他们在思想上放弃自我,缺乏上进心,缺失社会责任感。那么在进行学情分析后,就应设计针对性教学方案,如此可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上的思想教育梳理。

(二)创新教学模式、注重运用情境的导入

体育专业课堂根本上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教育在这一方面的目标应同向同行。所以,要在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各方面融入思政课程理念,实现专业教学改革和体育育人的目标[6]。在体育教学中,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术科学习都可以引入体育领域中的榜样,如姚明致力于发展“姚基金”慈善事业。教学过程融入社会责任感,在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体育领域榜样的形式,讲述其中的道理,用模范事迹诠释体育人的理想。

(三)将学生社会责任感作为体育专业考核标准

体育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能只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去引导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学习和实践运用。如果只是简单的理论学习,体育专业学生还是持无所谓的学习态度。建立定期考核机制,重视过程考核,认真评价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通过每次评估以及学生的反馈,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高与发展。

(四)群策群力,为体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出谋划策

专门进行专业课程的思政教研活动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的家庭情况、思想状况、学习情况、学业发展规划有所掌握。针对每一门专业课程,针对每一名体育生,就如何进行思想教育进行教研,群策群力,共同谋划体育理论与技术课堂的思想教育方法,形成有效的插入式思政教育。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深化体育改革,促进体教融合,因此体育专业学生应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大众面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主要是在思想政治课上进行,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引导与塑造融入专业课堂,有的放矢地在具体专业中进行思想政治培育。体育专业的学生有着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独特性,课程安排上既有理论的专业课,更有大比例的术科课。二者区别在于一动一静,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应有不同的方式方法。通过确定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掌握体育專业学生的独特性,探索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教学形式,从理论与技术两个不同形式的课程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同时,以专业课的主动性发挥为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重要原动力,形成新型的体育专业课程思想教学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景韬.思政课培育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20,39(05):150-155.

[2]李贵彬.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40.

[3]张洋,魏军.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与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06):35-40.

[4]常益,张姝.健体育魂: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转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06):136-141.

[5]王梦绪.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教育探析[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9.

[6]汪现义,王鸿林.“课程思政”视域下体育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12):32-33.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体育课堂
体育课堂教学中口令与队伍调动规范策略
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